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294篇
化学   586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50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71篇
物理学   3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在含水甲苯中,2,4-二氯苄与锡粉反应合成了二(2,4-二氯苄基)二氯化锡,将其分别与2-羰基丙酸(苯甲酰基)腙及2-羰基丙酸(水杨酰基)腙反应,合成了2个取代苄基锡配合物(C2、C3),配合物C2和C3通过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IR、UV-Vis等表征,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了2个有机锡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结构分析表明,锡与配位原子形成变形五角双锥构型的双核有机锡配合物,分子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对称。热分析结果表明,在空气氛下,配合物C2在121℃、C3在128℃以下可稳定存在;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以EB做为荧光探针,用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鲱鱼精DNA作用是插入结合与静电结合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42.
在甲醇中三苯基氢氧化锡与9-蒽甲酸反应,合成了有机锡配合物[Ph3Sn(O2CC14H9)(MeOH)]2·MeOH,经IR、1H和13C-NM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中心锡原子为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晶体中,配合物分子的羰基氧与近邻的甲醇氧、两相邻的甲醇氧间分别形成O-H…O氢键,组成一维S形链;经链内蒽环H与另一蒽环的C-H…π作用,进一步连接成梯状结构。两相邻梯状链间,通过配位甲醇的甲基H与另链苯环发生C-H…π作用扩展成二维网状。室温下,配合物在460nm处有较强的荧光发射(λex=360nm)。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在240℃以下能稳定存在。利用量子化学G03W软件,在LANL2DZ基组对配合物的稳定性、前沿分子轨道组成及能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3.
合成了四(邻氟苄基)锡(1)和一维链状三苄基锡二茂铁甲酸酯(2),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属为四方晶系,空间群I41/a,晶体学参数a=1.967 94(16) nm,b=1.967 94(16) nm,c=0.593 16(5) nm,V=2.297 2(3) nm3,Z=4,Dc=1. 605 g·cm-3,μ(Mo )=11.58 cm-1,F(000)=1 112,R1=0.020 8,wR2=0.057 6.化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体学参数:a=1.593 54(12) nm,b=1.007 23(8) nm,c=1.700 26(13)56 nm,β=91.001(10)°,V=2.728 6(4) nm3,Z=4,Dc=1.521 g·cm-3,μ(Mo )=14.74 cm-1,F(000)=1 256,R1=0.038 4,wR2=0.095 2.晶体的中心锡原子分别呈四配位畸变四面体构型和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部分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体外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44.
三环己基氢氧化锡与R-扁桃酸按物质的量比1:1在苯溶剂中反应合成了三环己基锡R-扁桃酸酯。经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配合物属斜方晶系, 空间群为P21212121, 晶体学参数a=0.806 41(4) nm, b=1.768 68(9) nm, c=1.834 79(8) nm, V=2.616 9(2) nm3, Z=4, Dc=1.318 g·cm-3, (Mo Ka)=9.98 cm-1, F(000)=1 080, R1=0.039 0, wR2=0.103 9。中心锡原子与环己基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畸型四面体。对其结构进行量子化学从头计算, 探讨了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以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荧光性质和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45.
氧化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分别与庚二酸和辛二酸反应, 合成了2个双[三(2-甲基-2-苯基)丙基锡]二元酸酯(CH2)n[CO2Sn(CH2CMe2Ph)3]2[(n=5 (1), 6 (2)], 经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化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1/c。锡原子均为畸型四面体构型, 化合物1以氢键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化合物2以氢键和C-H…π作用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化合物12在340 ℃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活性, 且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6.
在甲醇中三苄基氯化锡与3,4-二甲氧基苯甲酸发生脱烃基反应,合成了梯形四核有机锡氧簇合物[(μ-O)(μ-OMe)(L)Sn2(CH2Ph)4]2(HL=(MeO)2C6H3CO2H),经UV、I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参数:a=1.2256(5)nm,b=1.2294(5)nm,c=1.3780(5)nm,α=69.784(7)°,β=68.568(7)°,γ=72.926(7)°,V=1.7801(12)nm3,Z=1,Dc=1.549g·cm-3,μ(Mo )=1.447mm-1,F(000)=832,R1=0.0261,wR2=0.0606。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整个分子是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的对称结构,中心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晶体中,两相邻的配合物分子经C-H咅作用组成一维带状结构。利用量子化学G03W软件,在LANL2DZ基组对配合物的稳定性、前沿分子轨道组成及能量进行研究。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在128℃以下能稳定存在。此外,还研究了该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47.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同时测定环境水体中双酚A(BPA)、辛基酚(DP)和壬基酚(NP)的方法。比较了液液萃取(LLE)和固相萃取(SPE)两种前处理方法,并设计了供复杂样品使用的净化柱。水样经萃取后,用轻柔氮气吹干,甲醇溶解,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激发波长275nm、发射波长300nm下进行荧光检测。结果表明,BPA、NP、OP的仪器检出限(S/N=3)分别为1μg/L、2μg/L和1μg/L。SPE法操作简单快捷,虽然NP、OP的回收率低于LLE法,但仍能满足对环境样品的测定要求。净化柱净化效果较好,能够进一步去除基质干扰,满足特别复杂水样的前处理。方法基于不同样品处理的浓缩倍数不同,三种物质的检出限在0.001~0.004μg/L之间。环境水样中BPA、NP和OP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6.2%~104%、61.6%~109%和81.5%~100%,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9%~6.4%、2.4%~5.6%和2.7%~6.9%。  相似文献   
48.
表面结构是影响固体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质的重要因素,由于高表面能的晶面上存在更多的表面悬挂键等,高表面能晶面裸露的微纳米晶体一般表现出很好的物理和化学活性.近年来,科研工作者针对高能面微纳米晶体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调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重点讨论了高能面裸露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微纳米晶体的合成制备方法.主要以本课题组近年在该领域的研究为例,分别从晶体生长过程中的静电作用法、“帽”式试剂保护法、过饱和度调控法、动力学调控法及选择性化学刻蚀法等几个方面对高表面能晶面裸露的金属氧化物微纳米晶体的制备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49.
利用Nafion,石墨烯(GS)和纳米金(AuNs)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分散液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复合膜修饰碳糊电极(CPE),建立了一种测定扑热息痛(PCT)的新方法。采用扫描电镜(SCE)对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PCT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利用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DPSV)优化了测定PCT的试验条件。结果表明:PCT在Nafion/GS/AuNs修饰电极上于0.43V处出现了一灵敏的氧化峰(Epa),其电极过程受扩散控制。同时利用氧化峰可以进行微量PCT的检测,其峰电流(ip)与PCT浓度(c)在0.5~10μmol/L和10~900μmol/L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8和0.9973,检出限(S/N=3)为0.1μmol/L。复合膜修饰电极稳定性较好,可用于实际药品中扑热息痛的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50.
建立了亲水性相互作用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检验鱼塘水中草甘膦的方法。样品经去离子水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和滤膜净化后,以0.5%异丙胺-乙腈为流动相,亲水性相互作用色谱柱分离,负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质谱监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草甘膦质量浓度在10~10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73),日内、日间精密度RSD≤10%(n=5),鱼塘水中草甘膦的回收率在90%以上。该方法不需衍生化,净化步骤简便快捷,定量准确,可满足侦查和诉讼中草甘膦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