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2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702篇
化学   1602篇
晶体学   63篇
力学   138篇
综合类   71篇
数学   258篇
物理学   8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41.
本文应用Freedman和McLerran给出的夸克物质的物态方程和文献[2,3]给出的含有反常质子的反常中子态的物态方程,对内部由夸克态,外部由反常中子态所组成的夸克-反常中子星作了探索性研究,得到有可能存在稳定的夸克-反常中子星。  相似文献   
142.
详细分析了在小波双线性插值中高频外推阈值门限与峰值信噪比的变化关系,提出了基于峰值信噪比最大的小波双线性插值搜索算法。提出的算法能够自动搜索到峰值信噪比最大的高频外推最佳阈值门限,实现了在不破坏光学遥感图像原始信息的情况下,提高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有利于对图像的细节信息进行观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得到比双线性插值和全小波插值更高的峰值信噪比、熵值和更好的图像细节效果,是一种适合提高光学遥感图像分辨率的有效算法。  相似文献   
143.
ICF靶支撑定位机器人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惯性约束核聚变(ICF)靶支撑定位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制造了一套用于靶精密定位机器人系统,主要包括靶库机构、换靶机构、送靶机构和6自由度精密并联机器人机构,论述了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系统在末端采用并联机器人来实现对靶的精密定位,测试了靶场环境下系统的运动指标。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可在真空条件下实现对靶的精确定位、换靶、送靶工作,靶定位精度达到μm级,定位时间随精度的提高而延长。  相似文献   
144.
介绍了一种测量固体薄膜厚度的光学方法。该方法具有测量速度快、可实现在线测量等特点。为解决薄膜生产过程中厚度在线检测问题,构造了一套软硬件实验系统,利用该系统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在10~100μm厚度范围,测量误差小于10%,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45.
We have observed strong scattering of a probe light by dilute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BEC) ^87Rb gas in a tight magnetic trap. The scattering light forms fringes at the image plane. It is found that we can infer the real size of the condensation and the number of the atoms by modelling the imaging system. We present a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of light scattering by the condensed atoms. The calculation shows tha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prediction of the generalized diffraction theory, and thus we can directly observe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BEC in a tight trap.  相似文献   
146.
 介绍了利用氢氧混合气体为原料、以四氯化钛为前驱体、气相爆轰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的方法。利用XRD衍射结果分析证明,产物为金红石相和锐钛矿相的二氧化钛混晶,其晶粒尺度为纳米量级。通过XRD、SEM、TEM分析可以得出,粒子基本为球形,大部分粒子粒径为10~20 nm,也有少量的100 nm左右的粒子产生。分析后发现,反应发生在爆燃转爆轰的过程中和爆轰管中的湍流现象是导致大粒子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对在氢过量和氧过量两种状况下,对爆轰所产生的产物的形貌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种状况产生纳米二氧化钛粉末粒径分布和形貌并没有太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7.
超辐射发光二极管(SLD)具有不同于半导体激光器和普通发光二极管的优异性能。为了制备高功率半导体超辐射发光管,并且得到比较大的光谱宽度、大的单程增益和抑制电流饱和,我们研究设计了具有850nm辐射波长的GaAlAs/GaAs非均匀阱宽多量子阱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结构,采用分子束外延(MBE)方法进行了材料制备。同时利用X射线双晶衍射,变温(10~300K)光致发光(PL)等方法检测分析了外延薄膜的结构和光电特性。在光致发光谱线中我们得到了发射波长850nm的谱峰,谱峰范围跨跃800~880nm,双晶回摆曲线结果显示了设计的结构得到实现。在注入电流140mA时,器件输出光谱的半峰全宽可以达到26nm,室温下连续输出功率达到6mw。  相似文献   
148.
脉动热管的毛细管结构和尺度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脉动热管的毛细管结构变化如何影响其性能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毛细管截面为正方形和正三角形,水力直径范围为1 mm左右的回路型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角管脉动热管的倾角变化时,底加热明显优于顶加热;三角形截面脉动热管的热阻比正方形截面脉动热管的热阻更低.脉动热管在水力直径为1.5 mm时比1mm时的性能要好.实验研究为理论分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9.
The polycrystalline ruthenium films are grown on TaN substrates by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using bis(cyclopentadienyl) ruthenium [RuCp2] and oxygen as ruthenium precursor and reactant respectively at a deposition temperature of 330℃. The low-energy Ar ion bombardment and Ru pre-deposition are performed to the underlying TaN substrates before ALD proces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u nucleation. X-ray diffraction,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re carried out to characterize the properties of ALD Ru fil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cleation density of Ru films with Ar^+ bombardment to the underlying TaN substrates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nes without any pretreatment. The possible reas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0.
康静  屈长征 《中国物理快报》2007,24(9):2467-2470
We investigate the linearization of systems of n-component nonlinear diffusion equations; such systems have physical appl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mathematical biology and invariant curve flows. Equivalence transformations of their auxiliary systems are used to identify the systems that can be linearized. We also provide several examples of systems with two-component equations, and show how to linearize them by nonlocal mappin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