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85篇
  免费   4059篇
  国内免费   2979篇
化学   15521篇
晶体学   383篇
力学   1303篇
综合类   226篇
数学   2257篇
物理学   8533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439篇
  2022年   652篇
  2021年   826篇
  2020年   1029篇
  2019年   1056篇
  2018年   893篇
  2017年   902篇
  2016年   1176篇
  2015年   1240篇
  2014年   1395篇
  2013年   1768篇
  2012年   2143篇
  2011年   2073篇
  2010年   1457篇
  2009年   1525篇
  2008年   1572篇
  2007年   1289篇
  2006年   1168篇
  2005年   984篇
  2004年   748篇
  2003年   543篇
  2002年   493篇
  2001年   412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330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237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5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31.
An amphiphilic poly(ethylene oxide)‐block‐poly(dimethylsiloxane) (PEO–PDMS) diblock copolymer was used to template a bisphenol A type epoxy resin (ER); nanostructured thermoset blends of ER and PEO–PDMS were prepared with 4,4′‐methylenedianiline (MDA) as the curing agent. The phase behavior, crystallization, hydrogen‐bonding interactions, and nanoscale structur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 The uncured ER was miscible with the poly(ethylene oxide) block of PEO–PDMS, and the uncured blends were not macroscopically phase‐separated. Macroscopic phase separation took place in the MDA‐cured ER/PEO–PDMS blends containing 60–80 wt % PEO–PDMS diblock copolymer. However, the composition‐dependent nanostructures were formed in the cured blends with 10–50 wt % PEO–PDMS, which did not show macroscopic phase separation. The poly(dimethylsiloxane) microdomains with sizes of 10–20 nm were dispersed in a continuous ER‐rich phase; the average distance between the neighboring microdomains was in the range of 20–50 nm. The miscibility between the cured ER and the poly(ethylene oxide) block of PEO–PDMS was ascribed to the favorable hydrogen‐bonding interaction.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44: 3042–3052, 2006  相似文献   
32.
用Java实现网上结构图实验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线性系统仿真的连接矩阵方法,用Java语言开发面向结构图的实验仿真程序,以Applet小应用程序的形式插入网页中运行,实现了信号与系统网上实验教学中的结构图实验仿真。经试用,程序在浏览器中运行正常,可以完成一般线性系统仿真,与以MATLAB,LABView等程序开发的实验仿真程序相比,该程序运行环境简单,几乎所有常用的Web浏览器都支持Java运行,不需另行安装相应组件。对于线性系统结构图,实现了所见即所得的图形化编程环境,具有较好的人机交互性。  相似文献   
33.
史彭  王占民 《物理实验》2002,22(2):21-22,28
论述了有效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及有效自由度量值在分析测量结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4.
大学物理实验中分类教学的探索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进行分类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遵循的原则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5.
报道了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ECR源引出的高电荷态离子207Pbq+(24≤q≤36)入射到Si(110)表面产生的电子发射的实验测量结果.结果表明,高电荷态离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产生的电子发射产额Y与入射离子的电荷态q、入射角度ψ和入射能量E都有很强的关联.首次发现,电子发射产额Y与入射角度ψ间有接近1/tanψ的关系.理论分析认为,这些过程与基于经典过垒模型的势能电子发射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6.
张涛  杨树勋  于飞 《应用光学》2006,27(6):567-570
在计算机视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检测(vision inspection)技术具有非接触、速度快、精度适中、可实现在线等优点,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产品的在线检测。在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中CCD摄像机是一个最关键的器件,其参数是否准确决定了检测的精度。所以,摄像机标定是视觉检测技术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比较其他标定方法的基础上,为了解决传统标定方法对螺纹图像测量系统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采用了一种新的图像测量系统的标定方法——网格式平行线标定方法,该方法运用了CCD亚像素细分技术及调焦技术,可直接得到纵横2个方向的像素,经过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均表明,采用该方法具有标定简单、精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螺纹图像测量系统标定方法。  相似文献   
37.
一种新型彩色三维光学成像系统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张宗华  彭翔  胡小唐 《光学学报》2002,22(8):94-998
提出一种新型三维彩色光学数字成像系统。此系统利用投影结构光对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进行数字化,同时得到对应的彩色纹理。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得到物体彩色纹理的两种不同方法;直接获取和从编码条纹中提取,给出了用该系统得到的实验结果并简单评价了系统的性能。此系统在反求工程、影视制作、三维游戏制作、医学应用等方面有远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高温水蓄冷空调的原理和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新型高温水蓄冷空调方案的原理井进行了理论分析。它可利用高至38℃水的显热或其它材料的相变潜热来蓄冷空调.分析了完全不掺混系统的性能与过冷水流率的关系;给出了完全掺混系统非稳态循环的性能变化;数值计算并讨论了蓄冷水部分掺混系统的温度分层和动态特性、为高温水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9.
利用振幅调制器进行光电负反馈抑制激光强度噪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振幅调制器作为抑制激光强度噪声的元件,首先对光电负反馈回路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然后利用该光电负反馈进行抑制激光二极管抽运全固化单频环形Nd:YVO4红外激光器强度噪声的实验。结果表明,在0-1MHz的低频段,强度噪声大幅度降低,最大降低约15dB。  相似文献   
40.
张鹏  周印华  刘秀芬  田文晶  李敏  张国 《物理学报》2006,55(10):5494-5498
研究了不同比例的PVK与齐聚PPV衍生物DBVP掺杂体系的能量转移和发光特性.通过对PVK,DBVP及PVK:DBVP掺杂体系的UV-vis,PL和PLE光谱的研究,分析了PVK与DBVP之间的能量转移过程.利用PVK在体系中类似于溶剂的分散作用,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VK:DBVP/LiF/Al的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掺杂体系的电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掺杂体系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中,PVK的发射被有效地抑制,PVK与DBVP之间发生了非常有效的能量转移,通过调节PVK与DBVP的比例,可以获得蓝色和绿色发光,同时可以改善器件的发光性能,当PVK与DBVP的重量比为1∶2时,器件的绿色发光效率达到1·06cd/A,此时发光亮度为52cd/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