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2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煤焦燃烧反应动力学的通用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有关煤焦燃烧反应动力学的新思想,即认为煤焦反应动力学参数E(活化能)与煤质无关,它只是煤焦温度的函数;但其反应频率因子k0,ch与煤质有密切关系。本文中首次给出了煤焦燃烧反应动力学参数E/k0,ch与煤的工业分析基值的通用关系。这样可以根据煤质的工业分析基值,就可获得一确定的E/k0,ch值。从而避免了前人关于E/k0,ch值与煤质无通用关系的状况。本文还揭示了反应频率因子不仅与煤质有关,而且还与其燃烧状态有关的物理本质,并给出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22.
碳/炭表面氧化反应生成物CO/CO2比值问题,是当前煤燃烧基础研究的难点之一.本文通过严格的求解一组包括空间反应在内的微分方程组,并辅以准确的碳粒燃烧速率及其温度的实验测定,得到了可供计算碳/炭粒表面氧化反应生成物CO/CO2比值的通用公式,它较之前人的经验公式更准确并通用,从而为碳/炭粒的温升历程及其着火温度的预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
催化燃烧中表面反应和空间反应的相互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计算了表面有催化剂的高温小球利用催化反应放热点燃空间预混气体的温度和浓度分布情况,从而得到当空间预混气体着火时表面催化小球的温度低于无催化时空间预混气体着火温度,同时得到在利用催化反应放热点燃空间燃烧时,空间预混气体着火的温度却远远高于无催化下的空间预混气体着火温度,该结果与试验相符。  相似文献   
24.
多组份混合燃料滴着火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前言多组份燃料滴的着火研究有很重要的实际与理论意义。人们在实际中使用的传统液体燃料通常都是由多种分子结构、沸点等技术指标相差较大的组份混合而成的,另外,人们在实践中发现使用一些混合燃料如油一酒精,油一甲醇,重油一轻油以及油水乳化液等,可以改善蒸发过程,改善气相反应的化学特性。这就使得混合燃料具有改善内燃机工况及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潜在优点。所以多组份燃料滴着火燃烧的研究更有意义。多种组份液滴的蒸发、着火比单组份液滴更为复杂,不同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液滴内热量与组份的输运过程更为复杂;(2…  相似文献   
25.
轻组份燃料对乳化油蒸发与着火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较组份添加剂对单滴乳化油着火规律的影响。实验采用挂滴法。实验中,测量了体积比为十二烷:正庚烷:水6:0:4,5:1:4,4:2:4,3:3:4的着火延迟时间。实验结果和数值计算表明,在乳化油中加入易挥发添加剂能有效缩短乳化油的着火延迟时间,着火延迟时间随着添加剂加入量的增加而缩短,当易挥发添加剂含量较大时,着火延迟随着添加剂加入量的增加,变化越来越缓慢。这一结果对解决在掺水量大的条件下保证柴油机中乳化燃料的正常点火与启动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催化着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CH4-水蒸气以及正庚烷或正十二烷-水蒸气的催化重整反应对燃料与空气预混气的着大影响进行了几种不同工况的实验研究,并与纯燃料气(CH4气、正庚烷或正十二烷蒸气)和空气的预混气的着火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烃类燃料气和水蒸气能在200~500℃的较低温度下进行重整反应,产生部分H2和CO。少量H2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预混气的着火温度。若将这种催化剂用于柴油机汽缸壁,则可望使柴油机中的乳化油在汽缸壁上生成部分H2,因此可能在掺水量加大的条件下,仍然能实现汽缸中的正常燃烧,这不仅使乳化油在柴油机中的应用成为可能,而且将显著地改善柴油机的排放性能和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