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2篇
  免费   728篇
  国内免费   1384篇
化学   2919篇
晶体学   169篇
力学   254篇
综合类   90篇
数学   554篇
物理学   18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本文对结构用钢Q345的低周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在常温下岛津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上进行,采用轴向应变控制方法,恒定应变速率为0.005s-1,应变比为-1。试验结果表明,初始阶段,Q345在高应变幅值(0.6%)循环作用下出现循环硬化效应,而在低应变幅值(0.6%)作用下出现循环软化效应;随着加载应变幅的增加,硬化和软化率呈直线上升趋势。Q345疲劳裂纹萌生阶段占其整个寿命的60%以上,其裂纹萌生寿命与应变幅存在幂函数关系。根据Coffin-Manson公式得到了Q345的应变-寿命关系公式;采用能量预测法得到了材料的塑性应变能与疲劳寿命的关系表达式。上述结果对钢结构的设计、评估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2.
利用MFT-R4000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激光网格化淬火表面渗硫复合层(简称SLD层)和激光网格化淬火表面渗硫/纳米微粒复合层(简称NLD层)在不同试验载荷时的减摩抗磨性能,利用SEM和XPS分析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磨损表面形貌和所含元素及其化学价态.结果表明:NLD层不仅在重载荷下的减摩性能比SLD层的优异,其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系数仅为0.075左右,而且在较低试验载荷下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磨损表面元素分析发现S元素以硫化物和硫酸盐形式存在,但没有发现Si元素,这表明磨损表面形成了主要由硫化物、硫酸盐和氧化物组成的摩擦化学反应膜,而n-SiO2颗粒在摩擦表面可能起到了"微纳滚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离子交换、层间插入反应和硫化处理制备了PbS插层的K2Ti4O9催化剂。利用XRD、TEM、SEM、XRF、PL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紫外光和可见光光催化制氢活性。结果表明,制备的PbS插层K2Ti4O9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较宽,其吸收边界约为710 nm,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3 h累积产氢量可达到115.46 mmol.gcat-1和0.92 mmol.gcat-1,与CdS插层K2Ti4O9催化剂相比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94.
改性硅藻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硅藻土原土为原料,通过碱洗及浸渍负载羟基氧化铁对其进行改性,利用SEM、XRD及物理吸附仪对改性硅藻土的形貌、比表面积等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改性硅藻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1)改性后,硅藻土杂质元素减少,孔径明显增大,比表面积增大23倍,并有效负载了β-FeO(OH);(2)其对磷的吸附受温度及pH值的影响,温度越高,达到吸附平衡时间越短,吸附容量也越大;在pH值为4~11之间,吸附容量随pH的增大而减小;(3)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能准确地描述改性硅藻土对磷的吸附,而粒内扩散,不是改性硅藻土对磷吸附的唯一控制步骤;(4)改性硅藻土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对磷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其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吸附过程焓变(H)为39.949kJ/mol,各温度下的自由能变(G)均小于零,熵变(S)均为正值,该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995.
Thirteen thiomorpholine-bearing compound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s dipeptidyl peptidase IV(DPP-IV) inhibitors, with natural and non-natural L-amino acids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s.Their structu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1H NMR,13C NMR and HR-MS.The target compounds were screened for the DPP-IV inhibition,and the preliminary SAR result was obtained.Particularly, compounds 4c,4d and 4f with good DPP-IV inhibition in vitro were further evaluated through a mouse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The preliminary result showed the potential value for further studies on those thiomorpholine-bearing compounds as DPP-IV inhibitors.  相似文献   
996.
氯化镁载体型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具有高活性、聚合物形态可控等优点,是目前聚烯烃工业中最普遍使用的催化剂。氯化镁载体是此类催化剂的主要组份之一,对载体型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氯化镁载体制备技术是氯化镁载体型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研发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载体型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发展历程,从氯化镁的结构出发分析了氯化镁作为载体的优势,重点介绍了氯化镁载体制备的关键技术:氯化镁活化方法和载体形态控制方法,尤其是球形氯化镁载体的成形技术。  相似文献   
997.
氮氧自由基调控聚合(NMP)是制备微观结构可控(如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材料最主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在过去的二十年间,NMP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实现了MMA、n-BA、丙烯酰胺,二烯烃和丙烯腈等多种单体的可控/"活性"聚合,分子量分布达到1.1以下,同时利用NMP制备了具有既定结构的聚合物,如嵌段聚合物、接枝聚合物、星形聚合物和梳形聚合物等。而与光聚合技术的结合,使NMP聚合取得了更大的突破,实现了室温下的光可控/"活性"聚合,且大大提升了聚合反应速率。近年来光引发氮氧自由基调控聚合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光敏化技术方面,包括分子内敏化和分子间敏化,本文对其各自的敏化机理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述,希望有助于国内读者了解这方面研究工作的状况,促进国内相关研究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8.
以茶碱为模型药物,大豆蛋白和海藻酸钠作为骨架材料,采用混合压片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药物片剂。采用紫外比色法测定释放效果,考察了大豆蛋白与海藻酸钠不同比例以及不同pH释放介质和高湿度对茶碱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和海藻酸钠作为骨架材料的片剂释药时间都达到了8h以上,在pH6.8PBS中的释药率相对pH1.2盐酸溶液要快,具有良好的定向控释特性。随着湿度的增加,茶碱释放率略有下降,具有较好的湿度稳定性。通过适度调节大豆蛋白和海藻酸钠的比例可实现不同控释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和海藻酸钠共混物是一种良好的天然药物缓控释骨架材料,其释放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是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在常温,常压,自然pH条件下,利用常温沉淀方法,以生物大分子为模板,矿化合成了硫化物新型形貌纳米结构材料。以硝酸铅(Pb(NO3)2)和硫代乙酰胺(TAA)为原料,进行了矿化实验,实验结果采用扫描电镜(FESEM)、表面能量色谱分析(EDS)、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以鱼精DNA为模板,得到了长棒、短棒、花状结构的PbS纳米结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得到了纳米立方体PbS纳米结构,制得的PbS微纳米晶属于面心立方晶系。  相似文献   
1000.
合成了一种新颖三齿配体(L),N-(4-甲基苯)-N’-(2-(4-甲基苯氨基)乙基)乙烷-1,2-二胺,并制备了它的四种过渡金属配合物,结合元素分析、红外、1 HNMR和摩尔电导,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ML(NO3)2](M=CuⅡ,CoⅡ,NiⅡ,ZnⅡ).用X-ray单晶衍射解析了Zn-L和Ni-L的单晶结构.通过紫外、荧光光谱研究了这四种金属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根据结果推断出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可能均为静电结合.Cu-L,Co-L,Ni-L,Zn-L与DN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34×104,7.65×103,2.15×104,2.40× 1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