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64篇
化学   235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50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48篇
物理学   14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81.
C~6~0与三种二茂铁酮亚胺η^5-C~5H~5Fe[C~5H~4C(CH~3)=N-C~6H~4R-p]-η^5(1a R=H,1bR=CH~3,1c R=OCH~3)在甲苯和室温下可发生电荷转移相互作用形成三种电荷转移配合物η^5-C~5H~5Fe[C~5H~4C(CH~3)=N-C~6H~4R-p]-η^5/C~6~0 (2a R=H,2b R=CH~3,2c R=OCH~3)。通过紫外光谱证实了它们的存在,并用Benesi-Hildebrand方程求出了2a、2b和2c的电荷转移平衡常数分别为0.769、0.928和2.353mol^-^1·dm^3。鉴于它们远大于普通有机胺与C~6~0形成的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平衡常数,因此可认为在2a~2c中存在着由二茂铁核及亚胺基向C~6~0的双重电荷转移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82.
伍钢柱 《化学教育》1996,17(12):40-40
在20世纪初,我国所需要的纯碱全靠进口为改变这一状况,振兴民族工业,我国著名的爱国实业家范旭东(1884-1945)先生,在兴办精盐公司的基础上,于1917年在塘沽创办了永利制碱公司。制碱在当时是高级化学工业,为打破欧美国家的技术封锁,范旭东以久大精盐公司化验室为基础,决定成立一个名为“黄海”的化学工业研究社。  相似文献   
483.
双Grignard试剂BrMg(CH2)4MgBr可还原断裂两分子μ-S2Fe2(CO)6的硫-硫键,生成丁撑桥联双簇铁硫中间物A, [(μ-BrMgS)Fe2(CO)6]μ-S(CH2)4S-μ-[(μ-BrMgS)Fe2(CO)6], A于原位(in situ)进一步同卤代烃、氯甲醚、氯代酮、氯代酯或酰氯作用, 共得到10个结构新颖的丁撑桥联双簇铁硫配合物B, [(μ-ZS(Fe2(CO)6]μ-S(CH2)4S-μ[(μ-ZS)Fe2(CO)6]. 除通过IR、^1H NMR及碳氢分析证实上述配合物的结构和推得某些配合物可能的构象外, 还用X衍射法确证了其中一个配合物B(1)的结构和构象.  相似文献   
484.
芳炔基溴化镁断裂μ-S2Fe2(CO)6的S-S键生成“开环”中间物(μ-ArC≡CS)(μ-BrMgS)Fe(CO)6D及“闭环”中间物μ-[S(Ar)C=C(MgBr)S]Fe2(CO)6E的平衡混合物. 该混合物用Cp(CO)2FeI或某些卤代物处理后生成相应的“开环”铁硫配合物;用CF3CO2H, HBr气体及CH3HgCl处理则得相应“闭环”铁硫配合物; 在与易消除卤化氢的卤代烃反应时也生成“闭环”配合物, 这类卤代烃可能是按消除HX过程而起作用; 对可能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85.
在室温和非水溶液中用电化学法向p-Si中注入锂。借循环伏安法和i-t曲线观察锂在硅表面的析出和溶出过程。结果表明,锂的注入过程受锂在硅表面层中的扩散和外场所控制,因此可以用场制扩散方程式描述,SIMS法测得的锂的纵向浓度分布证实了上述看法。  相似文献   
486.
应用倍频ns/psNd:YAG脉冲激光系统,在波长为532nm,脉冲宽度为21ps的条件下,研究了新型有机铬富勒烯衍生物的激发态吸收与光限幅特性,其光限幅特性优于富勒烯甲苯溶液;并应用单重态激发态吸收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87.
ACC图作为具有特定功能的教材插图,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是一种极具研究价值的插图。利用已有评价工具,对我国人教版高中化学2007年版选修教材与2020年版选择性必修教材中的ACC图进行特征性对比研究,发现新教材的ACC图不仅在数量上多于旧教材,在技术性、科学性、可理解性上也优于旧教材,说明新教材更加注重ACC图的编排与设计。从对比结论出发,发现新教材中的ACC图在促进认知、图片设计、内容呈现等方面具备完善的空间,并提出了具体建议。同时,在评价过程中,也对该工具的改进提出了反思与建议。  相似文献   
488.
以LiF-DyF_(3)为熔盐,电解Dy_(2)O_(3),Cu_(2)O制备Dy-Cu合金过程中,明确Dy_(2)O_(3),Cu_(2)O溶解度是制定合理加料制度、提高电解效率的关键。采用等温饱和法研究了Dy_(2)O_(3),Cu_(2)O溶解平衡时间,考察了温度、DyF_(3)浓度对单一氧化物(Dy_(2)O_(3)或Cu_(2)O)及混合氧化物(Dy_(2)O_(3)与Cu_(2)O)溶解度的影响,通过最小二乘法对溶解度数据进行了拟合,建立了温度、DyF_(3)浓度与Dy_(2)O_(3),Cu_(2)O溶解度之间的数学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Dy_(2)O_(3),Cu_(2)O在LiF-DyF_(3)熔盐中溶解平衡的时间分别为110,120 min,溶解反应为吸热反应。相同温度下,随熔盐中DyF_(3)浓度增大,Dy_(2)O_(3)的溶解度逐渐增大,Cu_(2)O溶解度变化较小;在温度为910~1030℃,熔盐中DyF_(3)浓度为15%~40%(摩尔分数)时,Dy_(2)O_(3),Cu_(2)O溶解度分别为0.55%~3.45%,0.39%~0.52%。  相似文献   
489.
公费师范生政策对促进师资有效配置、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部属师范院校公费师范生,省属师范院校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无论是在办学的客观条件还是学生的主观能力水平都具有一定差距。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专业采用“两层三步”战略对公费师范生进行分层培养,因材施教。通过测试学生学情后对学生分层定级,优秀层级学生主要进行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学习,普通层级学生进行薄弱知识与基础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建立质量评价体系,一段时间后实行学生层级的动态调整,以激发学生内在潜能。这一战略有效提升了公费师范生的学习动力和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490.
人体呼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变化与某些疾病密切相关,通过分析人体呼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来诊断疾病是一种无创非侵入性、操作方便的手段,近年来在疾病诊断和早期筛查方面的应用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检测呼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设备主要有两类:质谱类分析仪器和气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具有易集成、小型化、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势,在未来大规模人群疾病的诊断和早期筛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综述系统地阐述了气敏传感器的工作机制、传感器性能、不同敏感材料的应用现状和不同的气体传感器类型在人体呼气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同时介绍了与部分疾病存在关联的人体呼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之后对呼气采样手段和目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也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指出了目前气体传感器技术在呼气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气体传感器技术在人体呼气检测中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