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7篇
  免费   883篇
  国内免费   1005篇
化学   3890篇
晶体学   120篇
力学   291篇
综合类   87篇
数学   547篇
物理学   184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387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6 毫秒
991.
基于自相关函数的非平面表面粗糙度的图像纹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自相关函数对不同加工工艺形成的非平面工件表面粗糙度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自相关函数及其扩展度参数与图像纹理特性的关系,构建了实验装置,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实验所得的激光散斑图像进行了处理,得到了自相关函数及其扩展测度参数随表面粗糙度的变化曲线。为研究非平面工件的粗糙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在Si(100)基片上制备了纳米β-FeSi2/Si多层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光致发光光谱等表征技术,研究了β-FeSi2/Si多层结构的结构、成分和光致发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磁控溅射法得到的Fe/Si多层膜,室温下能够检测到β-FeSi2的1.53 μm处光致发光信号;未退火时多层膜是(非晶的FeSi2+β-FeSi2颗粒)/非晶Si结构,退火后则是β-FeSi2颗粒/(晶体Si+非晶Si)结构;退火前后样品有相同的PL信号强度,说明非晶的FeSi2+β-FeSi2颗粒和β-FeSi2颗粒可以产生同样的发光性能.实验测出1.53 μm处PL信号也进一步证明了非晶FeSi2的半导体性能.  相似文献   
993.
牛华蕾  李晓娜  胡冰  董闯  姜辛 《物理学报》2009,58(6):4117-4122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在Si(100)基片上制备了纳米β-FeSi2/Si多层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光致发光光谱等表征技术,研究了β-FeSi2/Si多层结构的结构、成分和光致发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磁控溅射法得到的Fe/Si多层膜,室温下能够检测到β-FeSi2的1.53 μm处光致发光信号;未退火时多层膜是(非晶的FeSi2+β-FeSi2颗粒)/非晶Si结构,退火后则是 关键词: 2')" href="#">β-FeSi2 磁控溅射 XRD 光致发光光谱  相似文献   
994.
胡冰  洪广言  甘树才  孔丽 《发光学报》2009,30(5):601-605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Y1-x-yEuxGdyTaO4荧光体,经过XRD证明产物为纯相的M'型YTaO4结构。通过对样品的光谱测试表明,TaO3-4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Eu3+,起着一定的敏化作用。掺入少量Gd3+对YTaO4 : Eu的发光有一定的增强作用。用147 nm的真空紫外光激发样品时,样品具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其主发射峰位于612 nm,具有较好的色纯度。  相似文献   
995.
激光触发开关的电参数测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行PTS装置单路样机激光触发开关的调试,设计安装了相应的电压电流探头。通过对比分析了探头测量结果,解释了开关出口D-dot电压探头波形畸变的原因,并运算得到了正确的波形。B-dot探头得到了与模拟结果符合的电流微分信号和电流信号。实验结果表明: D-dot探头适合MV量级的高电压脉冲测量,但当该探头工作在开关区时,设计中需要对比探头与被测电极以及其它电极的结构电容,只有满足结构电容远大于与其它高压电极的电容时,才能获得较真实的信号。如果结构设计中难以满足该要求,可以采用软件处理方法得到正确的波形。使用B-dot探头输出的电流微分信号可以较为准确地得到开关导通延迟时间,测量误差小于0.7 ns。  相似文献   
996.
532 nm脉冲激光辐照CCD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532 nm,10 ns的脉冲激光对面阵CCD进行辐照实验,对每一阶段的实验现象和电路层面的破坏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实验现象,把脉冲激光对CCD的硬破坏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在低能量密度激光辐照下,被破坏的CCD局部出现无法恢复的白色盲点,但其它部分仍可正常成像;第2阶段CCD探测器受到激光辐照后,在光斑处的时钟线方向出现白色竖直亮线,亮线处无法正常成像且激光辐照撤去后无法恢复;第3阶段受高能量密度激光辐照后,CCD完全失效,无法恢复成像。针对CCD的饱和及恢复阶段,利用Matlab编码对分辨力靶板的成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激光辐照CCD对饱和像元数和对比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CD受到激光辐照时,饱和像元数迅速增多,图像对比度迅速下降为零,激光脉冲消失后,整个CCD成像亮度下降,饱和像元数迅速下降为零,经过一段时间后CCD又恢复至线性工作状态,激光的能量密度越高,CCD恢复所需的时间就越长。研究还发现:当恢复时间超过0.6 s,CCD出现不可恢复的白色条带,严重影响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997.
对超导器件在国内外军事领域上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目前我国超导器件研制以及在武器装备上应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并重点介绍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6所以及中电集团低温电子技术研发中心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加快我国超导器件在武器装备上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8.
空间遥感器调焦机构组件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某种空间遥感器调焦机构组件的动特性,对其进行了锤击法模态试验。通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NASTRAN对空间遥感器调焦机构组件进行模态分析,得到了空间遥感器调焦机构组件的低阶固有振动频率和主振型。对空间遥感器调焦机构组件试验模态与计算模态进行了对比,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评估。通过空间遥感器调焦机构组件试验模态与计算模态的对比可知:前四阶的固有频率相对误差均在5%以内;模态置信准则判据(MAC)的值均在0.95左右;模态贡献因子(MPF)的值均在0.9左右。说明空间遥感器调焦机构组件计算模态与试验模态具有比较好的相关性,有限元模型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实际的空间遥感器调焦机构组件的动特性,并为空间遥感器调焦机构的进一步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9.
为了保证空间光学遥感器调焦机构的稳定性,基于经典接触理论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调焦机构进行力学特性分析。在进行等效静态分析时对调焦机构施加3000N作用力,得到结构第一阶模态为90Hz,满足空间光学遥感器结构整体模态大于50Hz的要求;动态分析时对调焦机构施加1N单位脉冲力,得出结构动能、加速度曲线和瞬态响应分析模态70.5Hz。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为空间光学遥感器后续研制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双色双光子质量分辨的阈值电离光谱技术,研究了对位乙氧基苯酚顺式和反式两种构型的离子态振动特性. 测得顺式和反式精确的绝热电离势分别为61565±5和61670±5 cm-1. 与对位甲氧基苯酚实验结果比较,顺式和反式的测得的绝热电离势分别降低了645和643 cm-1. 从所得到的两种构型的高分辨离子态光谱中,可知顺式和反式不同构型对苯环平面的振动影响很小,而低频率的C-OC2H5弯曲振动在两种构型中都很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