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6篇
  免费   2006篇
  国内免费   1346篇
化学   7472篇
晶体学   145篇
力学   639篇
综合类   134篇
数学   1160篇
物理学   411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313篇
  2021年   404篇
  2020年   570篇
  2019年   508篇
  2018年   439篇
  2017年   417篇
  2016年   554篇
  2015年   542篇
  2014年   622篇
  2013年   831篇
  2012年   902篇
  2011年   985篇
  2010年   701篇
  2009年   652篇
  2008年   643篇
  2007年   584篇
  2006年   482篇
  2005年   419篇
  2004年   343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69年   2篇
  1957年   6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质子束窗是在高功率靶区中的一个分界窗,它将质子输运线上高真空区域和氦容器中的氦环境分开。在其他散裂中子源中质子束窗的热效应以及机械问题都已经被研究过了,但质子束在该窗中散射效应的研究却很少被报导,然而在靶设计中如果没有处理好质子束窗的散射效应会有很大的问题。报导了质子束窗散射效应的模拟计算结果,包括不同质子束窗的材料和结构选择,并以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为例,介绍了在CSNS一期和二期中质子束窗采用周边水冷的铝合金单层结构,CSNS三期采用中间水冷的铝合金夹层结构。文中给出了不同结构的质子束窗和不同的与靶距离散射效应对靶上经非线性磁铁均匀化的束流分布的影响的模拟计算结果。模拟结果显示质子窗的散射效应对束流损失和靶上的束流分布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绕型带状线和感应电压叠加器的重复频率脉冲电子束加速器的技术方案。介绍了一台感应电压叠加器感应单元的结构设计,并建立相应的电路模型,对其响应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介绍了卷绕型带状线的设计原理,制作了一台输出阻抗约3 Ω、脉冲宽度约230 ns的固态化卷绕型带状脉冲形成线。利用该脉冲发生器作为馈源,对感应电压叠加器感应单元的响应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表明感应单元响应良好。对4级感应电压叠加器分别进行了单次脉冲和5 Hz重复频率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叠加器的输出电压约为输入电压幅值的4倍,电流效率约80%,重复频率条件下,脉冲序列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3.
 研制了一套新型宽谱电磁脉冲试验系统,该系统采用全电感隔离型重复频率Marx发生器产生高压冲击脉冲,经双极脉冲形成线馈入宽带天线进行宽谱辐射。介绍了发生器工作原理和双极脉冲形成原理。实验结果表明:发生器输出脉冲电压500 kV,脉冲前沿20 ns,重复频率20 Hz,宽谱辐射因子195 kV,辐射中心频率200 MHz,频谱宽度37%。该试验系统结构紧凑、操作灵活,并具有方位辐射方向360°旋转和运程控制等功能。  相似文献   
994.
介绍了掠入射X射线散射法(GXRS法)测量超光滑表面的原理及基于商业用X射线衍射仪改造而成的实验装置。以3片不同粗糙度的硅片作为实验样品,分别应用一级矢量微扰理论和改进的Harvey-Shack理论对其散射分布进行处理,所得结果与原子力显微镜测量结果基本相符。分析了探测器接收狭缝的宽度和入射光发散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随着探测器接收狭缝宽度和入射光发散度的减小,测量误差呈指数迅速减小。在所测量的空间频率范围内,功率谱密度(PSD)函数的误差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95.
王栋  李蒙 《低温与超导》2011,39(3):77-80
由于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温室效应等环保问题日益突出,CO2作为理想的制冷剂开始重新得到重视,CO2制冷系统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文中介绍了应用于展示柜的CO2制冷系统实验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96.
介绍了自主研制的脉冲电场原始波形测量系统的模块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针对在未知被测电场方向及复杂的电场环境下垂直干扰电场对自由空间电场测量产生的影响,通过建立自由空间电场测量系统前端的简化模型,对不同尺寸天线与屏蔽盒进行仿真计算。仿真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干扰电场响应信号与待测电场响应信号相差2个数量级以上,干扰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997.
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油品在储运和销售过程中部分轻烃组分挥发进入大气,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危害.油气回收既可实现油气污染治理又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结合中国油气储运和销售环节的现状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对几种油气回收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采用多元工质复叠(或自复叠)制冷技术的冷凝法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可靠性.介绍了自主研发的冷凝式油气回收设备...  相似文献   
998.
超导光子晶体是一类重要的带隙可调谐的光子晶体.利用传输矩阵法研究了含超导材料的Thue -Morse序列准周期结构—维光子晶体在可见光波段的传输特性.数值结果表明在正入射时,光子带隙宽度和位置基本不随序列项数的增加而改变;准周期超导光子晶体的传输特性可以通过改变传统电介质材料的结构参数和环境温度等来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999.
Water-dispersible silicon nanoparticles (Si-NPs) are desirable for applications in biological techniques. A simplified method to synthesize such particles is reported here. The resulting Si-NPs are water-dispersible and luminescent.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UV light, the Si-NPs emit strong red light with a peak maximum at 606 nm and a quantum yield of 6%. They are highly stable, and remain so over several weeks.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shows a visible Si–CH2 scissoring vibration mode. Furthermore, the surface chemical bondings were confirm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In the Si2p and C1s core levels, Si–C components are observed. The diameters of the synthesized Si-NPS as measur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are approximately 5 nm. Furthermore, the nanoparticles can be taken up by cultured cells. Fluorescence images of Si-NPs within MCF-7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s show they are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cell tissue.  相似文献   
1000.
This study attempted to synthesize one-dimensional (1D) coaxial nanotubes of Fe2O3 based on carbon nanotubes (CNT@Fe2O3) via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using ferrocene and oxygen as precursors. Results disclosed that undoped CNTs were suitable for the ALD of Fe2O3 (ALD-Fe2O3) only if they were chemically functionalized, due to their inert surface nature. It was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 the effects of both covalent and non-covalent methodologies were limited in functionalizing undoped CNTs, leading to random and non-uniform deposition of Fe2O3. In sharp contrast, it was found that, as an alternative, nitrogen-doped CNTs (N-CNTs) contributed uniform and tunable ALD-Fe2O3, due to their active surface nature induced by incorporated N atoms. Consequently, various 1D heterostructural coaxial nanotubes were obtained with well-controlled growth of Fe2O3 on N-CNTs.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were explored based on different N-doping configurations. In addition,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jointly demonstrated that as-deposited Fe2O3 is single-phase crystalline α-Fe2O3 (hematite). The as-synthesized heterostructural coaxial nanotubes of CNT@Fe2O3 may find great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photocatalysis, gas-sensing, and magnetic fiel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