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9篇
化学   62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8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聚(ε-己内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共混物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聚(ε-己内酯)(PCI/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共混物的形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量了PCL/SAN共混物中的PCL结晶度随着SAN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当SAN浓度达到60wt%。以上时,PCI的结晶度趋于零。通过偏光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在含高浓度PCI的共混物中,PCL是以球晶形式存在的。样品是由PCL球晶充满的,但是随着SAN含量的增加,PCL球晶半径减小,球晶结构逐渐变得不规整,而X-射线衍射测试了不同组成的PCL/SAN共混物中PCL的晶胞参数没有改变,说明SAN没有进入到PCL的晶胞内。以小角X-射线散射结果发现PCI片晶之间的距离随着SAN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以上说明SAN分子与没有结晶的PCL形成无定形相夹在PCL的片晶之间。  相似文献   
62.
63.
中心对称的线性结构[Ar-H-Ar]M+及非对称线性结构[Ar…Ar-H]+是[Ar2H]+的两个稳定构型. 基于近期由本组提供的[Ar2H]+分子的基态势能面, 应用含时波包演化方法计算了总角动量J = 0时的[Ar…Ar-H]SUP>+构型下的振动光谱, 观察到量子隧道效应对振动光谱的影响, 并通过观察本征态波函数性质以及修饰势能面等方法对其中的一些谱峰进行了指认, 发现[Ar-H-Ar]+构型的高弯曲振动激发态与[Ar…Ar-H]+的振动态之间存在强烈耦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64.
裴丽  刘观辉  宁提纲  高嵩  李晶  张义军 《物理学报》2012,61(6):64203-064203
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振稳定双波长保偏光纤光栅激光器的可调谐微波/毫米波产生技术, 利用保偏光纤光栅选频产生两个偏振稳定的激光信号, 采用扰偏器确保激光输出的两个正交偏振态功率的一致性, 最后输入高速光电探测器产生微波/毫米波. 通过对保偏光纤光栅施加不同大小的侧向应力, 可以灵活调谐输出的毫米波频率. 实验制作了基于偏振稳定双波长保偏光纤光栅激光器的可调 谐微波/毫米波产生装置, 通过对保偏光纤光栅施加不同的轴向拉力分别产生了20.407 和22.050 GHz的微波信号. 仿真产生了60 GHz的毫米波信号, 并分析该毫米波在光纤无线通信下行链路的传输性能, 结果表明该毫米波作为副载波调制到光波上从中心站传输80 km至基站后经天线发射至用户端, 解调后仍然得到很好的眼图, 充分证明了本方案的优越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65.
气液混输管线与立管系统严重段塞流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嵩  李巍  尤云祥  胡天群 《物理学报》2012,61(10):104701-104701
针对气液混输管线与立管系统严重段塞流问题, 采用严重段塞流形成条件一致的等效原则, 发展了一种将三维管道系统等效为二维管道系统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 以文献中某下倾管与立管组合系统为对象, 结合其实验工况, 对严重段塞流气液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获得了其周期、压力波动幅值及喷发时间等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 数值模拟与文献所述实验结果符合. 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立管入口气液折算速度、立管含气率以及立管出口平均速度的理论模型, 获得了这些关键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并给出了确定立管内气液流型变化的理论方法, 理论结果与CFD数值模拟结果一致. 建立的CFD方法大幅缩减了严重段塞流数值模拟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推导的理论模型揭示了严重段塞流特性参数之间的关联, 可以对严重段塞流所引发的危害进行快速评估及预测,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以纳米Si颗粒为核心,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SiO2源,采用Stober法在Si表面包覆一层SiO2,再以多巴胺为碳源,通过碳化处理将SiO2表面的聚多巴胺层转化成碳层。最后,用HF刻蚀SiO2并留下空隙,得到Si@void@C复合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的物相、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0.1 A·g-1电流密度下,Si@void@C负极材料充放电循环100次后充电比容量仍然有1 319.5 mAh·g-1,容量保持率为78.4%,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67.
用热场动力学方法,计算了有限温度和有限密度下胶子的有效质量和屏蔽质量,并得到了J/ψ,ψ′分解所需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密度  相似文献   
68.
包尚联  杜江  高嵩 《物理学报》2013,62(8):88701-088701
骨质量尤其是骨皮质质量的评价方法对骨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快速老龄化, 如何非侵入地获得准确实用的骨质量评价指标已成为医学物理领域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目前有多种骨质量评价方法, 其中双能X射线吸收法获得的骨矿密度值是评价骨质量的现行金标准, 但这个参数有明显缺陷, 如不能反映骨皮质中的有机基质、微结构、孔隙度及灌注等情况, 所以不能准确诊断骨质疏松和预测骨折等疾病. 由于骨的磁共振信号衰减极快,所以常规磁共振成像技术不能探测到骨的信号. 近年来随着理论、方法和设备的不断进步, 超短回波磁共振骨成像成为可能. 本文简要介绍超短回波磁共振骨成像的基础物理理论, 结合作者所在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对各类定性及定量超短回波磁共振骨皮质成像新方法进行综述, 总结各类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不足, 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重点及步骤, 对超短回波磁共振成像在骨质量评估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超短回波 核磁共振成像 骨矿物密度 骨皮质  相似文献   
69.
高嵩  朱艳春  李硕  包尚联 《物理学报》2014,63(4):48704-048704
为了准确得到人体内水分子各向异性扩散信息,在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高角分辨率扩散成像实验中,需要在众多空间均匀分布的方向上依次施加扩散敏感梯度磁场,测量水分子在不同方向上的扩散系数.目前方向分布方案的缺点有方向数目不连续、均匀性有待提高及部分方向数据的损坏会影响整个数据集等.本文以广义Fibonacci数列为基础,提出新的可以产生连续方向数目的扩散敏感梯度磁场方向分布方案,整个方案的方向均匀性较好,数据集内的部分数据仍然具有很好的空间均匀性,而且本方案中相邻两个扩散敏感梯度磁场方向接近相反,可以减小快速变化的高强度梯度磁场产生的涡流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尹纪富  尤云祥  李巍  胡天群 《物理学报》2014,63(4):44701-044701
在亚临界区高雷诺数Re=1.4×105下,采用脱体涡模拟结合湍流分离的方法对弱电解质中电磁力作用下湍流边界层分离圆柱绕流场及其升(阻)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电磁力可以提高圆柱体湍流边界层内的流体动能,延缓圆柱体湍流边界层的流动分离,减弱圆柱体湍流绕流场中在流向和展向上大尺度漩涡的强度,减小圆柱体阻力时均值及其升力脉动幅值.当电磁力作用参数大于某个临界值后,湍流边界层流动分离消失,在圆柱体尾部产生射流现象,从而电磁力对圆柱体产生净推力作用,出现负阻力现象,而且升力脉动幅值接近于零,出现圆柱体升力消失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