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6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393篇
化学   718篇
晶体学   52篇
力学   83篇
综合类   29篇
数学   172篇
物理学   5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考虑了工件具有退化效应的两台机器流水作业可拒绝排序问题,其中工件的加工时间是其开工时间的简单线性增加函数.每个工件或者被接收,依次在两台流水作业机器上被加工,或者被拒绝但需要支付一个确定的费用.考虑的目标是被接收工件的最大完工时间加上被拒绝工件的总拒绝费用之和.证明了问题是NP-难的,并提出了一个动态规划算法.最后对一种特殊情况设计了多项式时间最优算法.  相似文献   
992.
介绍了有界格上£-子模(余子模)的一种新的延拓方法,同时研究了延拓得到的t-子模(余子模)的一些性质.所得的结果表明这种新的延拓方法是一种好的延拓方法.  相似文献   
993.
微型能源存储器件在可穿戴电子产品、微型自驱动探测器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同时为研究储能器件电极结构、电子/离子传导率以及电化学动力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理想的平台。自卷曲技术是利用材料内部存在的残余应力而实现二维薄膜材料自行弯曲的一种方法。相比于传统微纳制备工艺,这种方法可以在微米尺度下将二维薄膜电极材料有序卷曲排列,为微型储能器件的制备提供了有效、便捷的途径。本文介绍了近些年自卷曲技术在微型能源存储器件上的重要进展,其中包括材料自卷曲的原理、自卷曲电极及其储能性质,并以此为基础,着重阐述了自卷曲技术制备单根管微型锂离子电池和电容阵列的应用实例。总结并展望了自卷曲技术在微型储能器件应用上的未来挑战和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994.
朱文辉  杨柳  陈永宽  杨继  刘汗青  缪明明 《色谱》2017,35(2):211-215
实验在流动载气-液滴微萃取(GF-LDME)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液滴托附装置,设计并建立了内标物释放和热解产物富集的新型联用装置,使内标物和热解产物在相同条件下完成液滴的萃取和富集,实现了各温度段间目标热解产物相对含量的纵向比较。实验利用热重模拟咖啡生豆的烘焙过程,同时利用联用装置结合气相色谱-质谱研究了咖啡生豆在热重程序升温过程中发生的热解反应及其热解产物的逸出行为。热重条件:初始温度为50℃;以10℃/min升温至500℃;空气为载气。结果表明,在100~400℃范围内共发现13个热解产物,在280~300℃温度段,逸出量达到峰值的热解产物包括羟基丙酮、吡啶、糠醇、γ-丁内酯和正戊醛;在300~320℃温度段,逸出量达到峰值的热解产物包括乙酸、苯酚、2-环戊烯酮和愈创木酚。建立的联用装置在热解产物的逸出行为研究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95.
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工艺合成氧化锆干凝胶粉,然后将干凝胶粉与熔盐混合制备氧化锆纳米棒。借助DTA-TG、XRD、FE-SEM、T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氧化锆的物相转变过程,探讨了熔盐种类与用量、氟化物的添加等工艺参数对制备氧化锆纳米棒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 VO3为熔盐,用量为1∶1(熔盐与干凝胶的质量比),并且在添加氟化钠的条件下能够制备产率高,且沿[010]方向择优生长的单斜氧化锆纳米棒;氟离子一方面加速了熔盐中Zr4+离子的传质,促使氧化锆干凝胶粉的溶解,另一方面吸附在氧化锆的高能晶面上抑制该晶面的生长,两者的共同作用促进了大量氧化锆纳米棒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6.
建立了测定方便面调味料中己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A)和1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增塑剂的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方便面固体调味料样品(包括固体调味粉,脱水食物包)、调味酱包样品分别用乙腈和正己烷饱和的乙腈提取,提取液经SILICA/CARB柱净化后,采用同位素稀释的GC-MS法定性定量。DEHA和16种PAEs经内标校正后的线性R2≥0.9990,线性范围为0.02~1.0 mg/L,方法的定量限为0.1 mg/kg,内标相对回收率83.6%~119.1%,RSD≤10%。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由于样品中含有色素和油脂而造成的GC-MS基质效应增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7.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饮品中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阿力甜、纽甜、三氯蔗糖的分析方法,对白酒、葡萄酒、果汁3种样品进行了分析.样品经稀释后,13 000 r/min高速离心10 min,以5 mmol/L甲酸铵缓冲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优选条件下,方法线性范围为10~500μg/L,线性相关系数R2不低于0.998 1,检出限(S/N=3)为0.003~8μg/L,样品回收率为77.10%~118.94%,7种化合物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9%~5.24%.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3种基质中7种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98.
水凝胶法制备Ni/ZrO2催化剂及催化CO2加氢甲烷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凝胶法制备出一系列Ni/ZrO2催化剂,使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BET)测试,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在CO2加氢甲烷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450℃焙烧的催化剂中ZrO2呈无定形结构,NiO均匀分散在ZrO2表面上;在400℃时H2还原过程中,部分无定形ZrO2转变为四方晶相结构并使Ni再次分散,Ni与ZrO2之间的电子作用抑制了Ni晶粒的生长和ZrO2晶型的转变;与无定形ZrO2和四方相ZrO2产生电子作用的NiO对催化剂活性起决定性作用,当Ni/Zr摩尔比为0.707时,催化剂活性最高.在H2/CO2体积比为4,空速为1×104h-1,压力为0.5 MPa,反应温度为200℃时,CO2转化率达到27%以上,当反应温度上升至280~320℃时,CO2转化率达到99%以上,CH4选择性大于92%.  相似文献   
999.
分别配制含有不同浓度尿素(1~20g.L-1)、葡萄糖(1~20g.L-1)和三聚氰胺(0.01~3g.L-1)的牛奶溶液共120个,采用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对掺杂牛奶进行了快速判别分析。以牛奶中掺杂目标物浓度为外扰,构建二维相关近红外光谱,研究了各掺杂牛奶的二维相关近红外特性,并进行对比、分析。掺杂尿素牛奶在同步图上出现两个较强的自相关峰,分别在4 552,4 648cm-1处;掺杂葡萄糖牛奶,在同步图中出现3个较强的自相关峰,分别在4 456,4 392,4 360cm-1处;而掺杂三聚氰胺牛奶也有两个较强的自相关峰,出现在4 256,4 328cm-1处。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实现对含有上述掺杂物牛奶的正确识别,为快速判别牛奶的安全性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超声剥离法制备二硫化钨(WS2)纳米片,将纳米片和红磷(P)混合,用氩气(Ar)等离子体对混合物进行处理,制备了P掺杂缺陷WS2纳米片。对制备的材料进行电催化析氢(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测试,结果表明P掺杂的缺陷WS2纳米片相对于缺陷WS2纳米片和WS2纳米片表现出优越的HER催化活性(较小的过电位和Tafel斜率,优异的稳定性)。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WS2结构中P原子和缺陷结构改善了其电子结构,使其具有更加合适的H+吸附能垒和H2生成动力学性能,从而提高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