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0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434篇
化学   826篇
晶体学   31篇
力学   107篇
综合类   41篇
数学   164篇
物理学   7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21.
8毫米相对论orotron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述了强相对论毫米波器件的研究动态和相对论orotron(奥罗管)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8毫米相对论orotron的初步实验结果。理论计算与冷测、热测得到的工作波长符合良好,输出功率与脉冲磁场和脉冲电压的关系与预期的一致,所得到的E131模的输出功率为10千瓦量级。同时也讨论了进一步提高功率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2.
先前报道的2,7-二苯芴酮具有不寻常的,伴随150 nm荧光红移的聚集诱导发光现象. 通过重复实验,发现这种异常行为由合成的2,7-二苯芴酮中少量2,7-二苯芴(DPF)造成. 固态纯2,7-二苯芴酮分子在528 nm处确实有强烈的荧光,是在二氯甲烷稀溶液中的4∽5倍(542 nm),但在固体中是蓝移而不是红移. 合成的2,7-二苯芴酮固体的荧光增强和波长红移现象由少量2,7-二苯芴杂质造成. 在稀溶液中,2,7-二苯芴的荧光远强于2,7-二苯芴酮且波长较短,当2,7-二苯芴酮中含有痕量(约1%)2,7-二苯芴时,主要的荧光峰来自于2,7-二苯芴. 因为2,7-二苯芴的吸收峰与2,7-二苯芴酮重叠,所以2,7-二苯芴的电子能可以转移到2,7-二苯芴酮上. 随着浓度的增加,因为2,7-二苯芴与周围2,7-二苯芴酮分子的距离更近,能量转移会变快. 这造成了2,7-二苯芴的荧光猝灭(356和372 nm)和2,7-二苯芴酮的荧光增强(溶液中542 nm,固体中528 nm). 因此,在高浓度溶液或者固体中,仅有542或528 nm的荧光峰出现,356和372 nm 处荧光峰消失.  相似文献   
123.
本文讨论两种辨识非一单自由度振动系统物理参数的方法,基于描述函数概念的特参数法和由系统时域输入输出信息辨识系统参数的直接时域法。将这两种方法应用于几类非线性背地里自由度振动系统物理参数辨识,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及直接时域法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这两种方法的有效性,还提出了对等 参数法的一种改进措施,将 成会考虑在内,以提高辨识精度。  相似文献   
124.
建立了尿样中甲基膦酸单乙酯(EMPA)、甲基膦酸单异丙酯(IMPA)、甲基膦酸频哪基酯(PMPA)3种神经性毒剂代谢产物的HPLC/Q-TOFMS/MS检测方法。以StrataSi-1型固相萃取小柱对尿样中的3种神经性毒剂代谢产物进行分离,HPLC/Q-TOFESIMS/MS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该方法对EMPA、IMPA、PMPA的线性范围均为5~320μg/L,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74;EMPA、IMPA、PMPA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57%、98%、81%;检出限(S/N≥3)均为0.1μg/L,定量下限(S/N≥10)均为1μg/L。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禁化武组织(OPCW)首次生物医学样品分析演练未知尿样的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5.
 制备了碱金属 M (M = Na, K, Rb 和 Cs) 掺杂的 Au-Pt/CeO2 催化剂, 考察了其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的活性, 并采用 X 射线衍射、H2 程序升温还原、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研究了 K 助剂对 Au-Pt/CeO2 催化剂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添加少量电负性较低的 K 虽然使 Pt 的还原变得困难, 但有利于 Au 金属态的稳定, 并使催化剂表面 Ce3+ 富集而产生氧空位, 显著提高了 Au-Pt/CeO2 催化剂活性. 当 K 负载量为 0.025%, 反应温度 250 oC 时, CO 转化率可达 95%.  相似文献   
126.
采用具有八面体形貌的氧化亚铜为模板,制备了聚苯胺/TiO2(PANI/TiO2)微/纳米球,TiO2纳米粒子很均匀地分散在聚苯胺中.研究了不同TiO2/苯胺(TiO2/ANI)摩尔比对PANI/TiO2复合物的结构、形貌和电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TiO2/ANI摩尔比的增加,PANI/TiO2复合物的直径逐渐减小,当TiO2/ANI摩尔比为0.16时,复合物的平均直径为373nm,而当TiO2/ANI摩尔比增加到1.6时,复合物的平均直径降到80nm.PANI/TiO2复合微/纳米球的电导率随着TiO2/ANI摩尔比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TiO2/ANI摩尔比达到1.6时,电导率由10-4S/cm提高到100S/cm,达到最大值.产物的形貌和结构分别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吸收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7.
于永刚 《物理通报》2011,40(11):89-91,99
从椭圆轨道出发,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相似文献   
128.
在复习导数的应用时,老师讲了"含参数不等式恒成立"这一典型问题的各种解法,我感觉受益匪浅.但在解决一道作业题时,我却碰壁了.  相似文献   
129.
130.
甘草多糖的分离化及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蓉  于翠娟 《分析化学》1999,27(2):245-2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