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87篇
化学   340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26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90篇
物理学   20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A combined method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and statistics integral equation (SI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PSD)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adsorption data of nitrogen on activated mesocarbon microbead (AMCMB) at 77K. The pores of AMCMB are described as slit-shaped with PSD.Based on the PSD, methane adsorption and phase behavior are studied by the DFT method. Both nitrogen and methane molecules are modeled as Lennard-Jones spherical molecules, and the well-known Steele‘s 10-4-3 potential is used to represen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fluid molecule and the solid wall. In order to test the combined method and the PSD model, the Intelligent Gravimetric Analyzer (IGA-003)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adsorption of methane on the AMCMB. The DFT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Based on these facts,we predict the adsorption amount of methane, which can reach 32.3ω at 299K and 4 MP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MCMBs are a good candidate for adsorptive storage of methane and natural gas. In addition, the capillary condensation and hysteresis phenomenon of methane are also observed at 74.05K.  相似文献   
163.
肟类衍生物的合成与农药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肟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杀虫、杀菌及除草活性, 不少品种还具有低毒、低残留等优点. 目前该类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和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是农药创制的热点之一. 按照不同的生物活性和结构进行分类, 对近年来肟类化合物在农业中应用作了综述, 着重从分子合成和生物活性进行讨论, 并对它的发展趋势、应用前景作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164.
几种高聚物拉伸过程中的声发射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种塑料PS、POM、ABS和PC拉伸过程中的声发射现象,发现声发射信号主要产生在屈服前和断裂时,说明高聚物的声发射信号主查由于分子链的解缠结,晶体的滑移裂纹的亚临界扩展和分子链的断裂等诸因素产生的,ABS拉伸时大面积银纹的生成也可能是信号源,拉伸应变速率,材料的结构和不同的屈服过程等对塑料的拉伸声发射规律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5.
胃和结直肠癌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带ATR探头的中红外光纤系统测定了手术切除的胃癌、结直肠癌及相应的正常组织共31对标本粘膜面的反射红外光谱. 结果表明, 与正常组织相比, 癌组织的红外光谱发生明显变化: (1) 与脂类相关的谱带2955, 2920, 2870, 2850和1740 cm-1出现几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01), I1460/I1400(I为峰强度)明显降低(P<0.001), 表明癌组织的脂类相对含量降低; (2) 与蛋白质相关谱带N—H和O—H明显红移(P=0.025), 表明N—H和O—H的氢键化程度增加, 癌组织的I3375/I1460, I1640/I1460和I1550/I1460明显升高(P<0.01), 表明癌组织的蛋白质相对于脂类的含量增加, 癌组织的HW1550/I1550(HW为半高宽)明显升高(P=0.036), HW1550则明显降低(P=0.05), 表明癌组织中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 与醣类相关谱带中癌组织的I1160/I1460降低(P=0.002), 结合组织化学染色, 推测可能是癌组织表面的糖蛋白明显减少造成的, 而I1120/I1460升高(P=0.019)则可能是癌组织表面的糖原颗粒增加所致. (4) 与核酸相关谱带中癌组织的PO的反对称伸缩振动蓝移(P=0.033), 表明癌组织中磷酸基团的氢键化程度降低. 研究结果表明, 红外光谱有望成为诊断恶性肿瘤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6.
本文研究了手性表面活性剂N,N-二甲基-N-十二烷基麻黄素溴化铵及N,N-二甲基-N-十六烷基麻黄素溴化铵所形成的手性胶束体系中,以六氢吡啶作为碱催化剂,硝基甲烷或硫酚对查耳酮类化合物的Michael加成反应.  相似文献   
167.
分析了室温下晶体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荧光和红外光谱,利用Judd-Ofeld理论计算了PrPP和La0.2Pr0.8PP晶体中Pr3 的实验振子强度,PrPP和La0.2Pr0.8PP晶体中Pr3 离子振子强度变化不大,说明在该晶体中Pr3 的浓度猝灭效应较小,红外光谱和结构分析确定了晶体的结构为单斜晶系,并观察到Pr^3 的3P0-3H6跃迁的红色发射很强。  相似文献   
168.
茶多酚的离子沉淀提取法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葛宜掌  金红 《应用化学》1995,12(2):107-109
茶多酚的离子沉淀提取法葛宜掌,金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合肥研究所化工室合肥230001)关键词茶多酚,金属离子,提取,沉淀法茶叶中富含一类多羟基的酚性化合物─—茶多酚(Tea-Polyphenols,简称TP)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 ̄[1],且具有抗...  相似文献   
169.
四氢生物蝶呤(BH4)是生物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合成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重要辅酶. 文中以Pt-Pd纳米修饰电极作为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和微渗析活体取样技术, 研究了外源性的四氢生物蝶呤对大鼠纹状体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研究表明外源性的BH4能提高大鼠纹状体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 并进行了药物动力学分析, 探讨了BH4和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与时间的变化, 为一些神经疾病的病理学、药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70.
采用无溶剂无催化剂合成方法,分别进行了以O,O'-二烷基亚磷酸酯、3,4,5-三甲氧基苯甲醛、2-氨基取代苯并噻唑为原料的类Mannich一锅法合成反应研究,经合成筛选,优选出控制反应温度100℃,无溶剂、无催化剂加热反应120min的合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经济、简便、对环境友好.经元素分析,IR,1HNMR,13CNMR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认和表征.培养并测定了化合物4a的晶体结构.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