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6篇
  免费   455篇
  国内免费   672篇
化学   1373篇
晶体学   97篇
力学   155篇
综合类   184篇
数学   336篇
物理学   10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环状聚合物具有不同于线性高分子的独特性质,是一类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聚合物材料,但复杂的结构导致其合成过程复杂繁琐."点击"化学由于其高效、可靠、高选择性的特点已成为拓扑高分子合成的新方法,活性自由基聚合(ATRP、RAFT和NMP)具有聚合物结构可控等特点,二者联用为环状聚合物的合成拓宽了思路.本文就近几年"点击"反应、"点击"反应与活性自由基聚合联用以及其他方法联用在环状聚合物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点击"反应与这些方法的结合将在功能性环状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铁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SCR脱硝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铁铈催化剂,考察添加钛、锆、钨和钼对其SCR脱硝的改性规律。结果表明,钨和钼的添加提高了铁铈催化剂高温脱硝性能,却使其低温活性有所降低;钛的添加对铁铈催化剂脱硝性能具有促进作用,尤其提高了其低温活性,并拓宽了其完全转化温度窗口,为最佳改性物。当钛的物质的量比逐渐由0.10增至0.40,铁铈钛催化剂低温脱硝效率先增大后减小,但其高温脱硝效率逐渐增大至100%,钛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0.15。XRD和N2吸附分析结果表明,钛能优化铁铈催化剂的孔隙结构,增大其比表面积和比孔容,细化其孔径,并与催化剂中铁、铈氧化物形成良好的固溶体,从而提高了铁铈催化剂的SCR脱硝性能。Fe0.8Ce0.05Ti0.15Oz催化剂在150~400℃取得了高于90%的NOx转化率。  相似文献   
103.
建立了固相萃取-气质联用法(SPE-GC-MS)测定水体中9种环境雌激素:雌酮(E1)、17b-雌二醇(E2)、雌三醇(E3)、4-辛基酚(OP)、4-壬基酚(NP)、双酚A(BPA)、己烯雌酚(DES)、美雌醇(EE3ME)和17a-炔雌醇(EE2)的检测方法,优化了萃取和衍生化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HLB柱回收率较高,衍生化反应的温度为75℃,衍生时间为90 min;本方法对9种环境雌激素的加标回收率为60.5%~126.7%,对应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8%~11.1%,方法检出限为1.08~8.60 ng/L,并将本方法应用于实际环境水样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正丁烷/氢气/空气混合物在Pt 催化表面的详细反应机理分析, 研究了氢气添加对正丁烷/空气混合物催化着火过程的影响. 研究发现, 在正丁烷/空气混合中添加氢气有助于正丁烷在更低的温度下实现催化着火, 而且不同的氢气添加量对混合物的着火温度和着火过程呈现不同的影响: 当氢气添加量较小时, 氢气的作用主要呈现为热影响; 而当氢气添加量较大时, 氢气的作用主要呈现为化学影响. 这些结果与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本文进一步确定了发挥不同作用的氢气添加量的范围, 并分别对热作用和化学作用情况下的着火启动反应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 研究了扶手椅型二硫化钼纳米带的几何构型与电子结构, 发现其稳定性与电子性质敏感地依赖于边缘修饰. 随着边缘修饰的H原子数增加, 纳米带变得更加稳定, 并在间接带隙半导体、半金属和直接带隙半导体之间转变. 纳米带的能带结构和电子态密度显示, 其费米能级附近的能带主要由边缘态贡献. 当二硫化钼纳米带两边用不同数目的H原子修饰时, 纳米带同时具有由这两种修饰引起的边缘态并且两种边缘态的相互影响很小. 研究了三类纳米带带隙与宽度的关系, 对于每个原胞修饰0个或8个H原子的纳米带, 带隙随宽度以3为周期振荡变化; 而对于每个原胞修饰4个H原子的纳米带, 带隙振荡不再具有周期并且振荡幅度变小.  相似文献   
106.
