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化学   323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21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61篇
物理学   1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0.1mol.L-1高氯酸为滴定液,结晶紫为指示剂,用非水滴定法测定普卢利沙星。重复测定普卢利沙星含量平均值为99.4%(n=6),相对标准偏差为0.1%。该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作为普卢利沙星含量测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2.
镱的原子吸收分析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些年来用电热原子吸收和火焰原子吸收测定镱时,为提高镱的灵敏度而采用的各种方法进行总结评述。  相似文献   
53.
以贵金属M(=Pd,Pt)为主要活性成分,掺加过渡金属Fe和Ni作为助剂,采取浸渍和氢气还原法制备了椰壳活性炭(ACcs)负载的单元金属(M/ACcs)、二元金属(M-Ni/ACcs、M-Fe/ACcs)和三元金属(M-Ni-Fe/ACcs)系列催化剂;通过CC_l4液相催化加氢制氯仿反应考察了这些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Pd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Pt基催化剂,但后者对氯仿的选择性优于前者;在前5 h加氢反应时段,两系列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Pd-Ni-Fe/ACcsPd-Fe/ACcsPd/ACcsPd-Ni/ACcs和Pt/ACcs≈Pt-Fe/ACcsPt-Ni/ACcsPt-Ni-Fe/ACcs;总体上,引入Fe对于催化性能的改善效果要优于Ni,Ni的单独引入则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催化活性。综合考量成本、活性和选择性等因素,优选Pd-Ni-Fe/ACcs作为催化剂,在393 K下反应5 h,可实现CC_l497.6%的转化率以及接近100%氯仿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4.
为了碳桥限制构型催化剂(CpCN-CGC)的工业应用,为模试提供工艺参数,我们考察了用这种催化剂,以正庚烷为溶剂,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的乙烯与1-己烯共聚,考察因素包括聚合温度、乙烯压力、铝锆比、氢气压力和1-己烯浓度.研究发现聚合温度从100升高到140℃,共聚活性先升高再降低,聚合物分子量持续降低;氢气分压从0.1增加到0.8 MPa,共聚活性仍呈先升高再降低,聚合物分子量持续降低的趋势;乙烯压力从0.4升高到1.8 MPa,共聚活性先升高再降低,但聚合物分子量逐步增大;Al/Zr从500升高到1 000,共聚活性逐步增大,但聚合物分子量趋向减小.优化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10μmol,Al/Zr=700,聚合温度为110~120℃,乙烯压力为1.2~1.4 MPa,1-己烯加入量为20 mL,聚合时间为30 min.此时共聚活性最高达到106g/(mol-Zr·h),共聚物中1-己烯插入率达到了8.34%;用13C-NMR、GPC、DSC表征了聚合产物,计算了二单元组和三段组序列分布,并发现有交替共聚片段HEHE存在.最后还讨论了在聚合物中发现的多种支链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55.
在水热条件下,以碳球为模板合成了Mn2O3空心球,并用作锂硫电池的载硫基底材料。测试结果表明载硫量为51%的Mn2O3-S复合材料显示了较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循环100圈后,最终可逆容量仍保持657 mA·g-1,证明该Mn2O3空心球是一种有潜力的载硫基底材料。  相似文献   
56.
在系统梳理国内外非寿险产品费率厘定方法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GAMLSS模型,证明了在位置参数和尺度参数的预测中均引入随机效应的GAMLSS模型可更有效地解释纵向数据中个体间的异质性.最后将GAMLSS模型应用于一组纵向车辆保险数据,计算了先验保费、后验保费、后验风险保费和奖惩因子.实证结果表明,GAMLSS模型不仅可为非寿险产品的定价提供依据,而且使风险分类更加稳定、合理.  相似文献   
57.
The title compound naphthalen-2-y1-4-methy1-1,2,3-thiadiazole-5-carboxylate(C14H10N2O2S,Mr = 270.31)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4-methyl-1,2,3-thiadiazole-5-carbonyl chloride with 2-naphthol,and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IR,1H NMR,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The crystal belongs to orthorhombic,space group Pbcn with a = 23.475(5),b = 9.6640(19),c = 10.814(2)(A°),β = 90.00°,Z= 8,V= 2453.2(9)(A°)3,Mr = 270.30,Dc = 1.464 g/cm3,μ= 0.262 mm-1,F(000)= 1120,R = 0.0444 and wR = 0.1099.X-ra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thiadiazole and naphthalene rings were non-planar,while,the thiadiazole ring and the ester group were essentially planar,and two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C(6)-H(6)…O(1)and C(14)-H(14)…O(1)were observed.The preliminary biological test showed that the title compound had antifungal and antivirus activities against tobacco mosaic virus.  相似文献   
58.
以高锰酸钾和醋酸锰为前驱体, 通过液相沉淀法合成得到二氧化锰. 在不同温度热处理条件下研究二氧化锰的结构转变及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 采用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镜(SEM), 氮气物理吸附和热重(TG)等手段表征产物的结构特点; 采用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等方法表征其电化学行为. 结果表明: 合成的二氧化锰是具有中孔特征的α-MnO2, 比表面积为253 m2·g-1, 颗粒尺寸在50-100 nm之间. 350 °C以下的低温热处理使氧化锰仍能保持α-MnO2的晶体结构, 比表面积为170 m2·g-1左右, 单电极比电容值由原来未热解时的267 F·g-1增加到250 °C热处理后的286 F·g-1. 高温热处理(>450 °C)导致氧化锰逐渐过渡为α-Mn2O3, 且表面积下降约为30 m2·g-1, 比电容急剧下降. 低温热处理后氧化锰的电化学稳定性明显提高, 在50 mV·s-1的快速扫描速率下, 电极具有良好的倍率特性.  相似文献   
59.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Ti:Al2O3纳米粉体.利用热重/差热(TG/DTA)/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以及能谱(EDS)等分析方法对合成的Ti:Al2O3纳米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分析表明:前驱体在1200℃下,保温1h可以得到纯的α-Al2O3晶相;粉体的粒径均匀、分散性好,平均粒径在25~50 nm之间.  相似文献   
60.
以磷酸、B4C和Al2O3为原料,采用一种新的微波水热法对C/C复合材料基体进行了抗氧化改性,重点研究了微波水热时间对改性试样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S)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改性后试样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复合材料表面覆盖了一层由熔融态的HPO3、B2O3和结晶的Al(PO3)3、微量B4C粒子组成的涂层。经60~120 min的微波水热改性,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随着微波水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改善,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变化不再明显。微波水热处理100 min后的试样抗氧化性能最佳,在600℃静态空气气氛下氧化16 h后,氧化失重仅为9.5×10-4 g.cm-2,氧化失重速率维持在4.46×10-5 g.cm-2.h-1的极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