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化学   52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采用木瓜蛋白酶多功能性催化不对称杂环酮与芳香醛之间的Aldol反应。通过对溶剂、含水量、投料比、酶载量以及反应温度等条件的筛选,发现木瓜蛋白酶在该反应体系中展示了较好的催化活性和底物适应性。在最佳条件下,获得了最高37%的产率和78%的ee值。本文报道的木瓜蛋白酶在有机溶剂中具有类似天然醛缩酶的催化功能。  相似文献   
72.
陶明  熊伟  陈华  李贤均 《催化学报》2006,27(12):1107-1110
 合成了(R,R)-1,2-二苯基乙二胺((R,R)-DPEN)、 钌和三苯基膦的三元配合物RuCl2[P(C6H5)3]2-(R,R)-DPEN, 并将其用于萘乙酮的不对称加氢反应. 考察了碱/催化剂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和氢气压力等对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多种因素对反应的转化率和对映选择性均有影响. 在萘乙酮:(CH3)3COK:催化剂摩尔比为 50000:450:1, 氢气压力为4 MPa, 反应温度为25 ℃的条件下,反应16 h时,萘乙酮生成α-萘乙醇的产率和对映选择性分别达到了100%和83%.  相似文献   
73.
悬浮液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番茄粉中的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熊伟 《光谱实验室》2001,18(1):66-68
本文将悬浮进样技术应用于原子吸收法分析中 ,成功地测定了番茄粉中的铜。此法快速、简单、准确。样品在 10 5± 2℃下烘干 4 h后 ,研磨过 2 0 0目筛 ,然后加入 5— 10 m L 0 .15%琼脂悬浮液 ,混匀后直接上机测定。测定结果与传统湿法一致 ,两种方法的相对误差小于± 0 .96 %。 t检验表明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4.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固体样品中痕量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伟 《光谱实验室》2001,18(3):365-368
本文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固体样品中痕量钴,该方法无须对样品进行干法或湿法消解,将固体样品研磨后,过200目筛,加入0.15%琼脂溶液,均匀悬浮,由石墨炉自动进样测定,本法准确,简单,无玷污,无损失,回收率为90-96%。  相似文献   
75.
在岩溶区修建隧道常会面临突涌水等地质灾害,尤其是对于浅埋穿河隧道的建设,更是极具挑战性的一项工作。由于隧址区存在断层破碎带、岩体风化程度高、节理裂隙发育等,使得河水入侵隧道的可能性大幅增加。为了有效评价岩溶区浅埋隧道下穿河段突涌水发生的危险性,本研究根据隧址区地质条件及隧道特征,选取了地层岩性、修正的岩层倾角、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围岩等级、断层带宽度、断层性质、裂隙发育程度、地表水流量、地表汇水面积、隧道埋深、施工干扰程度共11个影响突涌水的关键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岩溶区浅埋穿河隧道突涌水危险性评价体系。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集对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联系度,进而确定评价样本的综合联系度;其次,运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识别突涌水风险等级;最后,根据危险性等级与涌水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初步预测突涌水量范围。针对跃龙门隧道下穿高川河浅埋段的突涌水风险,采用集对分析模型进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危险性评价预测的突涌水量范围为3 000~10 000 m3/d,现场开挖实际涌水量为7 000 m3/d。即危险性评价结...  相似文献   
76.
在酸催化作用下,成功实现了3-氨基-2-环丁烯酮开环重排一步合成喹啉类化合物,对反应溶剂、催化剂、温度、投料比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在优化反应条件下催化合成了一系列喹啉类化合物,获得了较好的产率。该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温度低、产率高以及反应迅速等优点,为喹啉类衍生物的合成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7.
利用改进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分析了V^2C控制buck变换器中的动力学行为,通过分析切换面两侧子系统的几何关系,给出了不可微点处雅克比矩阵的补偿方法,显著提高了切换系统中动力学行为的分析精度.基于增加系统状态变量之间关联性能够削弱混沌的原则,在系统中加入了关联强度参数,并利用粒子群算法寻优出使系统稳态和瞬态性能最佳的参数,达到了消除混沌的目的.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8.
79.
椭偏仪是薄膜测量的重要工具。从模拟和实验两方面,描述一种新颖的单波长椭偏仪的校准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如果被测样品的相关信息(折射率n,吸收系数k,厚度d)已知,则可以通过测量光强变化的傅里叶系数,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反演出此时椭偏系统的信息(即校准参数,包括起偏器方位角P,检偏器方位角A,波片起始旋转角Cs,波片位相延迟δ,系统入射角θ0)。利用校准得到的系统参数和测量未知样品得到的光强傅里叶系数,求得未知样品的厚度。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节约成本等优点。分别针对2~6个样品尝试了校准,对该校准方法做了模拟分析。将该方法用于实际测量,考证校准后的测量效果,并做了误差分析,最大误差为0.26nm。  相似文献   
80.
空间外差光谱技术应用于大气二氧化碳探测的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论述了在大气二氧化碳(CO2)探测中使用高分辨率红外光谱的必要性,并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天基高精度大气CO2探测所需要的工作波段、光谱分辨率和信噪比(SNR)等参数.以此为基础,介绍了针对这些参数研制的空间外差CO2探测仪样机,并通过实验室Mg灯观测结果,对仪器样机的分辨率进行了验证.最后利用辐射传输软件LBLRT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