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47篇
  免费   4719篇
  国内免费   3500篇
化学   20199篇
晶体学   450篇
力学   1484篇
综合类   301篇
数学   2724篇
物理学   9508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522篇
  2022年   705篇
  2021年   1000篇
  2020年   1152篇
  2019年   1139篇
  2018年   903篇
  2017年   878篇
  2016年   1287篇
  2015年   1375篇
  2014年   1594篇
  2013年   2046篇
  2012年   2479篇
  2011年   2533篇
  2010年   1772篇
  2009年   1664篇
  2008年   1843篇
  2007年   1538篇
  2006年   1495篇
  2005年   1325篇
  2004年   1027篇
  2003年   858篇
  2002年   929篇
  2001年   630篇
  2000年   576篇
  1999年   495篇
  1998年   380篇
  1997年   332篇
  1996年   316篇
  1995年   277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193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42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9篇
  1974年   3篇
  1971年   4篇
  1966年   2篇
  195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使用Monte Carlo模拟的方法得出了随机粗糙表面,在Kirchhoff近似的基础上,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一维随机粗糙表面的散射特征,得出了一维随机粗糙表面散射分布曲线,我们还考虑了遮蔽效应的影响,并且讨论了Kirchhoff近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2.
利用激光溅射 分子束的技术 ,结合反射飞行时间质谱计 ,研究了Cu+、Ag+、Au+与乙硫醇的气相化学反应。结果显示这三种金属离子与 (CH3 CH2 SH) n 反应形成一系列团簇离子M+(CH3 CH2 SH) n,且团簇离子尺寸不一样。Ag+、Au+与乙硫醇的反应还生成了 (CH3 CH2 SH) +n ,由此推测Cu+、Ag+、Au+与乙硫醇团簇的反应存在两种通道 ,一种通道是生成M+(CH3 CH2 SH) n,另一种是生成 (CH3 CH2 SH) +n 。Cu+、Au+与乙硫醇的反应还生成了M+(H2 S) (M =Cu、Au) ,但是实验中没有观察到Ag+(H2 S) ,理论计算表明Ag+(H2 S)很不稳定。另外 ,分析产物离子M+(CH3 CH2 SH) n 的强度发现 ,n =1~ 2之间存在明显的强度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63.
光突发交换的交换控制策略和光缓存配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光突发交换是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光交换模式.讨论了异步光突发交换系统的交换控制策略以及相应光缓存的优化配置策略.除了传统预约模式的交换策略,还研究了非预约和改进型预约模式,它们的性能评估由计算机仿真给出.结果表明:在条件相当情况下,改进型预约模式具有最低的丢包率.同时光缓存的配置对上述几类交换控制策略的性能都有很大影响,仿真结果指出:光缓存的粒度对系统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所讨论的几类交换模式都存在最佳时延粒度,研究结果对光交换矩阵的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合作联盟资源集成计划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联盟里,资源集成计划往往是联盟成员群体谈判博弈的结果。本以两人博弈为例,对联盟的资源集成计划给出一个谈判博弈模型,能够较好地模仿和反映合作联盟资源整合计划的制订过程。  相似文献   
65.
U型管内液柱振动的演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影响U型管中液柱振动的各种因素,给出了获得好的演示效果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6.
利用场发射显微镜和四极质谱计研究了充入高纯O2的四极质谱和O2对单壁碳纳米管场发射的影响.单壁碳纳米管经过约1000℃的热处理得到清洁态场发射像后,充入O2,分别测量了O2吸附和脱附后场发射的I V特性.实验观测到在单壁碳纳米管上O2的吸附使场发射电流减小,说明逸出功增加.在10-4Pa的O2压强下对单壁碳纳米管进行约1000℃的热处理,可以产生氧化刻蚀作用,观测到场发射像的变化,并测量了氧化刻蚀产生的I V特性变化.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场发射显微镜 场发射 四极质谱  相似文献   
67.
A novel and simple two-frequency Brillouin fiber laser is presented. It is based on a fiber Fabry-Perot cavity with fiber Bragg gratings as reflectors. The model of 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 in fiber grating-based Fabry-Perot resonator is investigated. The laser allows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close to 100% and suppresses the higher-order Stokes waves.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 is presented and the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is realized.  相似文献   
68.
朱浩 《运筹与管理》2005,14(6):136-141
本文从非线性自然观的视野。引用与分析了社会经济系统功能模型与效应模型。构建了系统和谐状态模型与和谐状态可信度模型,形象地说明了企业系统的和谐既是一个随机不确定状态。又是企业和谐力量与不和谐力量相互抗争干涉的过程。依据协同学原理提出了企业系统和谐演进的机制,表明企业系统的和谐发展是子系统和谐协同的过程。即子系统竞争合作的过程。文中所构建的模型,从理论上清晰地说明了企业系统和谐有序运行的机理,为如何构建和谐企业。提供了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69.
文章简介了穆斯堡尔效应、穆斯堡尔谱的产生以及穆斯堡尔效应的应用 ,说明它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深刻的意义 ,又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  相似文献   
70.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first‐ and second‐generation true dendritic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RAFT) agents carrying 6 or 12 pendant 3‐benzylsulfanylthiocarbonylsulfanylpropionic acid RAFT end groups with Z‐group architecture based on 1,1,1‐hydroxyphenyl ethane and trimethylolpropane core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multifunctional dendritic RAFT agents have been used to prepare star polymers of poly(butyl acrylate) (PBA) and polystyrene (PS) of narrow polydispersities (1.4 < polydispersity index < 1.1 for PBA and 1.5 < polydispersity index < 1.3 for PS) via bulk 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 60 °C. The novel dendrimer‐based multifunctional RAFT agents effect an efficient living polymerization process, as evidenced by the linear evolution of the 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Mn) with the monomer–polymer conversion, yielding star polymers with molecular weights of up to Mn = 160,000 g mol?1 for PBA (based on a linear PBA calibration) and up to Mn = 70,000 g mol?1 for PS (based on a linear PS calibration). A structural change i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dendritic core (i.e., 1,1,1‐hydroxyphenyl ethane vs trimethylolpropane) has no influence on the observed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s. The star‐shaped structure of the generated polymers has been confirmed through the cleavage of the pendant arms off the core of the star‐shaped polymeric materials. © 2004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42: 5877–5890, 2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