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化学   194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28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62篇
物理学   2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81.
关于序列的不等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军 《数学学报》2004,47(2):273-278
本文证明了一些关于新的序列的不等式.作为定理的应用,引进了一类新的迭 代序列并证明了它的收敛性.进一步地,证明了它与著名的Ishikawa迭代序列等价.  相似文献   
482.
隐身技术的物理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是物理学中流体动力学、材料科学、电子学、光学、声学等学科技术的交叉应用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走向高技术化的发展和延伸。利用隐身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武器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在现代军事侦察中,往往是多种技术侦察手段并用,因此在反侦察的隐身技术中也要针锋相对地同时采用多种隐身方法。一、隐身技术的分类隐身技术按其物理学基础可分为无源隐身技术和有源隐身技术两类。所谓无源隐身技术,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就是根据波的反射和吸收规律,在目标上采用吸波材料和透波材料,以吸收或减弱对方侦察系统的回波能量.  相似文献   
483.
叶栅非轴对称端壁成型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叶栅内部二次流形成和发展的机理,应用级数函数建立了一种非轴对称端壁成型方法.采用三维时均可压缩N-S求解程序,对采用非轴对称端壁造型的某一后加载亚音速直列叶栅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讨论了非轴对称端壁对叶栅内二次流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非轴对称端壁可有效地抑制和延迟通道中马蹄涡、通道涡的生成和发展,造型后叶栅内二次流损失减少了1%,效率提高了0.73±0.24%.  相似文献   
484.
提出了一种新的记忆多项式预失真器,对宽带功率放大器进行线性化.该方法主要利用非均匀时延来设计预失真器.软件仿真结果表明:当输入为宽带信号时,与传统的无记忆预失真技术相比,其能有效的减少交调失真.  相似文献   
485.
三角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有许多独特的表现,所以三角是高考中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历年的高考中约占16%。高考试题中单纯的三角题的难度系数一  相似文献   
486.
李军  杨继承 《物理通报》2012,(8):107+110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一道常见练习:在真空中有两个等量同种电荷,相距为L,中点为O,则从O点开始,沿两电荷中垂线向外,电场强度的变化为A.一直减少B.一直增加C.先增加后减少D.无法判断在引导学生进行判断时,一般采用特殊位置分析法.两电荷在O点分别产生的电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场强为零.而在无穷远处,两电荷产生的电场趋近于零,所以合场强亦为零,而中垂线上其他位置由场强叠加可知,合场强不为零,由此推断答案  相似文献   
487.
以聚龙一号装置为驱动源, 分别结合理论计算和电路模拟, 开展了磁驱动平面加载实验设计和样品加载路径控制, 实现了高电导率无氧铜(OFHC)材料的准等熵压缩。实验中采用现有的波剖面测量实验技术成功测量了两个不同厚度OFHC样品/LiF窗口材料的界面速度历史, 再结合Lagrange分析和反积分计算, 成功获取了铜直到100 GPa的准等熵压缩参考线, 与国外公布的SESAME数据线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88.
针对塔河油田高温、高盐等缝洞油藏堵水困难的技术难题,构建了双网络结构的冻胶堵剂体系。以N-(3-二甲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和氯乙酸钠(ClCH2COONa)为原料合成甜菜碱单体TCJ,与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共聚合成疏水缔合聚合物CDD。采用矿化度为22×104 mg/L的实际地层水,以0.8%(AM/AMPS)聚合物FZ、1.2%酚醛交联剂、0.15%CDD和0.05%特种交联剂CN-10在130℃条件构建互穿双网络结构冻胶CDD-FZ。冻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双网络冻胶CDD-FZ,仅3 h就能成胶并且成胶强度为H级,最大屈服应力为326.42 Pa,突破压力为88.19MPa/m,30天脱水率1.14%,较传统单层网络结构冻胶具有更高的强度、耐盐性、耐温性和耐稀释性。该研究填补了塔河油田耐温抗盐高强度堵水冻胶的技术的空白,具备较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89.
选取代表性原煤3种, 采用等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将原煤分别提纯出2种主要煤岩有机显微组分: 镜质组和惰质组. 运用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对煤岩有机显微组分的模拟分子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 结果表明, 弱还原煤为片状结构, 具有较多的敞开式孔, 强还原煤为团状结构, 具有较多的闭合式孔. 实测13C-核磁共振波谱(NMR)分析和模拟结果充分显示显微组分的芳环结构片层和分子之间的非成键作用能是影响煤溶剂可萃取性的主要因素. 结合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晶态结构的测量, 证明煤中芳环结构片层较少、非成键作用能较小的显微组分其溶剂萃取率高.  相似文献   
490.
设计合成了一种发夹型核酸适体(Aptamer), 结合聚合酶反应建立了蛋白质荧光分析新方法. 该核酸适体同时作为蛋白质配体和聚合反应模板, 与靶蛋白特异结合后, 其构象发生了变化, 启动聚合反应, 从而在未直接标记核酸适体的情况下, 通过监测聚合反应进程来检测蛋白质的浓度. 采用该方法检测凝血酶的线性范围为0.5~8 nmol/L, 检测下限为0.5 nmol/L, 为蛋白质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非直接标记的荧光分析方法, 有望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