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化学   45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8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娄旭华  左慧颖  王媛  赵文杰 《色谱》2020,38(4):430-437
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将聚乙烯马来酸酐键合到氨基硅胶表面,然后将残余的马来酸酐水解,制备了一种弱阳离子交换/亲水相互作用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Sil-PolyCOOH),通过固体核磁、ζ-电势及元素分析对固定相进行了表征。选取核苷和核酸碱为模型化合物,通过考察流动相组成,离子强度和pH等因素对溶质保留的影响,探讨了固定相的分离性能和保留机理,结果表明,该固定相的保留机理同时涉及亲水分配相互作用和多重主客体作用力。该固定相还对糖类、敌草快与百草枯等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该固定相在极性化合物的分离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2.
以KIT-6和二氧化硅纳米球为硬模板制备了比表面积分别为138和65 m2/g的正交相蠕虫状介孔LaFeO3催化剂LFO-1和LFO-2.在空速为20000 mL/(g劒h)的条件下,LFO-1样品显示出最高的催化活性:对于CO氧化反应,T50%和T90%分别为155和180 oC;对于甲苯氧化反应,T50%和T90%分别为200和253 oC.该样品优异的催化性能与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高的氧吸附物种浓度、较好的低温还原性以及良好的蠕虫状介孔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33.
构建ltB-ureB融合基因原核表达系统并对其表达产物的免疫性和佐剂活性进行鉴定.采用PCR和T-A克隆法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临床菌株Y06和大肠杆菌44851株DNA中获得了ureB和ltB全长基因扩增片段及其克隆,并构建了ltB-ureB融合基因及其原核表达系统pET32a-ltB-ureB-E.coli BL21DE3.在E.coli BL21DE3宿主菌中用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表达,并用Hp全菌抗体的Western blot、ELISA以及GM1ELISA分别证实了目的重组蛋白(rLTB-UreB)的免疫性和佐剂活性.与报道的相关序列比较,所克隆的ureB和ltB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88%~97.82%和99.12%~99.7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65%~99.82%和97.58%~99.19%.0.1~1.0 mmol/L的IPTG均能有效地诱导目的重组蛋白rLTB-UreB的表达,该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其产量约为细菌总蛋白的35%.Western blot结果证实rLTB-UreB不仅能与商品化的Hp全菌抗体结合,免疫家兔后也能产生特异性抗体,表明rLTB-UreB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及抗原性.GM1-ELISA结果显示rLTB-UreB能与牛GM1结合,表明rLTB-UreB有佐剂活性.以兔抗rLTB-UreB为一抗,发现所检测的109株Hp临床分离菌株均表达UreB;以rLTB-UreB为包被抗原,发现所检测的125例Hp感染者血清中均存在UreB抗体;表明UreB广泛存在于不同的Hp菌株中,并有很强的抗原性,也提示rLTB-UreB确有自然表达UreB的抗原特异性.本文成功地构建了LTB-UreB融合基因原核高效表达系统,所表达的LTB-UreB融合蛋白有良好的免疫性和佐剂活性,为Hp基因工程疫苗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4.
李阳  薛丰  王媛  薛勇  孙成均 《分析化学》2011,39(11):1716-1720
建立了同时测定减肥类功能食品中违禁成分芬氟拉明、伪麻黄碱、去甲伪麻黄碱、安非拉酮、西布曲明、西地那非和士的宁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以20 mmol/L硼砂-10 mmol/L SDS-5%乙腈溶液(pH9.0)为运行缓冲液,在25℃,17 kV条件下测定,检测波长为195 nm。各待测物线性范围上限均为100 mg/L,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相对标准偏差为4.5%~7.9%(n=7);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9.6%~112.0%;检出限(S/N=3)为0.16~0.65 mg/L。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分析成本低,已成功应用于功能食品中上述减肥类违禁添加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35.
