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43篇
化学   65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邻甲基苯荒酸四乙基铵盐分别与硝酸银和氯化铜反应,经毗啶重结晶,得到四核银簇合物Ag_4(o-CH_3C_6H_4CS_2)_4(Py)_4(晶体Ⅰ)和二核铜化合物Cu_2(o-CH_3-C_6H_4CSS_2)_2(Py)_(晶体Ⅱ)。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晶体Ⅰ的空间群为P2/n。晶胞参数:a=14.757(4),b=12.231(3),c=15.183(4)A,β=91.14(2)°,V=2739.95A~3,Z=2。2590个衍射点参与修正,最终偏差因子R=0.087。晶体Ⅱ的空间群为C_1~1-P1。晶胞参数:a=9.307(7),b=9.546(7),c=10.119(8)A,α=95.06(9),β=109.74(10),γ=118.86(10)°,V=705.94A~3,Z=1。1198个衍射点参与修正,最终偏差因子R=0.086。 Ag_4(o-CH_3C_6H_4CS_2)_4(Py)_4分子中Ag_4呈蝴蝶状构型,其配位情况与四核银簇合物Ag_4(a-C_(10)H_7CS_2)_4(Py)_4相似。Cu_2(o-CH_3C_6H_4CSS_2)_2(Py)_2分子构型与Cu_2(a-C_(10)H_7CSS_2)_2(Py)_2十分相似。Cu—Cu键长为2.608A。而且邻甲基苯荒酸与Cu~(2+)反应包括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也与a-萘荒酸与Cu~(2+)反应相似。可以认为邻甲基苯荒酸与a-萘荒酸有相似的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  相似文献   
142.
通过原位监测Cu-ZSM-5分子筛的振动红外光谱随温度及不同处理条件的变化情况,观察到[Cu-O-Cu]2+物种的形成过程,即两个Cu(OH)+在脱水过程中经二聚形成[Cu-O-Cu]2+.低交换度样品开始产生[Cu-O-Cu]2+物种所需脱水温度较高,通过观察不同处理条件对[Cu-O-Cu]2+的影响,说明Cu2+是通过脱出[Cu-O-Cu]2+中的超晶格氧而被还原为Cu+,较高温度时[Cu-O-Cu]2+中的超晶格氧能与气相中的氧达到某种平衡.超晶格氧的脱出性能是影响Cu-ZSM-5分子筛上铜价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3.
有机环硅氧烷,例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在碱性或酸性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的反应n[(CH_3)_2SiO]_4→[(CH_3)_2SiO]_(4n)是工业上合成有机硅高分子材料的基本反应。有机环硅胺,例如八甲基环四硅胺[(CH_3)_2SiNH]_4,也是一种  相似文献   
144.
方书农  王拴虎 《化学学报》1994,52(12):1177-1181
本文采用模式识别方法,分析了用于NO分解反应的分子筛催化剂Cu,Me-ZSM-5中的第二种交换阳离子Me对其活性的影响,根据模式识别二维分类图,很好地预报了不同活性的催化剂,并初步讨论了引入共交换金属离子导致催化剂活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5.
气相色谱法检测盐酸氟西汀原料中氯仿和正己烷残留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盐酸氟西汀原料中CHCl3和正己烷残留量。色谱柱:DB-17(50%二苯基/50%甲基硅氧烷,0.25mm i.d.×30m,0.25μm);载气:H2(30mL/min),AIR(350mL/min),Make up Const col(N2):35 mL/min;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柱温:60℃;不分流模式;Split柱流速:2mL/min;进样量:1μL。正己烷在157.2~393.0ng范围内,CHCl3在5.88~117.6ng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之间线性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信噪比3∶1时,正己烷LOD:2.62ng;CHCl3LOD:2.94ng。定量限:信噪比10∶1时,正己烷LOQ:2.62ng;CHCl3LOQ:5.88ng。正己烷、氯仿理论塔板数分别为171513、206764。本法可检测盐酸氟西汀原料中有机溶剂残留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6.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技术具有无需标记、灵敏度高、实时检测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环境监测及食品安全等领域。相对于传统贵金属材料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而言,铝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具有价格低廉、共振光谱带宽小等优点,已逐渐成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铝材料存在与生物分子兼容性差、易氧化等缺点,利用石墨烯化学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抗氧化能力强、生物兼容性好等独特优势,将其作为与被测分子直接接触的传感层,提出了一种石墨烯覆盖铝纳米光栅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首先,基于多物理场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该传感器的物理模型,分别分析了石墨烯层数和铝光栅结构参数(占空比、高度、周期)对传感器共振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与铝光栅的复合有效增强了入射光波与传感器的相互作用,采用单层石墨烯与铝光栅复合时,共振峰具有最窄的光谱带宽。当铝纳米光栅结构Λ=600 nm,H=40 nm,η=70%时,光谱反射率为零。进一步分析了结构优化后的传感器的传感特性。结果表明,单层石墨烯覆盖铝纳米光栅传感器具有最高的品质因数24.5 RIU-1,其灵敏度高达626 nm·RIU-1。该传感器具有探测精度高、分子兼容性好等优点,能为生化分析、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提供一个新的绿色传感平台。  相似文献   
147.
