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5篇
晶体学   2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3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本文简要回顾了中子共振测温技术发展的过程,介绍了该技术在测温特别是冲击加载条件下材料内部测温方面的进展和应用。论述了该技术的理论模型与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测温共振位选择,测温实验中子源选择,测温数据分析软件等多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42.
采用沉淀法制备In/ZnO纳米粉,通过XRD和光致发光谱等分析手段,详细讨论了不同In掺杂浓度、煅烧温度、反应物配比,以及沉淀剂种类对In/ZnO纳米粉微结构及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In掺杂浓度的增加,In/ZnO纳米粉的结晶性能和紫外发光强度因杂质缺陷的增多而逐渐减弱;同时观察到该发光峰位从389nm红移至419nm,这可能是由于施主能级和导带的合并,以及杂质能级的潜在波动因素的影响所致。当煅烧温度从500℃升至600℃时,晶粒尺寸逐渐变大,紫外发射强度也因结晶性的增强而逐渐增大;当温度继续升高至800℃时,结晶性的进一步提高导致紫外发射强度增强,同时由于温度的升高使得ZnO晶格中离子动能变大而更易于产生氧空位,从而导致525nm绿光发射也大大增强;当温度升高至1 000℃时,紫外发射强度由于过多的氧空位而被极大抑制,此时525nm绿光发射成为了发光主成份。随着反应物NH4HCO3/Zn(NO3)2摩尔比的增加,由于反应速率的加快,使得In/ZnO纳米粉晶粒变小,紫外发光强度下降。沉淀剂种类(NH4HCO3或NaOH)对前驱体粉末的结晶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但对最终纳米粉产物的发光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3.
水含量对溶胶-凝胶SiO2增透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林  张伟清  梁培辉 《光子学报》2000,29(11):1035-1039
利用正硅酸乙脂(TEOS)的碱催化,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SiO2增透膜.较详细地研究了工艺参量H2O/TEOS摩尔比对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H2O/TEOS摩尔比的增大,薄膜厚度、折射率和致密度减小;而薄膜透射率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