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化学   258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63篇
物理学   1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81.
在教学活动中我体会到,对定义理解得深刻方能在应用时事半功倍,掌握定义的本质属性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下面以二次曲线定义为例,从以下两方面略谈一下用定义灵活解题.1 理解定义实质使“繁”变“简”图1例1 试证:自等轴双曲线上任意一点至两焦点的距离之积,等于该点至双曲线中心的距离的平方.解 设M(x,y)是等轴双曲线上任意一点,由双曲线定义,有 ||MF2|-|MF1||=2a()将()两边平方整理得 |MF2|·|MF1|=|MF2|2+|MF1|2-4a22=(x+c)2+y2+(x-c)2+y…  相似文献   
482.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三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分析发现能解释较低碰撞能区带电强子分布的Heinz集体流模型无法解释较高碰撞能量的相对论对撞机(RHIC)能区的带电强子分布.为此在Heinz集体流模型的基础上,创建了三源模型.本模型将强子分布看成为射弹发射源、靶发射源和中心集体流三者贡献之和,其计算结果与RHIC能区的带电强子分布实验数据能较好地符合,能解释RHIC能区的带电强子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83.
设X是齐型空间,Φ为Young函数,并设次线性算子T是从L^Φ(X,ω)到L^Φ(X^+,β)有界的.建立了算子T从广义Orlicz-Campanato空间L^Φ,φ(X,ω)到L^Φ,φ(X^+,β)的加权有界性,并特别建立了广义极大算子M的有界性.  相似文献   
484.
首先利用相对论纵向非均匀集体流模型讨论RHIC能区的净质子分布特征,并分别与AGS,SPS的实验结果比较,发现,RHIC能区所产生的粒子系统具有很强的非均匀分布特征,表现为很强的核透明性,并分析了非均匀集体流模型与实验中的核阻止特性的紧密联系,接着分别研究了RHIC能区所产生质子、反质子和净质子的分布,这些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最新的RHIC能区的粒子分布和核阻止特征.  相似文献   
485.
ICP-MS法测定板栗自交与异交后子房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板栗授粉后子房的微量元素需求分配规律,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与分析板栗自交与异交子房主要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板栗自交与异交5~50 d,六种微量元素均呈波动的变化趋势。授粉后20 d,异交Ca含量达到最高为6.50 mg·g-1,而自交后10 d,子房的Ca含量达到最高为7.77 mg·g-1。授粉后30 d,异交和自交子房Mg含量都达到最高,分别为4.19和4.69 mg·g-1。授粉后5 d,异交子房Zn含量达到最高,为0.038 7 mg·g-1,而自交后10 d达到最高为0.039 9 mg·g-1。授粉后35 d,自交和异交子房Fe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0.022和0.019 mg·g-1。授粉后20 d,异交和自交子房Cu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0.056和0.045 mg·g-1。授粉后40 d,自交子房Mn含量达到最高,为1.204 mg·g-1,而异交30 d,其子房Mn含量达到最高为0.845 mg·g-1。研究结果可为在生产上喷施微肥来调控板栗子房发育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来提高板栗产量。  相似文献   
486.
应用多GPU技术,将格子Boltzmann方法与大涡模拟相结合(LBM-LES),使用1.12×108网格,对雷诺数Re=4 000,倾斜角α=30°,吹风比M=0.5工况下的平板单孔射流进行了大规模高性能数值模拟研究.合理的定性与定量结果验证了LBM-LES模拟平板射流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使用上亿的计算网格捕捉了精细的湍流拟序结构,有利于主流与射流之间的掺混机理研究.此外,使用6个K20M GPU并行计算,模拟了71 680 LBM时间步长,仅耗时15 402秒,计算性能达到521.24MLUPS,即每秒更新5.212 4×108个网格点的数据.  相似文献   
487.
The vibr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imaging quality of conventional remote sensing imaging because the relative motion between the imaging system and the target can result in the degradation of imaging quality. The influence of the vibration of the detector in the test path on reflective ghost imaging(RGI) is investigated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We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he vibrating amplitude and velocity.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icrovibrations of the bucket detector have almost no impact on the imaging resolution and signal-to-noise ratio(SNR) of RGI, i.e., the degradation of imaging quality caused by the vibration of the detector can be overcome to some extent. Our results can be helpful for remote sensing imaging.  相似文献   
488.
锂氧气电池因其具有接近汽油的比能量密度而备受人们的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锂氧气电池的实用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高的过电位、循环性能不佳、能量效率难以保持较高水平等。这一系列问题直接与负极的腐蚀、电解液的分解、正极材料的结构和ORR/OER催化剂催化活性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本文着重对近三年非水系锂氧气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行综述,将锂氧气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分为碳基复合材料和无碳基复合材料进行概括,阐述了不同类别的催化剂和正极材料微观结构对锂氧气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循环稳定性、循环效率等性能的影响,并对后续的研究工作做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489.
根据ISO4406标准,采用均匀设计法,配制了24组含Cu、Fe、Si O2的不同粒径、不同污染度的颗粒污染物油样并对其进行了表面张力测试,得到随着颗粒物含量的增加,油液表面张力值呈现增加的趋势。采用Takagi-Sugeno模糊原理对油液中不同粒径和含量的Cu、Fe、Si O2混合颗粒物与油样的表面张力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建模。结果表明:根据所建立的不同粒径和含量的Cu、Fe、Si O2颗粒物与表面张力性能关系的T_S模糊模型,获取了验证集的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是0.9124、0.016;油中Cu、Fe、Si O2混合颗粒物在粒径为5μm、15μm时对变压器油表面张力的影响较为显著;由于油液分子作用力与颗粒的吸附能出现饱和-动态平衡作用,随着颗粒数的增加油液表面张力的变化较大,油液表面张力的变化量分别为0.067MN/m、0.042MN/m。  相似文献   
490.
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素琴  吴娜  温珍海  李景虹 《电化学》2012,18(3):243-251
微生物燃料电池以微生物为催化剂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可用于废水处理并产生电能,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生物电化学技术.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功能修饰及表面构建等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炭基纳米材料的微结构与成分对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现存的主要问题,以期不久的将来微生物燃料电池能付之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