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07篇
  免费   2897篇
  国内免费   2051篇
化学   11544篇
晶体学   210篇
力学   998篇
综合类   130篇
数学   1591篇
物理学   6382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358篇
  2022年   693篇
  2021年   665篇
  2020年   753篇
  2019年   782篇
  2018年   658篇
  2017年   616篇
  2016年   848篇
  2015年   910篇
  2014年   1007篇
  2013年   1243篇
  2012年   1516篇
  2011年   1459篇
  2010年   980篇
  2009年   1063篇
  2008年   1120篇
  2007年   937篇
  2006年   874篇
  2005年   727篇
  2004年   542篇
  2003年   400篇
  2002年   365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255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53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5篇
  1965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在双面YBCO高温超导薄膜上设计并制备了两节大功率超导滤波器,根据滤波器功率承载能力与最大电流密度之间的关系,减小电流密度和分散电流密度的分布是提高功率承载能力的关键.本文采用增加超导谐振器尺寸、优化几何结构及改进馈线耦合方式的方法,设计了两节2 GHz频段梭型谐振器结构的滤波器.设计及测量结果显示了馈线结构及谐振器几何尺寸优化程度对超导滤波器功率承载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说明了在大功率超导滤波器设计中应选用无结点间隙耦合式馈线以抑制电流密度的聚集.采用优化后的谐振器结构制备的梭型两节超导滤波器经测试功率承载能力为2 W.超导滤波器的尺寸为25×12 mm LaAlO3基片,中心频率2.022 GHz,相对带宽为2.4%.同时给出了超导滤波器功率测试的结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2.
含芳香环的氨基酸残基多处于蛋白质的疏水内核或者是蛋白质与配体的结合部位,这些残基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对于蛋白质结构的稳定性和生物的特异性识别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蛋白质的核磁共振研究中,芳香基团被认为是一个研究蛋白质结构动力学的潜在探针.但是由于芳香基团的1H-13C HSQC谱的灵敏度较低,目前,利用核磁共振对其进行研究乏善可陈.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芳香环体积较大,往往存在慢的翻转运动,导致其NMR信号被展宽.作者利用CPMG-INEPT HSQC序列可以有效地减小慢运动影响的特征,将其应用到了GB1蛋白质芳香环的1H-13C HSQC谱中,有效的增强了芳香基团HSQC谱信号的灵敏度,得到了部分在常规HSQC中无法观测的信号.  相似文献   
93.
刘培学  金佩芬  陈玉杰  高颖  吕鹏 《应用声学》2014,22(7):2178-2181
为实现物流货物自动跟踪,通过RFID电子标签自动记录货物的收货、入库、卸货、送货全过程,在运输途中,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运输环境参数并通过3G上传到服务器,在地图上实现货物位置、运输环境、货物名称的精确对比,运输环境不合适时及时报警;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整体设计,并对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整体稳定,环境测量误差率低,能够实现物流货物的全程跟踪,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物流业。  相似文献   
94.
对12个通用的三效循环系统以及这12个通用循环系统组成的76种可能的密闭循环系统进行了评测。根据通用三效循环系统的压力和溶解度要求,对通用三效循环系统进行了分析,并充分考虑各部件设计中的问题和COPs数值,以及处于高腐蚀环境中部件的数目。通过分析,确定了四个性价比较优的系统:Alkitrate Topping循环系统,Pressure Staged Envelope循环系统,High Overlap循环系统和Dual Loop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95.
彭雅华  刘晓彦  杜刚  刘飞  金锐  康晋锋 《中国物理 B》2012,21(7):78501-078501
We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thermally assisted tunneling (TAT) mechanism on charge trapping memory (CTM) cell performance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analyse the effects of the temperature, trap depth, distribution of trapped charge, gate voltage and parameters of TAT on erasing/programming speed and retention performance. TAT is an indispensable mechanism in CTM that can increase the detrapping probability of trapped charge.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TAT effect causes the sensitivity of cell performance to temperature and it could affect the operational speed, especially for the erasing ope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tention performance degrades compared with when the TAT mechanism is ignored.  相似文献   
96.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adiabatic invariant, the perturbation to Meisymmetry and adiabatic invariants for nonholonomic mechanical systems interms of quasi-coordinates are studied. The definition of the perturbationto Mei symmetry for the system is presented, and the criterion of theperturbation to Mei symmetry is given. Meanwhile, the Mei adiabaticinvariants for the perturbed system a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97.
两种反射膜系的激光热力损伤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发良  胡鹏 《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17(11):1610-1616
 在驻波场理论基础上,用表面和界面强吸收理论模型,计算出了激光辐照下两种不同反射膜系中温度场的“多峰”分布特性,分析了激光对薄膜的热力损伤特性、主要破坏模式和阈值条件。结果表明,光学薄膜对激光能量的吸收,主要由驻波场分布及膜层的消光系数决定;膜系表面的杂质吸附层和界面吸收层是膜系的主要能量沉积区,从而在这些界面形成温度场的“多峰”分布,界面因此成为最容易受激光损伤的部分。导致光学薄膜激光损伤的主要模式为膜层熔融和脱落两种。如果膜层中含有杂质,则容易诱导杂质处膜层剥落破坏。  相似文献   
98.
文中研究了一种应变式位移传感系统在室温和液氮温度下的静态传输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液氮温区下具有良好的输出特性,系统非线性度低于1%,滞环率低于5%,其灵敏系数与温度相关,293K和77K温度下的灵敏系数分别为-0.3654mV/V/mm和-0.3886mV/V/mm。实验结果为该位移传感系统在低温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
宋培元  刘媛  高鹏 《应用声学》2017,25(5):228-231
针对动车组维修性验证方法不足的问题,提出了采用虚拟仿真手段对维修性进行验证的方法;结合动车组系统的特点,对基于虚拟现实的动车组维修性验证系统进行了方案设计,给出了维修性验证具体流程,研究了三维虚拟样机建模的基本方法;虚拟维修性验证系统有效提高了动车组维修性设计效率,缩短了研制周期,是一种实现动车组维修性并行优化设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0.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OM) found in water sources is broadly defined as a mixture of polyfunctional organic molecules, characterized by its complex structure and paramount influence on water quality. Because the inevitable release of pollutants into aquatic environments due to an ineffective control of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olluti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of NOM with heavy metals, nanoparticles, organic pollutants and other pollutan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has greatly increased. Three-dimensional (3-D) fluorescence has the potential to reveal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between NOM and pollutants as well as the source of NOM pollution. In water purification engineering system, the 3-D fluorescence can indicate the variations of NOM composition and gives an effective prediction of water quality as well as the underline water purification mechanisms. Inadequately treated NOM is a cause of precursors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DBPs), posing a potential threat to human health. Effective control and measurement/evaluation of NOM have long been an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prevention of water pollution. Overall, 3-D fluorescence allows for a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 components thus indicating possible sources of water pollution, mechanisms of pollutant interactions, and possible DBPs formed during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f this water.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3-D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of NOM in natural water and typical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s. The 3-D fluorescence was effective for indicating the variabilities in NOM composition and chemistry thus provid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NOM in natural water system and water engineering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