王媛  蒋勇军  张美青  沈银 《化学学报》2012,70(18):1974-1978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是神经退化性疾病如早老性痴呆、II型糖尿病、癌症等多种重复杂性疾病的药物靶标,α-咔啉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以GSK-3β为作用靶点,利用Graebe-Ullmann反应合成了α-咔啉,并采用Buchwald-Hartwig偶联反应合成了9个4位取代的α-咔啉胺类衍生物.体外的GSK-3β激酶酶抑制活性测试表明其中4个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3c的IC50值达到了5.1μmol L-1.同时采用了分子对接方法分别研究了化合物2,3c与大分子蛋白的作用模式,初步探讨了影响抑制活性的原因,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6.
石墨烯的制备及石墨烯修饰电极对p-苯二酚的催化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氨水还原氧化石墨烯(GO)制备石墨烯(GN), 并考察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GN/GCE)电催化氧化p-苯二酚(HQ)的性能.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比表面分析(BET)和电分析化学测试等技术对GN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行为进行了表征. 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DPV)研究GN/GCE对HQ的电催化氧化性能. 结果表明, 与裸玻碳电极(GCE)相比, [Fe(CN)6]3-/4-在GN/GCE上电荷转移电阻为75.0 Ω·cm2, 减小约9倍, 说明GN具有良好导电性; 同时HQ在GN/GCE上氧化峰电位负移, 还原峰电位正移, 峰电位差ΔEp减小165 mV, 且氧化还原峰电流(Ipa和Ipc)均增大, HQ电化学氧化可逆性明显改善, 表明GN/GCE对HQ氧化具有显著电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7.
拟南芥psrp-3基因的PCR扩增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法获得拟南芥叶绿体核糖体psrp-3基因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psrp-3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2对引物,通过RT-PCR获得预期大小的基因序列,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目的片段.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拟南芥psrp-3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比对、氨基酸组成、功能域、二级结构、疏水性、蛋白质功能及系统进化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RT-PCR获得了一段753 bp的序列,psrp-3蛋白是等电点为9.27的亲水性稳定蛋白,包含一个结构域和一个区域,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是其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结构元件,β折叠和伸展链散布其中,和菠菜、葡萄、蓖麻、大豆等的psrp-3蛋白有较高的同源性.为进一步了解psrp-3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8.
运用Leray-Schauder原理讨论一阶常微分方程多点初值问题■的可解性,其中f是一个Caratheodory函数  相似文献   
39.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分子,多巴胺为功能单体,磁性四氧化三铁-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Fe_3O_4-G/MWNT)为载体,制备了一种新型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Fe_3O_4-G/MWNT@MIP),用于萃取牛血清白蛋白。用10 mmol·L~(-1)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 6.0,含1.0mmol·L~(-1) NaCl)将血清样品稀释10倍,加入20.0mg的Fe_3O_4-G/MWNT@MIP,振摇平衡20min,弃去液体,用5.0 mL的10 mmol·L~(-1) NaCl溶液(pH 6.0)洗涤固体,再用2.0 mL的0.5mmol·L~(-1) NaCl溶液(pH 5.0)解吸20min,将洗脱液移至超滤管中,以12 000转·min~(-1)离心20min后,取超滤液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Fe_3O_4-G/MWNT@MIP对BSA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最大吸附容量达56.79mg·g~(-1),重复使用20次后,最大吸附容量仅降低了7%。方法成功于应用于小牛血清中牛血清白蛋白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0.0%~12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小于3.0%。  相似文献   
40.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BODIPY衍生物选择性检测谷胱甘肽的比率式荧光探针1。荧光探针1中BODIPY的3位连有苯乙炔基团,5位连有咪唑盐离去基团,利用其与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反应机理的不同实现了对谷胱甘肽的选择性检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探针分子1与谷胱甘肽反应后的光谱发生明显红移,可以实现对谷胱甘肽的比率式检测。探针分子1对谷胱甘肽有极高的选择性,不受其它氨基酸尤其是半胱氨酸的干扰。荧光滴定实验表明探针分子1可实现对谷胱甘肽的定量检测,检测限为3.3×10-8 mol/L。探针分子成功地应用于活体细胞中检测谷胱甘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