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8篇 |
免费 | 84篇 |
国内免费 | 154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77篇 |
晶体学 | 11篇 |
力学 | 20篇 |
综合类 | 18篇 |
数学 | 51篇 |
物理学 | 1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双金属氰化物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备了基于钴氰化锌的双金属氰化物配合物(DMC)催化剂,并\r\n用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r\n的结构与组成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以及该催化体系催化环氧烷烃开环聚\r\n合的特点.结果表明,含ZnCl2和叔丁醇的非晶态DMC催化剂具有最高的\r\n催化活性.该催化体系使聚合物的分子量可控,不饱和度很低(<14μ\r\neq/g),逐步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窄(Mn/Mw<1.4\r\n8).13CNMR分析结果表明,甲基氧丙环均聚物的链结构具有无规立构\r\n的特点,且链节分布几乎都为头-尾方式.IR分析结果表明,甲基氧丙\r\n环-环氧乙烷共聚物的链结构是无规分布的. 相似文献
63.
从内聚能的角度建立了含共聚组成、序列不均匀性的共聚物分子量及分布理论,导出其计算式.将凝胶渗透色谱(GPC)与紫外吸收光谱(UV)和示差折光仪(DR)串接,测定苯乙烯(St)/N-苯基马来酰亚胺(PMI)共聚物的分子量.根据St/PMI共聚合原理,对St-PMI共聚物的分子量进行模型化,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引发剂、单体配比、转化率对共聚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65.
离子交换树脂负载Ni—B无定形合金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一种新型离子交换树脂负载的Ni-B无定形合金催化剂.用3种树脂作为催化剂载体,即弱酸型阳离子树脂D152,强酸型阳离子树脂D72及强碱型阴离子树脂D261.用XPS、TEM和ICP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上镍与带有功能基的载体树脂之间有着很强的相互作用,但其强度与所带的功能基有关.3种催化剂Ni2p3/2的XPS谱图上,NiB/D152催化剂的氧化态峰最小,而NiB/D261的氧化态峰最大.异丙醇脱氢反应活性实验证实了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66.
以松香基季铵盐(脱氢枞基三甲基溴化铵,标记为DTA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氨水为碱性介质成功合成出具有纳米片状形貌的六方有序超微孔二氧化硅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体系中模板剂添加量、硅源添加量、碱性介质添加量、晶化温度、搅拌时间对前驱体的有序度有着较大的影响。当物质的量之比为nSi O2∶nDTAB∶nNH3·H2O∶nH2O=1.0∶0.1∶11.3∶924.0,晶化温度为373 K,搅拌时间为24 h,所得样品有序度最高。经煅烧后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 024 m2·g-1)和孔容(0.56 cm3·g-1),以及狭窄的孔径分布(集中于1.80 nm)。 相似文献
67.
68.
以4,4'-二甲氧基二苯胺为原料,过硫酸氢钾复合盐(Oxone)为氧化剂,通过一步反应合成了苯环类氮氧自由基——4,4'-二甲氧基二苯基氮氧自由基(DMDPN),并与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组成双分子体系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调控聚合.用重量法测定转化率、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分子量及分布.研究了氮氧自由基/引发剂比以及聚合温度对聚合动力学和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布的影响,并对得到聚合物进行了再引发反应以及1H核磁共振表征.结果表明该体系下,氮氧自由基与增长自由基之间无明显的氢转移副反应发生,聚合过程中分子量随转化率线性增加,且聚合物末端具有活性,能进行再次链增长,体现出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特点.确定了最佳氮氧自由基/引发剂摩尔比为1.6∶1、最佳聚合温度为120℃,并在70℃下实现了MMA的调控聚合. 相似文献
69.
70.
研究了丙烯腈/苯乙烯(AN/St)悬浮共聚体系中AN在水/油两相间的分配及其对AN/St共聚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AN分配于水/油两相间,使油相AN的含量低于相同单体配料比的本体聚合,导致生成的AN/St共聚物组成偏离本体共聚.为了准确预测进而控制AN/St悬浮共聚物的组成,提出了在考虑AN相分配的基础上计算AN/St悬浮共聚物组成的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一致,计算中用到的油相实际竞聚率与本体聚合相同,但该悬浮聚合的表观竞聚率随水/油比的变化而发生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