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6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495篇
化学   924篇
晶体学   41篇
力学   74篇
综合类   76篇
数学   184篇
物理学   6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1年   2篇
  1965年   3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张涛  冯秀娟  王春霞  包明 《有机化学》2007,27(12):1463-1472
构建新的C—C键, 在有机合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超临界二氧化碳, 作为环境友好的有机反应介质, 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综述了近年来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中钯催化的C—C键形成反应的研究进展, 包括Heck, Suzuki, Stille和Sonogashira反应等.  相似文献   
62.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irect formic acid fuel cell (DFAFC) is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the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DMFC) because of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formic acid1. For example, formic acid is non-toxic. Formic acid has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smaller crossover flux through a Nafion membrane than methanol2. In DFAFC, the concentration of formic acid can be as high as 20 mol/L, while the best concentration of methanol in DMFC is only about 2 mol/L3. Thus, the power density of …  相似文献   
63.
 提出了以吸附和催化原理灭活病毒的设想,旨在开发出对病毒有过滤、吸附及灭活作用的高效非特异性催化材料,应用于各种防护设施,有效控制非典型肺炎(SARS)的传播.采用与SARS病毒相似的副流感病毒作为模拟对象,进行了吸附及灭活该病毒的催化材料研究,并考察了催化材料对哺乳动物细胞的毒性.结果表明,病毒气溶胶的阻留及吸附结果与基于DNA吸附的色谱分析结果相一致;部分材料可以强烈地吸附病毒(100%),甚至在强烈振荡下并洗脱至第3次,病毒也不能脱附;一些材料不仅可以吸附病毒,而且强烈振荡后的洗脱液虽然表现出一定的血凝效价,但接种鸡胚后,病毒并不增殖,说明材料具有明显的催化病毒灭活性能;对细胞毒性极低的材料可以用在与人体接触的防护材料和设施中.筛选出的性能优异的催化材料,拟进一步考察其对SARS病毒的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64.
利用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了取代吡唑对炔基Fischer卡宾化合物的Michael加成的动力学行为,该反应为典型的二级反应。当吡唑的3,5-位由较大基团取代时,反应速率常数变小,而活化焓和活化熵明显增大。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炔基钨卡宾为底物的Michael加成反应机理,发现吡唑上取代基团的增大可以导致第三步反应的活化能大于第一步,从而使反应的决速步骤由原来的第一步转变为第三步。  相似文献   
65.
载体和担载酸对乙烯直接氧化合成乙酸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固定床流动反应器上研究了Pd-酸/载体体系催化乙烯直接氧\r\n化合成乙酸的反应,并对载体相同但担载酸强度不同的催化剂的催化活\r\n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担载酸的强度明显影响催化剂的活性,酸强\r\n度越大其催化活性越高.用NH3-TPD和异丙醇脱水探针反应表征了二氧\r\n化硅、活性碳和酸性白土三种载体担载的Pd-H4SiW12催化剂的酸性,\r\n并测试了三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载体通过影响担载酸的强\r\n度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载体上的强酸中心越多,催化剂的活性越高.\r\n测定了二氧化硅、活性碳和酸性白土三种载体担载的Pd-H4SiW12催化\r\n剂上Pd的分散度,并与其催化活性相关联.结果表明,决定乙烯直接氧\r\n化生成乙酸反应活性的主要因素是催化剂的酸强度而不是Pd的分散度.  相似文献   
66.
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严重影响人们日常生活质量,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概念和存在的描述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一表现在损伤概念与定义中被忽略的模糊性,二表现在描述损伤存在与发生时被忽略的随机性.分析了损伤变量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二者在[0,1]区间上的一致性,基于损伤变量的广义非确定性提出了模糊随机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67.
小行星捕获对研究行星起源、地球生命来源、防御小行星撞击地球和开采行星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现有的推进器能力不足,小行星捕获任务中优化小行星捕获所需要的速度增量是任务成败的关键。本文分别从利用引力辅助轨道优化、连续小推力轨迹优化、小行星捕获任务轨道优化设计及小行星临时捕获等4 个方向介绍小行星捕获轨道优化方面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现状。基于对上述研究现状的分析,尝试展望小行星捕获轨道优化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8.
通过调变溶剂热的反应条件,我们合成了3种Ni (Ⅱ)基的配位聚合物(CPs)[Ni (CH3-BDC)(3-TBT)(H2O)2]·EtOH·2H2O (CP1)、[Ni3(CH3-BDC)3(3-TBT)2(H2O)5]·2DMF·2H2O (CP2)和[Ni3(CH3-BDC)3(3-TBT)2(H2O)6]·2DMF·4H2O (CP3),其中CH3-H2BDC=5-methylisophthalic acid,3-TBT=2,4,6-tris (3-pyridyl)-1,3,5-benzene。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3个CPs都是由相似的Ni2(CH3-BDC)2的双核单元构建的,并分别呈现出从零维(0D)、2D到3D结构的网络骨架。反应条件的微小调变,导致了不同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同时,催化实验表明,3在无溶剂的温和反应条件下,CP3对苄醇及其衍生物与苯胺的氧化-偶联反应表现出极好的催化活性和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69.
利用改进型的溶胶-凝胶法, 制得了由锐钛矿相纳米颗粒组成的TiO2多孔微纳小球。通过调节前驱物浓度, 合成出粒径可控的尺寸分别为100, 175, 225, 475 nm的TiO2微纳小球, 并通过电泳沉积法将合成出的小球作为光散射层引入到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中。由于这种微纳小球在具备良好的光散射性能的同时也具备较高的染料吸附量, 因此相较于基于纳米颗粒的单层结构的DSSC拥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通过比较分析, 粒径尺寸为475 nm的微球作为光散射层的DSSC光电转换效率可以达到6.3%, 较之于基于纳米颗粒的DSSC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70.
利用改进型的溶胶-凝胶法,制得了由锐钛矿相纳米颗粒组成的TiO2多孔微纳小球。通过调节前驱物浓度,合成出粒径可控的尺寸分别为100,175,225,475 nm的TiO2微纳小球,并通过电泳沉积法将合成出的小球作为光散射层引入到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中。由于这种微纳小球在具备良好的光散射性能的同时也具备较高的染料吸附量,因此相较于基于纳米颗粒的单层结构的DSSC拥有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通过比较分析,粒径尺寸为475 nm的微球作为光散射层的DSSC光电转换效率可以达到6.3%,较之于基于纳米颗粒的DSSC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