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4篇
化学   168篇
物理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以二氯化钯、1,10-菲咯啉(phen)、二乙酰丙酮为原料合成了钯(Ⅱ)的新型固态三元配合物[Pd2(C10H12:O4)(C12H8N2)2](PF6)2,并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电喷雾质谱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低自旋的平面正方形,并且由于配合物中离域π键和螯合环的形成,使Pd-0和Pd-N键得到加强,配合物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2.
傅昕  张何  黄可龙 《分析化学》2012,40(8):1169-1174
以氧化镉和硬脂酸锌为前驱体,合成了CdSe/ZnS核壳型量子点(QDs).采用反相微乳液技术,在温和条件下实现了硅壳包被的CdSe/ZnS荧光纳米颗粒的成功制备.在戊二醛的交联作用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为目标细菌、荧光纳米颗粒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高灵敏的、简单快速的细菌计数的方法,并借助荧光显微镜成功地进行成像探测研究.通过考察荧光纳米颗粒与细菌的孵育时间、包入硅壳的核壳量子点质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最优化条件下,本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102~5×107 CFU/mL;检出限为500 CFU/mL;线性回归方程为Y=494.96749X- 1194.25738(R=0.9960).本方法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有效克服了传统平板计数方法和基于有机染料的荧光检测方法存在的缺陷,提高了灵敏度.将此法用于6种实际样品的细菌数量测定,检测结果与平板计数方法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在3.1%~8.2%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3.
唐爱东  黄可龙 《化学学报》2005,63(13):1210-1214
采用溶胶-凝胶法, 通过锂盐、镍盐、钴盐与锰盐生成锂镍钴锰氧化合物的前驱体, 随后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Mn1/3Co1/3Ni1/3)O2. 借助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循环伏安(CV)及充放电测试等现代测试手段研究了材料的晶型结构、离子价态及电化学性能. 前驱体经950 ℃煅烧可获得晶体结构完整、晶胞参数为a=0.2864 nm, c=1.4235 nm的六方层状Li(Mn1/3Co1/3Ni1/3)O2化合物; XPS结果表明Li(Mn1/3Co1/3Ni1/3)O2化合物表面上的Mn, Ni和Co分别以Mn4+, Ni2+和Co3+存在; 材料的高温放电比容量比室温要高, 在55 ℃下, 在2.5~4.6 V电压范围内, 电流密度为28 mA/g时材料首次放电容量195 mAh/g, 循环10次后容量保持在170 mAh/g; 循环伏安曲线上3.7 V和4.4 V的氧化还原过程对应于Ni2+/4+和Co3+/4+氧化还原电对的反应.  相似文献   
174.
低温合成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及其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温合成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及其性能  相似文献   
175.
以聚乙二醇为分散剂,在水-正丁醇体系中采用溶剂热法合成纳米立方状Co3O4。采用IR、XRD和TEM等手段对前驱物及产物的物相和形貌进行表征,对溶剂热法合成Co3O4的反应机理进行初步研究,并以Scherrer公式计算出样品平均晶粒尺寸为21.6 nm。通过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交流阻抗等测试对Co3O4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2 mol·L-1相似文献   
176.
利用四苯基卟啉和三种酰基化交联剂(草酰氯、对苯二甲酰氯和均苯三甲酰氯)经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制备了卟啉基聚合物中间体,进一步用氨基硫脲与之发生席夫碱反应,得到了氨基硫脲修饰卟啉基聚合物.结果发现,聚合物的交联结构使其具有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超微孔,显示出优异的CO2吸附(138 mg/g,273 K,105 Pa)及CO2/N2选择性.同时,聚合物表面氨基和硫脲的引入使得其对Hg2+的吸附量可达311.0 mg/g,吸附机理也证实了N和S对Hg2+的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