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化学   98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26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34篇
物理学   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800℃下制备出系列白色长余辉荧光粉Sr3Al2O5Cl2:Eu2+,Tm3+,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样品Sr2.91Al2O5Cl2:0.04Eu2+,0.05 Tm3+具有单一晶相和纳米纤维结构。该样品在紫外光激发下表现出两个很强的宽带发射(分别位于~448 nm和~590 nm)。它的余辉寿命大约是20 min。利用此种荧光粉所制作出的白光LED器件表现出很强的白光发射。  相似文献   
102.
针对植物高光谱图像各波段噪声强度不同,以及空间域和谱域均存在噪声污染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组三维(3D)离散余弦变换(DCT)字典的稀疏表示去噪方法。首先分析了植物光谱特征,根据谱间相关性对波段进行分组;然后采用边缘块剔除的局部均值标准差法对高光谱图像进行噪声标准差估计,为去噪算法提供参考阈值;最后构建三维DCT字典的稀疏表示去噪方法,对植物高光谱图像进行去噪。实验结果表明,与原始数据和二维DCT字典去噪方法相比,谱域噪声评估中平均信噪比分别提高18.2dB和9.2dB。因此,该方法不仅具有较好的空间域去噪能力,也有较好的谱域去噪能力。  相似文献   
103.
有机化学是我校临床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然而有机化学理论抽象,知识点众多,学生不易理解与掌握。针对传统课堂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本文采用O-PIRTAS翻转课堂这一新模式,结合有机化学教学特点,以具体的羧酸章节为例,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设计,旨在探究该模式在有机化学课程中的应用,继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4.
使用 Demko-Sharpless法,用氰基吡啶(4-氰基吡啶和3-氰基吡啶)与稀土硝酸盐(Ln=La, Gd, Er)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安全有效地合成了四个稀土四唑离子型化合物:[Ln(H2O)8·3(p-TPD)·2(p-HTPD)·7H2O], (Ln=La(1), Gd(2), Er(3), p-TPD=4-四唑吡啶), [Ln(H2O)8·3(m-TPD)·6H2O]和(m-TPD=3-四唑吡啶, Ln=Er(4))。同时,对这四个稀土四唑离子型化合物进行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重、介电性能、X射线粉末衍射等测试,并且对其介电性质进行了研究。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显示,所得到的四个稀土四唑化合物均为离子型,稀土金属离子与配体分别处于不同的两层,[Ln(H2O)8]3+结构单元与 p-TPD 以及水分子通过氢键作用形成阳离子层,同时p-TPD与p-HTPD通过π-π堆积与氢键作用形成阴离子层,阳离子层和阴离子层交替排列形成一个规则的网络结构。介电性能测试表明化合物1,2具有较好的介电性。  相似文献   
105.
给定正整数r、e和v,如果某个r-一致超图的任意e条不同边的并都包含至少v+1个顶点,则称其是(v, e)-自由(free)或者(v, e)-稀疏的.稀疏超图的概念由Brown、Erd?s和Sós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目前,研究给定顶点数的稀疏超图所能包含最大边数的上下界已成为极值组合学研究领域内的核心问题之一.该问题的研究方法丰富多变,涉及组合、概率、代数和数论等多个领域.本文介绍Brown、Erd?os和S′os关于稀疏超图的两个重要猜想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稀疏超图在极值组合与信息科学中的若干应用,包括朱烈曾作出突出贡献的完美哈希(Hash)矩阵、可分哈希矩阵等几类信息安全中的研究问题.此外,本文在某些参数下给出完美哈希矩阵与求并-自由(union-free)超图的新构造.本文的构造改进了相应问题的已知最优下界.  相似文献   
106.
采用表面等离子激元波技术测定LB膜的光学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卫冲  陈抗生 《光学学报》1991,11(12):125-1130
利用表面等离子激元波技术来测定极薄膜层的光学参量是相当灵敏的,但拟合计算结果往往会得到两组不确定的解。本文报道一种采用Otto耦合结构、通过测量相对于空气隙厚度变化取最小的反射率来唯一确定介质膜层复介电常数和厚度的方法。文章最后给出3对具有不同分子层数的Langmuir-Blodgett膜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07.
发展了一种新型相位共轭干涉法可用于简单方便地测定介质三次非线性极化率(χ(3))的相位。文中用这种方法研究了二种染料掺杂高分子膜χ(3)的相位,发现由饱和吸收效应产生的χ(3)的相位,当波长远离吸收峰时,由─π/2趋于─π,而由光到漂白效应产生的χ(3)的相位都落在─17/18π附近。  相似文献   
108.
Spiro-Oxaziue染料掺杂高分子材料光致变色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卫冲  刘颂豪 《光学学报》1996,16(12):1714-1718
报道Spiro-Oxaziue染料掺杂高分子(SO/PVA)膜具有很强的可逆光致变色效应,通过对这种高分子膜吸收光谱的测试,证实SO分子具有二个特征吸收带,一个在360nm,另一个在595nm,分别对应于二个分子异构体SO1和SO2,有关这种SO/PVA光致变色过程的研究给出了SO1对紫外光和SO2对可见光(波长在515nm)的吸收系数分别为1.2cm2/J和6×10-2cm2/J,SO2的寿命为38s。最后本文给出了采用这种SO/PVA膜实现紫外-可见光图像转换和空间光调制操作的实验演示结果  相似文献   
109.
Three anti-EGF receptor MoAbs were used in these studies. Administration of MoAbs 3 and 176 inhibited tumor formation in nude mice by CNE-2, a poorly differentiat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ell line and A431, an epidermoid carcinoma cell line. When the same MoAbs were used in treatment against HeLa, a cervical carcinoma, tumor growth was not affected. The number of EGF receptors and apparent dissociation constants for ~(125)I-EGF on CNE-2 and A431 was 1.3×10~(?)/cell (Kd 7.7×10~(-8)mol/L) and 1.4×10~6/cell(Kd 2.4×10~(-9)mol/L), respectively. Both MoAbs 3 and 176, capable of competing with EGF for receptor binding, showed significant tumor growth inhibition. MoAb 101 was incapable of blocking the binding of EGF to its receptor, and not as effective as MoAbs 3 and 176 in tumor growth inhibition. Our observation is that the MoAb anti-EGF receptor is cytostatic rather than cytocidal, in vitro against CNE-2 and A431.  相似文献   
110.
The B. t. δ-endotoxin protein gene has been transferred into a commercial rice variety Zhonghua No. 11 by the pollen-tube pathway method. The expression of β-glucuronidase activity in the transgenic plant (D_3) was confirmed by histochemical analysis. Since the GUS gene was translationally fused with the B. t. δ-endotoxin protein gene in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GYCK63, the expression of the GUS gene offered evidence for the expression of the δ-endotoxin protein gene in the transgenic rice pl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