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35篇
化学   288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28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168篇
物理学   2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51.
An improved two-stage model of colorimetric characterization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was proposed. The model included an S-shape nonlinear function with four coefficients for each channel to fit the Tone reproduction curve (TRC), and a linear transfer matrix with black-level correction. To compare with the simple model (SM), gam-offset-gain (GOG), S-curve and three-one-dimensional look-up tables (3-1D LUTs) models, an identical LCD was characterized and the color differences were calculated and summarized using the set of 7×7×7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DAC) triplets as test dat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was outperform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GOG and SM ones, and near to that of the S-curve model and 3-1D LUTs method.  相似文献   
152.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an overmoded slow-wave high-power microwave generator operated at low magnetic field are presented. The feasibility of low magnetic field operation is investigated both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vermoded slow-wave device.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t the Spark-2 accelerator. Under the condition of guiding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of 0.55 T, diode voltage of 4 74 k V,and beam current of 5.2kA, a microwave was generated with power of 510 MW, mode of TM01, and frequency of 9.54 GHz. The relative half-width of the frequency spectrum is less than 1%, and the beam-to-microwave efficiency is about 21% in our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5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50分.1.如果(3x2-x23)n的展开式中含有非零常数项,则正整数n的最小值为()A.3B.5C.6D.102.将y=2cos(3x 6π)的图象按向量a=(-4π,-2)平移,则平移后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A.y=2cos(3x 4π)-2B.y=2cos(3x-4π) 2C.y=2cos(3x-1π2)-2D.y=2cos(3x 1π2)-23.设P和Q是两个集合,定义集合P-Q={x|x∈P,且x Q},如果P={x|log2x<1},Q={x||x-2|<1},那么P-Q等于()A.{|x|0相似文献   
154.
本文介绍了用Boxcar测量分子激发态荧光寿命的方法,测量了钾分子23ΠΣ→a3Σu+辐射跃迁的寿命,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与实验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55.
本文通过对快放电激励下He/Ar/F2混合气体中ArF*,Ar2F*时间分辨谱的研究,探讨了准分子ArF*和Ar2F*的形成和猝灭动力学过程。分析表明,ArF*的时间衰减过程由生成它的主要前态Ar*的时间变化过程决定,而Ar2F*的时间衰减过程则取决于它自己的有效寿命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6.
纯节俭型单体型推断(PPHI)问题是这样一类单体型推断问题给定n个基因型向量,要求寻找n对单体型,使得每一个基因型刚好由其中一对单体型组合生成,并且这2n个单体型中所含的不同单体型数目最小.u-限制单体型推断(u-PPHI)问题是一类特殊的纯节俭型单体型推断问题,要求每一个单体型至多可以用于分解u个基因型.PPHI和u-PPHI问题都是NP-困难的.文中首先介绍了配对图的概念,并通过配对图将两类问题转化为图论问题;然后分别给出了两类问题的近似算法;最后,专门讨论了当u=2时的2-PPHI问题,并在配对图上给出了相应的算法.  相似文献   
157.
微乳液体系中溶剂热合成Co纳米纤维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纳米材料的小尺寸及大的表面积使其在光学、电学、磁学以及化学性质上与体相材料具有显著的差异 ,从而在催化、电子、光学、磁性存储和超导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1] .目前 ,已经开发出许多制备纳米颗粒的技术 ,如溅射法、共沉淀法、溶胶 -凝胶法、水热法和微乳液法等 .其中利用微乳液等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进行化学反应制备纳米材料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方法 ,该方法由于具有实验装置简单、易于操作和粒度可控等优点而引起人们的重视 [2 ] .微乳液是一种高度分散的间隔化液体 ,水 (或油 )相在表面活性剂 (助表面活性剂 )的作用下以…  相似文献   
158.
