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341篇
化学   634篇
晶体学   48篇
力学   52篇
综合类   61篇
数学   119篇
物理学   37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真空中AAO模板上定向碳纳米棒阵列膜的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多孔阳极氧化铝(AAO)模板上的有序纳米孔中电化学沉积过渡金属Co作为催化剂,通过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在650℃下制备出有序、均匀的定向碳纳米棒阵列膜;采用扫描电镜(SEM)及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等方法分析定向碳纳米棒阵列膜的微观结构;并利用球-盘摩擦磨损实验仪讨论真空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傅里叶近红外光谱(FT-NIRS)测定了苹果的硬度。通过使用几种基于遗传算法和间隔偏最小二乘法的特征波长选取方法,包括动态向后间隔偏最小二乘(dynamic backward version of interval PLS,dynamic biPLS)、动态向后间隔偏最小二乘结合遗传算法(dynamic biPLS & GA-PLS)和反复的遗传算法(iterative GA-PLS),分析了苹果硬度的特征波长。结果表明,运用遗传算法和间隔偏最小二乘选择特征波长后,不但可以降低模型的复杂度,同时能够达到提高模型预测精度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苹果硬度特征波长的物理化学意义。由于果胶是在苹果成熟过程中一种和硬度有很大关联的物质,通过比较苹果硬度的特征波长和果胶的特征吸收峰,发现两者具有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采用遗传算法和间隔偏最小二乘法得到的苹果硬度的特征波长能够反映果胶的吸收信息,从而解释了近红外技术检测苹果硬度的机理。  相似文献   
993.
氯化钠-碘化钾-甲基紫-水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汞(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NaCl-KI-甲基紫-水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汞(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0.5~1.0 g NaCl存在下,当0.1 mol/L KI溶液和1.0×10-3mol/L甲基紫(MV)溶液的用量分别为0.5,0.4 mL时,体系中形成的不溶于水的KI-MV-Hg三元缔合物可浮于盐水相上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从而使Hg(Ⅱ)被定量浮选,而Cd(Ⅱ),Co(Ⅱ),Mn(Ⅱ),Ni(Ⅱ),Zn(Ⅱ),Al(Ⅲ)等在此条件下不被浮选,实现了Hg(Ⅱ)与这些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微量汞(Ⅱ)进行的定量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硝酸钠-硫氰酸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测定锌(Ⅱ)的行为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当固体NaNO3用量为1.0 g,0.25 mol/L硫氰酸铵和0.01 mol/L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溶液的用量均为1.0 mL时,可实现Zn2 与Cd2 、Mn2 、Al3 、Ni2 、Co2 、Fe2 等离子的定量分离,据此建立了浮选分离和测定锌的方法。该法对合成水样及加碘锌强化营养盐中微量锌进行分离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符,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7%~105.3%,RSD为0.68%。  相似文献   
995.
曾爱华  屠大维  沈斌 《光学技术》2006,32(3):406-409
在明确线结构光三角测量法原理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面形测量系统测量功能的单一性,设计了一种集旋转测量和移动测量于一体的面形测量系统。在系统结构设计中,系统参数,包括激光器和CCD之间的基线距离L、工作距离D、测量角α、透镜焦距f和CCD自身的参数对系统测量分辨率和测量范围有直接影响。在分析了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和工作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996.
对于心血管疾病这类严重威胁人类的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新品种繁多,要严格控制其主要指标.近50年来,微量元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通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地奥心血康胶囊等心血管中成药中V,Mo,Ni,Hg的测定,知道在治疗心血管的中成药中都含有较丰富的微量元素.通过研究发现V,Mo,Ni对治疗心血管有一定药效.通过该研究,为制订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的微量元素的指纹图谱,提供了有效元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光谱诊断系统测量大气压直流氩氮等离子体射流的发射光谱,在光谱紫外波段观察到氮的第一负带系N 2(B2∑ u→X2∑ g),利用N 2(B2∑ u→X2∑ g)跃迁的△v=0谱带系v'=0→v"=0和v'=1→v"=1谱带,对实验测得的谱带和模拟计算得到的谱带进行点对点对比,得到了等离子体射流的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并就仪器展宽、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对谱带结构和形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文章所述的实验条件下,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振动温度、转动温度和化学动力学温度基本相等,大气压直流氩氮等离子体射流达到局域热力学平衡.  相似文献   
998.
影响鲁米诺体系电致化学发光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系统研究了鲁米诺体系的电致化学发光行为 ,发现电学参数和溶液的酸碱性很大程度地影响电化学发光的产生、光强及连续性。确定了在碱性环境中的最佳电化学发光条件 ,发现在 KOH- KCl( p H=12 .5)介质中 ,于 Pt电极上施加 +1.3V( vs.Ag/ Ag Cl)的正矩形脉冲 ,可得到鲁米诺的最佳发光信号。发光强度与鲁米诺的浓度在 1.0× 10 -7— 1.0× 10 -5mol/ 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并讨论了 H2 O2 及硫脲对鲁米诺的电致化学发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分光光度法测定钨矿中微量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测定钨矿中微量钨的分光光度法。该法摩尔吸光系数ε为9.6× 1 0 4 L· mol-1· cm-1,相对标准偏差 <2 % ,加标回收率为 95%~ 1 0 4 %。WO3 含量在 0~ 30 μg/50 m L 范围内满足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1000.
单组分阴离子水性聚氨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单组分阴离子水性聚氨酯的性能特点、制备方法和原理以及国内外近期研究进展。指出单组分水性聚氨酯的发展趋势为:单一型向复合型、多功能型发展;单组分改水性聚氨酯是近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