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8篇
化学   124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24篇
数学   103篇
物理学   1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混合溶剂前体法制备纳米CuO粉体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Nano-CuO was prepared by heating nano-Cu2(OH)2CO3 precursors in different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 The precursor was synthesized from water-alcohol mixed solution of Cu(Ac)2 using mixed solution of NaOH and Na2CO3as precipitants. XRD, FT-IR, TEM, TG-DTA and surface area measurement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perties of the CuO powd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herical, well dispersed nano-CuO powder with the average size of 15 nm and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for H2O2 decomposition was obtained at 300 ℃. With the increasing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crystal of CuO grows up, agglomeration of the powder becomes heavier and catalytic activity decreases. FT-IR patterns revealed that the vibration fine structure of Cu-O bond in nano-CuO powder disappears and main absorption is red-shifted with the average size of nano-CuO reducing.  相似文献   
82.
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功能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液体吸收光谱测量的附件是由光阑、负透镜、全反射棱镜,吸收不也组成的光学系统,将它配置到进口荧光分光光度计上,可以扩展其功能,使其具有紫外分光光度计(UV)的功能,能够测量固体、液体样品的透射光谱和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83.
为了寻找新的发光基质材料,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Li,Ca,A)2SiO4:Eu,Bi系列发光体(A=Al,Y,La,Gd).通过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测试.首次在碱土金属硅酸盐体系中研究了Al,Y,La,Gd等三价金属离子对Bi3+、Eu3+发光特性和Bi3+敏化Eu3+发光性能的影响,得到了良好的基质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基质中适当含量的Gd3+可大幅度提高Eu3+的发光强度,使5D0-7F2发射强度增加6倍.Bi3+对Eu3+有很好的敏化作用,以A=Gd或Al时较好,对5D0-7F1辐射跃迁的敏化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4.
考察了三种不同结构的分子筛(ZSM-5,MCM-22及β)以及不同晶粒大小的ZSM-5分子筛对环己烯水合反应的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具有12元环孔道体系的β分子筛对环己烯的转化率(9.6%)最高,但对环己醇的选择性(35.4%)最差. MCM-22分子筛的活性很低,其环己烯转化率只有0.8%. 而孔口为10元环结构的ZSM-5分子筛则具有较高的活性(环己烯转化率7.5%)和产物选择性(99.2%),因此是较好的水合催化剂. ZSM-5分子筛的晶粒大小对其环己烯水合反应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分子筛晶粒越细,则水合反应活性越高,其原因在于晶粒变细增大了分子筛的外比表面积,从而增加了接近孔口处的活性中心的数量.  相似文献   
85.
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和火焰光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根据1993年4月~1994年10月国内重要分析刊物所发表的文章以及在此期间召开的重要全国性会议的主要论文,对我国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及火焰发射光谱法的进展作一综述。文中共收集文献528篇。  相似文献   
86.
考察了三种不同结构的分子筛(ZSM-5,MCM-22及-β)以及不同晶粒大小的ZSM-5分子筛对环己烯水合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具有12元环孔道体系的β分子筛对环己烯的转化率(9.6%)最高,但对环己醇的选择性(35.4%)最差。MCM-22分子筛的活性很低,其环己烯转化率只有0.8%。而孔口为10元环结构的ZSM-5分子筛则具有较高的活性环己烯转化率7.5%)和产物选择性(99.2%),因此是较好的水合催化剂。ZSM-5分子筛的晶粒大小对其环己烯水合反应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分子筛晶粒越细,则水合反应活性越高,其原因大于晶粒变细增大了分子筛的外比表面积,从而增加了接近孔口处的活性中心的数量。  相似文献   
87.
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和火发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永红 《分析试验室》1997,16(2):91-102
本文是《分析试验室》期刊定期评述中关于原子吸收光谱法及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的第六篇综枋文章。文中对1995-1996年期间我国在AAS/AFS领域所取科的主要进展作一评述。内容包括:概述,仪器与装置,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化学蒸气发生技术,原子荧光光谱法与火争光度法及其。共收集文献378篇。  相似文献   
88.
应用胺类化合物与4,4'-二氟苯偶酰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多种对称或不对称 的4,4'-双(二烷氨基)苯偶酰。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确定,其中 伯胺与4,4'-二氟苯偶酰的反应得到了一边取代、另外一边形成亚胺结构的产物, 并对此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9.
平台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柑桔皮提取物中的痕量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以正丁醇为溶剂、平台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油状样品中硒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无需样品 预处理,既提高了分析效率,又避免了预处理过程中硒的损失。  相似文献   
90.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4(dhbd)2(dpphen)4•2H2O]•8H2O(H4dhbd=2,3-二羟基丁二酸, dpphen=4,7-二苯基-1,10-邻菲咯啉),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 晶体结构分析表明, 由于水的配位阻断, 2,3-二羟基丁二酸根仅通过单羟基氧桥联两个U形双核亚单元形成具有一个对称中心的双U形四核结构, 其中U型亚单元包含晶体学上不对称的2个Cu(II)原子、1个2,3-二羟基丁二酸根(dhbd)、2个4,7-二苯基-1,10-邻菲咯啉(dpphen)和1个配位H2O分子. 毗邻的四核单元通过配位H2O分子和配位羟基O原子形成的R22(8)型环形氢键桥的连接, 沿a轴方向构建了四核单元交替相连的一维超分子链; 链间籍苯环的π-π堆积作用和晶格水分子氢键链的连接进一步扩展为具有隧道的三维结构. 配合物中呈现了一种2,3-二羟基丁二酸与过渡金属配位的新方式. 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标题配合物具有弱的反铁磁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