外泌体是一系列胞外囊泡,是生物标志物的来源,但目前尚无灵敏高效的唾液外泌体蛋白质分离方法。本研究采用质谱方法比较唾液外泌体试剂盒(Exo Quick,EQ)方法和超高速离心(Ultracentrifugation,UC)方法分离外泌体的效果以及尿素缓冲液、RIPA裂解液、SDS裂解液提取外泌体蛋白质的效果。Brodford法和BCA定量测定结果表明,EQ方法分离0.5 m L唾液外泌体得到的蛋白质含量高于UC方法分离2 m L唾液所得到的蛋白质。进一步的质谱分析表明,前者鉴定到的蛋白质数目亦多于后者;试剂盒分离唾液外泌体与尿素缓冲液提取外泌体蛋白质的方法联用效果最佳,鉴定到194种蛋白质。本方法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检测结果稳定,可为在唾液外泌体中筛选疾病的标志物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9.
毛细管电泳(CE)被认为是核酸适配体筛选的高效方法,其无需介质固定,在溶液相中完成筛选,分离高效,样品用量少,筛选成本低。但由于小分子靶与核酸的结合位点少,且小分子的核酸复合物与核酸库的电泳迁移率差异小,通常认为CE-SELEX不适用于筛选小分子靶标的适配体。本研究建立了基于CESELEX的盐酸克伦特罗靶标的的适配体筛选方法。将80 nt的ssDNA库与盐酸克伦特罗特混合孵育,通过CZE-UV分离混合物。收集ssDNA库峰前的馏分,通过PCR扩增和ssDNA制备,完成第一轮筛选。将次级核酸库经过3轮筛选,获得10条ssDNA序列。选择3条亲和力较强的序列Apt 4、Apt 7、Apt 12,通过CE-LIF测定其与盐酸克伦特罗的K_d分别为9.315×10~(-7)mol/L、1.040×10~(-6)mol/L和1.143×10~(-5)mol/L。软件分析表明,上述3条序列均可形成茎环二级结构,其中Apt 4茎环结构的自由能最低,结构最稳定。以沙丁胺醇为对照,验证了3条序列,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0.
开发高效水氧化催化剂对于太阳能分解水制氢和CO_2还原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基于Ru-bda(bda=2,2'-联吡啶-6,6'-二羧酸)单体的双核钌催化剂在以(NH4)2Ce(NO3)6为氧化剂的化学法水氧化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比相同条件下单核钌催化剂的活性高出一个数量级.然而,该类双核钌催化剂的光催化水氧化性能尚未被系统研究.因此我们考察了以丙烷桥双核钌配合物为催化剂、[Ru(bpy)3]Cl2为光敏剂、Na2S2O8为电子牺牲体组成的三组分体系的光催化性能,并和相应的单核钌催化剂进行了对比,同时考察了溶液中乙腈的含量对单、双核钌分子催化剂光催化产氧性能和产氧机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单核还是双核钌催化剂,其催化活性与乙腈在磷酸缓冲溶液中的比例密切相关.乙腈的含量不仅影响了水氧化的驱动力,而且影响O-O的形成机理,改变反应的动力学和反应速率.单、双核钌催化剂的活性都随着乙腈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然而双核钌催化剂在低乙腈含量的缓冲溶液中展现优于单核钌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而在高乙腈含量的缓冲溶液中,双核钌催化剂和单核钌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趋于相当.在最优化条件(60%乙腈)下,双核钌的光催化产氧TON值达到638,在450 nm的光量子效率达到77%.我们还发现,当乙腈浓度较低时,单核钌催化剂Ru-bda催化的水氧化反应为二级动力学;当乙腈浓度较高时,该催化剂在反应中表现为一级动力学.从而推测O-O键的形成机制由双分子自由基耦合转变成单分子亲核进攻,也解释了为什么高乙腈含量下单核和双核钌催化剂的活性差别不大.本研究所展示的Ru-bda的溶剂效应可能同样适用于电化学和光电化学水氧化,对深入理解和设计高效太阳能分解水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