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33篇
  免费   5736篇
  国内免费   4559篇
化学   29638篇
晶体学   538篇
力学   2341篇
综合类   423篇
数学   4581篇
物理学   13607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711篇
  2022年   876篇
  2021年   1216篇
  2020年   1500篇
  2019年   1512篇
  2018年   1211篇
  2017年   1169篇
  2016年   1737篇
  2015年   1746篇
  2014年   2206篇
  2013年   2895篇
  2012年   3626篇
  2011年   3772篇
  2010年   2496篇
  2009年   2450篇
  2008年   2717篇
  2007年   2461篇
  2006年   2265篇
  2005年   1861篇
  2004年   1457篇
  2003年   1208篇
  2002年   1248篇
  2001年   902篇
  2000年   806篇
  1999年   847篇
  1998年   726篇
  1997年   663篇
  1996年   756篇
  1995年   578篇
  1994年   521篇
  1993年   447篇
  1992年   418篇
  1991年   384篇
  1990年   287篇
  1989年   235篇
  1988年   172篇
  1987年   160篇
  1986年   143篇
  1985年   139篇
  1984年   99篇
  1983年   69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42篇
  1980年   22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27篇
  1976年   25篇
  1975年   30篇
  1974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Polysulfide intermediates (PSs), the liquid-phase species of active materials in lithium–sulfur (Li-S) batteries, connect 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between insulative solid sulfur and lithium sulfide and are key to full exertion of the high-energy-density Li-S system. Herein, the concept of sulfur container additives is proposed for the direct modification on the PSs species. By reversible storage and release of the sulfur species, the container molecule converts small PSs into large organosulfur species. The prototype di(tri)sulfide-polyethylene glycol sulfur container is highly efficient in the reversible PS transformation to multiply affect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sulfur cathodes in terms of liquid-species clustering, reaction kinetics, and solid deposition. The stability and capacity of Li-S cells was thereby enhanced. The sulfur container is a strategy to directly modify PSs, enlightening the precise regulation on Li-S batteries and multi-phase electrochemical systems.  相似文献   
42.
完全非相干白光一维光生伏打暗空间孤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猗  刘思敏  郭儒  杨立森  黄春福  汪大云 《物理学报》2003,52(12):3075-3081
使用白炽灯作光源在LiNbO3∶Fe晶体内实验观察到一维白光光生伏打暗空间孤 子. 由奇数 和偶数初始条件分别产生了灰孤子和灰孤子对,它们所感应的波导能导向白光和相干光. 用 相干光清楚地探测到它们内部的多模结构. 该实验证明了白光光生伏打暗空间孤子的存在, 并指出了用完全非相干的白光暗孤子控制和导向相干光的可能性. 关键词: 光生伏打效应 自陷 完全非相干孤子 波导  相似文献   
43.
光束发散度对紫外写入光纤光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  赵岭  高侃  黄锐  方祖捷 《光学学报》2002,22(6):49-752
用傅里叶衍射光学分析了准分子激光束发散度对于光纤光栅制备的影响,发现光束发散角使光纤光栅的布拉格波长发生改变,相位版后干涉场沿光纤轴向和径向不均匀,对制备30dB高反射率光纤光栅造成困难。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相对于理想平行光束情况,会聚光束使得光纤光栅布拉格波长出现在短波一边,发射光束使得光纤光栅布拉格波长出现在长波一边。  相似文献   
44.
超临界流体色谱流程设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良模  沈玉峰 《分析化学》1993,21(8):983-987
本文设计了多功能超临界流体色谱流程,流程中包括毛细管/微填充柱SFC,GC,计算机控制温度、压力、密度及信号采集、处理,配置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池,解决了超临界流体色谱分流口易堵问题。利用该流程,将石腊、DC-200气相色谱固定相、黄油、蜂蜡、救心油、红花油等样品进行超临界流体色谱分离。  相似文献   
45.
46.
玻璃陶瓷材料中Tm3+离子红外到蓝色上转换发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武  黄世华 《发光学报》1997,18(4):298-300
系统研究了PbF2+GeO2+WO3ⅩⅣTmF3玻璃陶瓷材料中,在近红外光(1.06μm)激发下,Tm3+离子的发光特性.实验中观测到Tm3+离子的两组峰值位置分别在20920cm-1和22173cm-1的蓝色上转换发光,并证实这两组上转换发光分别与吸收三个和四个光子有关,同时建立了上转换发光的模型.为了选择最佳掺杂浓度,详细地测量了Tm3+离子峰值为20920cm-1的蓝色上转换发光强度与TmF3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7.
对由一类非线性抛物型变分不等方程所描述的无穷维动力系统,给出了存在全局吸引子及弱近似惯性流形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48.
L-Quebrachitol (1) isolated from the root of Elaeagnus formosana Nakai (Elaeagnaceae) has not been reported before for any species of the genus of Elaeasnus. Its structure was established from spectral data and was completely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analysis. L-Quebrachitol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 with cell parameters are a = 6.702(4), b = 7.207(4), c = 8.758(5) Å, β = 90.24(5)° and Z = 2.  相似文献   
49.
环状连续强激光下光学薄膜的瞬温和热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研究了非冷却光学薄膜元件在环形激光光束辐照下的瞬态温度分布和随后的热畸变,并且用泰曼干涉仪实际测量了连续波氧碘激光辐照各种非冷却光学元件的热畸变量并与理论计算相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和实验相一致。  相似文献   
50.
四角晶相HfO2(001)表面原子和电子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红亮  徐敏  陈玮  任杰  丁士进  张卫 《物理学报》2006,55(3):1374-1378
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四角晶相二氧化铪(t-HfO2)体相及 其(001)表面的原子几何与电子结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t-HfO2(001)表面不会 产生重构现象.与体相电子结构相比, t-HfO2(001)表面态密度明显高于体相态 密度.其次,表面原子的态密度更靠近费米能级(EF),价带往低能量处移动,并 有表面态产生.计算结果表明了t-HfO2表面禁带宽度明显低于体相的禁带宽度. t-HfO2(001)的表面态产生以及表面禁带宽度减小是由于Hf原子与O原子的配位 数减少,表面原子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2(001)')" href="#">t-HfO2(001) 表面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