黄昭  王丹  张春明  何丹农 《化学进展》2014,26(12):1914-1923
锂离子负极材料Li4Ti5O12具有资源与性能等方面的优势,正在成为新一代储能和动力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掺杂离子在晶格中所处的不同取代位置及本身性质对Li4Ti5O12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取代Li的位于四面体(8a)位置的掺杂元素阻碍锂离子的扩散;取代Li的位于八面体(16d)位置的掺杂元素会影响Li离子在晶格中的分布;取代Ti的位于八面体(16d)位置的掺杂元素会影响Li4Ti5O12的结构稳定性;取代O的位于八面体(32e)位置的掺杂元素会影响Li4Ti5O12的导电性.一定条件下在Li4Ti5O12中掺入高价态的元素取代Li+、Ti4+、O2-,均能提高Li4Ti5O12电子导电能力.掺杂元素各异的能带结构和氧化还原行为会影响Li4Ti5O12的电化学反应过程.掺杂元素的离子半径和最终能够进入晶格的数量会改变Li4Ti5O12的晶格常数和微观组织形貌.  相似文献   
148.
针对宽波段微型光谱仪缺乏宽波段柔性探测器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在紫外-可见-近红外波段内具有高吸收效率的掺杂柔性黑硅作为探测器吸光材料。首先,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了S和F元素掺杂后柔性黑硅的电子结构、能带结构和紫外-可见-近红外波段的光学吸收特性,得到了不同元素及浓度掺杂时,柔性黑硅的光学吸收系数。其次,将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与时域有限差分算法相结合,建立了柔性黑硅的吸收光谱模型。结果表明,掺入S和F元素后柔性黑硅的能带带隙均减小,吸收截止波长发生红移,且掺杂浓度越高,光学吸收系数越大。在1 500 nm波长处,50%浓度的S元素掺杂黑硅的吸光系数是1.5%浓度的S元素掺杂黑硅的吸光系数的8.3倍,50%浓度的F元素掺杂黑硅的吸光系数是1.5%浓度的F元素掺杂黑硅的吸光系数的3倍。在相同掺杂条件下,表面具有小尺寸微结构的柔性黑硅在近红外波段具有最高的吸收效率。最后,测试了制作的柔性黑硅样品,其吸光效率在紫外-可见波段高于95%,在近红外波段为70%~80%。  相似文献   
149.
余本海  李盈傧  汤清彬 《中国物理 B》2013,22(1):13206-013206
Using a classical ensemble model, we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haviour of electrons originating from nonsequential double ionization (NSDI) of argon atoms by the elliptically polarized laser pulses. Because of the ellipticity, not only the first electron to return but also the later return of tunneled electrons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NSDI. We mainly discuss two kinds of events of NSDI originating from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return separately. For the NSDI resulting from the recollision of the first return, the correlated electron momentum spectrum along the long axis of the laser polarization plane reveals an obvious V-like shape, located at the first and third quadrant. However, for the NSDI resulting from the recollision of the second return, the momenta of two electron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four quadrants uniformly. By analysing the trajectories of these two kinds, we find that the recollision energy and the laser phase at recollision are different for the first and second returning trajectories,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difference in the correlated behavior of the final electron momentum.  相似文献   
150.
将环己酮催化氧化合成ε-己内酯开设成一个绿色化探索的设计性实验。采用清洁的氧化剂H2O2,筛选高效的环保型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的复合金属氧化物MgO/SnO2为催化剂,比较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微型实验和常量实验的比较,确定了以MgO/SnO2(物质的量比7:3)为催化剂的合成工艺条件,测定了目标产物的产率。实验从设计方案到实施过程都渗透了绿色化学的理念和思想,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有效地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接触了学科前沿,受到了科学思维的训练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