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72篇
  免费   16494篇
  国内免费   8393篇
化学   70543篇
晶体学   1064篇
力学   2616篇
综合类   640篇
数学   6858篇
物理学   18438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797篇
  2022年   1113篇
  2021年   1630篇
  2020年   2877篇
  2019年   4130篇
  2018年   2513篇
  2017年   2294篇
  2016年   5290篇
  2015年   5573篇
  2014年   5877篇
  2013年   7191篇
  2012年   6768篇
  2011年   6214篇
  2010年   5802篇
  2009年   5705篇
  2008年   5329篇
  2007年   4510篇
  2006年   4056篇
  2005年   3766篇
  2004年   3030篇
  2003年   2592篇
  2002年   3280篇
  2001年   2409篇
  2000年   2215篇
  1999年   1188篇
  1998年   596篇
  1997年   544篇
  1996年   477篇
  1995年   431篇
  1994年   365篇
  1993年   280篇
  1992年   223篇
  1991年   194篇
  1990年   173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83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0篇
  1973年   6篇
  1971年   5篇
  1957年   8篇
  1936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1.IntroductionAbsolutedistancemeasurementisfarfromanewtopic.However,itisstillafieldstimulatinggreatinterestsnowadaysduetoitSimportantroleinmanufacturingandassembly['J.SincethegreatsuccessachievedbyMichelsonandBenoitwhentheyfirstdevelopedaninterferometertodeterminethestandardmeterintermsofthemonochromaticredcadmiumline,theopticinterferometerhasbeenprovedtobeoneofthemostpreciseandefficientwayindisplacementmeasurementbecauseofitshighdiscriminationandsimplestructure.However,thetraditionalinterfe…  相似文献   
102.
Ag+掺杂的立方相Y2O3:Eu纳米晶体粉末发光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化学自燃烧法制备了不同Ag+掺杂浓度的Y2O3:Eu纳米晶体粉末样品([Y3+]∶[Eu3+]∶[Ag+]=99∶1∶X,X=0—3.5×10-2),以及通过退火处理得到了相应的体材料.根据X射线衍射谱确定所得纳米和体材料样品均为纯立方相.实验表明在纳米尺寸样品中随着Ag离子浓度的增加,荧光发射强度随之增加,当X=2×10-2时达到最大值,其发光强度比X=0时提高了近50%.当Ag离子浓度继续增加,样品发光强度保持不变.在相应的体材料样品中则没有观察到此现象.通过对各样品的发射光谱,激发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透射电镜(TEM)照片和荧光衰减曲线的研究,分析了引起纳米样品荧光强度变化的原因是由于Ag离子与表面悬键氧结合,从而使这一无辐射通道阻断,使发光中心Eu3+的量子效率提高;Ag+的引入所带来的另一个效应是使激发更为有效.这两方面原因使发光效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3.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B3P86)对 Fe_2分子结构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中未观察到自旋污染,基态波函数与高态波函数并未混杂,结果表明,Fe_2中有8个未配对电子,这些电子空间分布不同和自旋平行产生的自旋极化效应,使 Fe_2能量最低.计算结果表明,Fe_2分子的基态是~9∑_g~ ,并非~7Δ_u,进而表明 Fe_2的自旋平行效应比电子自旋配对效应要强.计算得到该分子基态的二阶、三阶和四阶力常数分别为1.4115×10~(-2)aJ/nm~2、-37.1751×10~3aJ/nm~3和 98.7596×10~4aJ/nm~4;光谱数据ω_eχ_e、B_e、α_e分别为0.3522、0.0345、 0.4963×10~(-4)cm~(-1);离解能为3.5522eV,平衡键长为0.2137nm,振动频率为292.914cm~(-1);并得到了 Murrel-Sorbie 函数.  相似文献   
104.
匀速运动的电偶极子的电场和磁场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电偶极子电磁势的分析和相对论下电磁场在不同惯性系中的协变分布,计算了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电偶极子的电场和磁场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05.
106.
5‐Amino‐4‐methyl‐2‐phenyl‐6‐substitutedfuro[2,3‐d]pyrimidines ( 2a‐c ) were reacted with 2,5‐dimethoxytetrahydrfuran to afford the pyrrolyl derivatives 3a‐c . Compound 3a was chosen as intermediate for the synthesis of poly fused heterocycles incorporated furopyrimidines moiety 4–11 . Some of the synthesized compounds were screened for their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07.
An amphiphilic poly(ethylene oxide)‐block‐poly(dimethylsiloxane) (PEO–PDMS) diblock copolymer was used to template a bisphenol A type epoxy resin (ER); nanostructured thermoset blends of ER and PEO–PDMS were prepared with 4,4′‐methylenedianiline (MDA) as the curing agent. The phase behavior, crystallization, hydrogen‐bonding interactions, and nanoscale structur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 The uncured ER was miscible with the poly(ethylene oxide) block of PEO–PDMS, and the uncured blends were not macroscopically phase‐separated. Macroscopic phase separation took place in the MDA‐cured ER/PEO–PDMS blends containing 60–80 wt % PEO–PDMS diblock copolymer. However, the composition‐dependent nanostructures were formed in the cured blends with 10–50 wt % PEO–PDMS, which did not show macroscopic phase separation. The poly(dimethylsiloxane) microdomains with sizes of 10–20 nm were dispersed in a continuous ER‐rich phase; the average distance between the neighboring microdomains was in the range of 20–50 nm. The miscibility between the cured ER and the poly(ethylene oxide) block of PEO–PDMS was ascribed to the favorable hydrogen‐bonding interaction. © 2006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44: 3042–3052, 2006  相似文献   
108.
根据生产任务选择加工设备进行制造资源重组是实现可重构制造系统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设备的选择涉及到多种因素,既有定量指标,又有定性指标,传统的依靠人工经验的方法显得力不从心。本文首先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设备选择评价体系,通过对模糊判断矩阵采用最小对数二乘法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系数,针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采用不同的方法确定其性能指标值,通过模糊积分对评判指标进行综合评判,最后进行了实例研究。所提出的方法有效地简化了决策过程,为可重构制造系统设备选择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用Java实现网上结构图实验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线性系统仿真的连接矩阵方法,用Java语言开发面向结构图的实验仿真程序,以Applet小应用程序的形式插入网页中运行,实现了信号与系统网上实验教学中的结构图实验仿真。经试用,程序在浏览器中运行正常,可以完成一般线性系统仿真,与以MATLAB,LABView等程序开发的实验仿真程序相比,该程序运行环境简单,几乎所有常用的Web浏览器都支持Java运行,不需另行安装相应组件。对于线性系统结构图,实现了所见即所得的图形化编程环境,具有较好的人机交互性。  相似文献   
110.
铝互连线的电迁移问题及超深亚微米技术下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文杰  易万兵  吴瑾 《物理学报》2006,55(10):5424-5434
铝互连线的电迁移问题历来是微电子产业的研究热点,其面临的电迁移可靠性挑战也是芯片制造业最持久和最重要的挑战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超深亚微米(特征尺寸≤0.18 μm)铝互连技术面临了更加复杂的电迁移可靠性问题.从电迁移理论出发,分析概括了铝互连电迁移问题的研究方法,总结了上世纪至今关于铝互连电迁移问题的主要经验;最后结合已知的结论和目前芯片制造业现状,分析了当前超深亚微米铝互连线电迁移可靠性挑战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总方向. 关键词: 电迁移 铝互连 微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