利用悬挂滴方法研究了Gemini季铵盐表面活性剂(C12-Ph-C12和C12-8-C12)和阿拉伯树胶的界面张力和界面扩张流变性质, 考察了阿拉伯树胶对C12-Ph-C12和C12-8-C12溶液界面张力和界面扩张流变性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1%(w)阿拉伯树胶的加入显著降低了C12-Ph-C12和C12-8-C12的界面张力, 但是界面扩张模量增加,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阿拉伯树胶分子与Gemini季铵盐表面活性剂分子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 文中提出了不同结构Gemini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与阿拉伯树胶分子在界面排布的示意图.  相似文献   
107.
以生物质废弃物桔子皮为原料, 直接氨化后得到OW-NH2生物吸附剂, OW-NH2对Mo(Ⅵ)的吸附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对其他共存离子Re(Ⅶ)、Pb(Ⅱ)、Fe(Ⅲ)、Zn(Ⅱ)、Mn(Ⅶ)、Ca(Ⅱ)和Cu(Ⅱ)基本不吸附, 尤其是对Mo(Ⅵ)、Re(Ⅶ)的分离具有高选择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阴离子形式的H3Mo7O243-、H2Mo7O244-、HMo7O245-、Mo8O264-、Mo7O246- 和MoO42-与引入在纤维素上的RNH3+发生离子缔合反应。OW-NH2吸附Mo(Ⅵ)的过程符合Langmiur吸附模型, 最大吸附量为1.71 mol·kg-1。另外, OW-NH2对工业实际料液的动态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Mo(Ⅵ)回收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08.
以Se溶胶为模板,合成了多层核壳结构的Se@Pt@Au@Pt实心纳米粒子;采用化学与电化学相结合的除硒方法制得了(PtAuPt)HN/GC,并表征了(PtAuPt-Se)HN的表面形貌、结构与组成;以甲酸为探针分子,比较了(PtAuPt)HN/GC和Pt/C/GC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行为,发现(PtAuPt)HN/GC催化甲酸氧化只有1个氧化峰,峰电位和峰电流分别约为0.35V和1.22mA/cm2,而Pt/C/GC则有2个氧化峰,在0.35V时所对应的电流密度仅约为0.30mA/cm2,前者在该电位时的电流密度是后者的4倍;在0.30mA/cm2的电流密度下,(PtAuPt)HN/GC对应的电极电位为0.01V,比Pt/C/GC负移了340mV;在600s时的计时电流分别为0.06和0.02mA/cm2.(PtAuPt)HN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不但比Pt/C高,而且具有一定的抗CO中毒性能.  相似文献   
109.
多频超声反应槽连续强化酸化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均酸值高达33.07 mgKOH/g不可食用的廉价酸化油为原料,利用自行设计的多频超声溢流槽连续强化酯交换反应生物柴油生产装置,先后经预酯化、酯交换两步反应,高效、低耗的制备生物柴油。主要考察了室温下物料流量(停留时间)、超声功率、超声频率及组合、KOH用量、醇油物质的量比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及单位产品能耗。结果表明,多频组合超声辐射比单频更有利于生物柴油的制备;预酯化后的油料在流量为25 L/h(物料停留时间为54 min),催化剂(KOH)用量为1.2%(质量分数),醇油物质的量比为6∶1和各反应槽功率为200 W的条件下,甲酯产率达96.83%。50 L废弃酸化油能制得符合国标GB19147—2009的生物柴油48L,整个生物柴油制备过程总耗时和总耗电量仅为8.667 h、5.42 kWh。  相似文献   
110.
结合科研成果及实验教学经验,对有机化学实验中传统的甲基化反应实验进行改进。教材中涉及的传统甲基化试剂具有毒性大等缺点,不利于实验教学的实施。因此,提出使用三氟乙酸甲酯取代传统甲基化试剂,应用于本科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甲基化反应理论知识的理解。本实验结合新颖的科研内容,引入科研实验的设计思路,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