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6篇
晶体学   2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硫代乙酰胺分离Ⅱ、Ⅲ组阳离子酸度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国内外各种版本的分析化学教材和很多有关阳离子定性分析的文章都以硫代乙酰胺代替硫化氢沉淀分离各种阳离子,从理论上说,这样做的结果应更令人满意,但由于各位作者所采用的H_2S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常数和各阳离子硫化物溶度积不尽相同,考虑硫代乙酰胺水解产物以及所形成的硫代酸盐等络合物的影响不同,各文讨论用硫代乙酰胺沉  相似文献   
2.
文[1]读后受益匪浅,但又觉得意犹未尽.本文拟对该文的部分结论一般化.并提出几个新的结论,供大家参考.   ……  相似文献   
3.
以聚乙烯醇(PVA)和聚苯乙烯磺酸钠(PSSS)分别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组成混合模板,在CaCl2、Na2CO3体系中调控合成CaCO3晶体.考察了不同CTAB浓度及结晶温度对碳酸钙晶体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晶体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不同形貌碳酸钙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PVA和CTAB模板中,5℃为方解石椭球状聚集体,25℃时为菊花状、立方状的方解石和球霰石的混晶,90℃时得到针状文石晶簇.以PSSS和CTAB模板调控下的碳酸钙,5℃时为球状的方解石和球霰石的混晶,25℃为颗粒均匀的球形球霰石,90℃时得到了花朵状文石.不同形貌及晶型碳酸钙的生成源自聚合物与CTAB组成复合物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浊度法和静态抑垢法,研究了抑制剂2-膦酸基-1,2,4-三羧酸丁烷(PBTCA)与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对氟硅酸钠(钾)结晶的影响。 运用经典结晶成核理论解释了抑制机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技术表征了氟硅酸钠(钾)的晶体形貌和晶型。 结果表明,PBTCA与HPMA通过提高氟硅酸钠(钾)结晶时的表面自由能而抑制氟硅酸钠(钾)的析出。 PBTCA与HPMA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PBTCA与HPMA共同作用使Na2SiF6的结晶表面自由能从108 mJ/m2升高至126 mJ/m2,溶液中Na+的阻垢率从6.2%上升至70.3%;使K2SiF6的结晶表面自由能从199 mJ/m2升高至230 mJ/m2,溶液中K+的阻垢率从10.2%升高至45.3%。 PBTCA与HPMA的加入使氟硅酸钠(钾)的粒径变小,颗粒分散;空白溶液中晶体主要为NaKSiF6,PBTCA与HPMA混合体系中结晶产物主要为Na2SiF6和K2SiF6。  相似文献   
5.
以黄原胶和韦兰胶为模板,在CaCl2-Na2CO3体系中调控合成CaCO3晶体.利用电导率法研究了黄原胶与韦兰胶模板与Ca2+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研究了黄原胶和韦兰胶的浓度以及结晶时间对CaCO3晶体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CaCO3晶体的晶型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黄原胶和韦兰胶调控下得到的CaCO3晶体是方解石和球霰石的混合体.韦兰胶溶液中得到了球形产物,黄原胶溶液中得到球状和花状产物.随着结晶时间的延长,球霰石不断向方解石转变.  相似文献   
6.
选用实验室自培育斯氏假单胞菌,通过测定pH值、电导率变化研究了细菌液、菌体液对碳酸钙结晶过程的影响,并通过SEM、XRD、红外等测试技术对生成的碳酸钙进行表征。 研究表明,斯氏假单胞菌细菌液与菌体液对碳酸钙结晶过程具有抑制作用,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显著。 SEM、XRD和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显示,细菌液可诱导亚稳态球霰石生成,菌体液能诱导出中孔方解石型碳酸钙。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PowerBuilder下进行分布式计算的原理及具体实现过程.并且编写了一个在In-ternet网上常用的聊天室软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氟硼酸或其掺杂镀液中于Pt基底电沉积PbO2镀层的电化学和结构性质.循环伏安测试、XRD分析和SEM形貌观察表明,BF4-可提高二氧化铅电沉积速率;电沉积的PbO2晶型为β-PbO2;F-、Fe3+共掺杂影响晶体生长的择优取向及镀层形貌,电沉积的FB/F-Fe-PbO2镀层整齐致密;电沉积过程增大电流密度可改变生长晶面取向.  相似文献   
9.
硫酸钡;电导率;动力学;pbtca;阻垢  相似文献   
10.
杨文忠 《高分子科学》2015,33(3):422-432
Narrow-disperse, surface-functionalized "living" polymer microspheres with uniformly cross-linked structures were prepared by two-stage precipitation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and divinylbenzene. The two-stage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is composed of an initial conventional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for the nucleation followed by a reverse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reverse ATRP) for the controlled polymerization process. The polymerization parameters(including reaction time for the first stage, AIBN amount and monomer loading) have been studied to show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morphologies. Moreover, narrower size distribution and an ATRP initiator-functional surface of resulting particles can be obtained by applying reverse ATRP to conventional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in the second stage. Furthermore, the "livingness" of the resulting polymer microspheres was testified by their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oly[2-(dimethylamino) ethyl methacrylate](PDMAEMA) brushes via surface-initiated ATRP(SI-ATR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