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9篇
化学   103篇
晶体学   22篇
力学   44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为了提高不同岩石中爆破破岩的能量利用率,分析了导爆索侧向起爆和一端起爆条件下的爆炸冲击能和爆生气体能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响水沟过渡料爆破开采实验,对比了这两种起爆方式下的爆破块度级配曲线。结果表明,侧向起爆和一端起爆条件下的爆炸冲击能和爆生气体能的分布有着很大差异。可以通过改变起爆方式来调整用于爆破破岩的冲击能和气体能的比例,以提高爆破破岩的能量利用率。此在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强度岩体中起爆方式选择的原则,导爆索侧向起爆适用于软岩和裂隙岩体的爆破破碎以及轮廓爆破,而在硬岩中的级配料爆破开采则不宜采用侧向起爆。  相似文献   
122.
<正>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Metal-Organic Coordination Polymers,MOCPs)材料因其多变的结构拓扑以及其在离子交换、气体储存、分离、催化和荧光传感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已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氮杂环多元羧酸配体由于其骨架比较稳定,氮原子  相似文献   
123.
A new 2D Zn(Ⅱ) coordination polymer [Zn(HIDC)(bib)0.5]n(1) was obtained by the hydrothermal reaction of ZnCl2, imidazole-4,5-dicarboxylic acid (H3IDC), and 1,4-bis(imidazol-1-yl)-butane (bib) with 2∶2∶1 mole ratio. X-ray diffraction crystal structural analysis reveals its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n with a=0.943 38(16), b=1.022 48(18), c=1.393 8(2) nm, β=109.434(3)°, V=1.267 9(4) nm3,Z=4, Dc=1.648 Mg·m-3, F(000)=636, the final R1=0.044 1, and wR2=0.100 3 for 1 742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2σ(I). In 1, each Zn(Ⅱ) ion is five-coordinated with a distorted trigonal bipyramidal coordination geometry, and each μ2-HIDC2 acts as a bridge to bond two neighboring Zn(Ⅱ) ions, leading to an 1D zigzag chain architecture. The adjacent chains are further linked by bib to form an infinite 2D network structure. The fluorescence spectrum of 1 exhibits intense emission at 436 nm when excited at 380 nm in solid state at room temperature. CCDC: 748259.  相似文献   
124.
轴棱锥——透镜系统的光束传输与变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平面波经过轴棱锥--透镜系统的整个演绎过程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平面波经过轴棱锥产生横向光场不变的近似无衍射光,在最大无衍射距离内加入合适透镜将产生局域空心光束(Bottlebeam),而空心光束的尺寸可通过改变透镜焦距进行控制.当光束继续传播,贝塞尔(Bessel)光发生自重建(Self-reconstruction),但重建的Bessel光将会发散,光强随着传播距离增大而迅速下降,且中心亮斑尺寸也迅速增大.通过引入另一聚焦透镜对光束进行修正,恢复了Bessel光束的无衍射的特性.利用显微镜-CCD光束分析系统获得不同传播距离的截面光强分布,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5.
研究了由圆锥透镜和凸面镜组成的非稳贝塞尔光学谐振腔. 利用几何光学原理,讨论了非稳贝塞尔谐振腔中光线传输的ABCD矩阵和腔内光线实现自再现的条件.从波动光学角度出发,利用惠更斯-菲涅尔衍射积分方程导出了谐振腔两镜面处光场的迭代方程,并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凸面镜曲率半径不同时零阶贝塞尔光束在输出镜面上的光强分布.  相似文献   
126.
本文通过在柴油中添加小比例二甲氧基甲烷(DMM)以及纳米氧化铝(Al2O3)颗粒研究一台小型农用柴油机的燃烧与排放特性。研究表明,随着柴油中DMM添加比例的增大,发动机燃烧特性参数如缸内压力、燃烧放热率及制动热效率得到明显地提升,着火延迟期以及CA50逐渐减小;排放方面HC和NOx增加,而CO和碳烟得到有效地抑制。燃油中同时添加DMM和纳米Al2O3颗粒后,发动机燃烧及排放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地优化。因此,将DMM与纳米颗粒的有机结合可为代用燃料在农用发动机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7.
纤维杆元模型在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Fiber模型,结合分段变刚度概念,推导建立了便于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应用的纤维杆元模型,即由杆件两端弹塑性区的纤维子单元及杆件中部弹性区的弹性子单元组成。弹塑性区由于受力较大,采用精细的纤维子单元模拟,中间弹性区受力相对较小,直接采用弹性子单元代替;同时,应用增分理论,分别推导了三维纤维子单元及弹性子单元的单刚矩阵,并采用静力凝聚方法,集成了三维纤维杆元模型的刚度矩阵。另外,直接应用混凝土及钢筋的本构关系,利用该计算模型对一栋12层框架结构进行了时程非线性分析,计算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在结构动力特性,位移响应方面等均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可为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8.
结合装备费用效能分析的特性,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装备费用效能决策方案进行评价.通过计算和处理,得到不同方案的有效程度并制定相应调整措施.数据包络析在对装备费用效能分析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且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9.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NH_2-MIL-53(Al),对活化后的产物进行了粉末X射线衍射(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对双氯芬酸钠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NH_2-MIL-53(Al)对双氯芬酸钠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对5 mg/L的双氯芬酸钠能在4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且吸附动力学结果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曲线,利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更好.循环吸附实验结果表明NH_2-MIL-53(Al)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此外,结合ζ电位测试结果以及p 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对可能的吸附机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0.
以多巴胺(DA)为模板, 多孔阳极氧化铝膜(AAO)为反应载体, 合成了多巴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纳米管膜(AAO@MIP).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分子印迹纳米管膜的形貌进行了表征, 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研究了其对儿茶酚胺类(CLs)药物的吸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在最优萃取条件下, AAO@MIP 纳米管膜对多巴胺、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3种儿茶酚胺类药物在0.50~300 μ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0); 检出限(S/N=3)分别为15.5, 12.6和22.5 ng/L. AAO@MIP纳米管膜对多巴胺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82.1 μmol/g; 6次吸附-解吸附重复利用后, 吸附容量仅降低3.3%.AAO@MIP 纳米管膜应用于萃取人体尿液中3种儿茶酚胺, 样品加标回收率为74.0%~100.4%,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6%~6.8%. 该方法简便、 快速、 选择性高, 适用于检测人体尿液中的儿茶酚胺类药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