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化学   397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28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116篇
物理学   1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素有“睡眠杀手”之称。由于其诊断金标准多导睡眠监测仪(PSG)的限制,诊断率一直偏低。由于呼吸暂停发生时会引发心率节奏的变化,因此利用心电图(ECG)通过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可以实现SAS的自动筛查。但是,ECG-SAS方法所用电极穿戴繁琐、材质致敏性较高,影响睡眠安适度。鉴于脉率变异性(PRV)分析与HRV分析高度相关,并且光电容积脉搏波(PPG)信号相对ECG信号获取方式更加简单,不仅电极不易致敏,而且更易于穿戴,对睡眠干扰小。由此,提出利用同步采集的PPG信号和ECG信号,应用相同的建模方法,比较二者的疾病识别能力。应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分别建立PPG-SAS与ECG-SAS自动筛查模型,并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进行对比与评估。实验数据来源于MIT-BIH Polysomnographic Database,共8 248个样本,其中正常样本6 227例。首先采用三层BP神经网络,默认参数下建立PPG-SAS与ECG-SAS模型,使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及ROC曲线进行模型分类准确性的对比;然后依次改变影响分类性能的隐层节点数、训练函数以及传递函数,建立多个PPG-SAS与ECG-SAS模型,从中选取各自的最优模型再进行对比。通过比较识别率、预测率以及ROC曲线面积,采用默认参数的PPG-SAS模型优于ECG-SAS模型。通过比较平均分类准确率,隐层节点数为50、训练函数为一步正割算法、隐含层传递函数为双曲正切S型函数时,PPG-SAS模型得到的最高识别率与预测率分别为80.30%和80.13%;隐层节点数为50、训练函数为一步正割算法、隐含层传递函数为径向基时,ECG-SAS模型的最高识别率与预测率分别为77.60%和77.67%。以上实验结果均表明PPG信号的SAS分类能力较ECG信号更具优越性,由此证明了PPG信号筛查SAS的可行性及可靠性,为临床SAS病症的早期发现及诊断率提升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2.
常慧  赵珍义  张娜  李铁福 《光谱实验室》2009,26(5):1145-1148
用改进的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大黄中黄素含量。大黄素在碱性介质中生成稳定红色络合物的特性,最大吸收波长为λ=530nm,一次进样同时产生一正一负两拐点的响应曲线。利用△A(A1—A2)的微分光度值进行定量分析,进样频率为130次·h^-1,线性范围为1.5-350μg·mL^-1,相关系数r=0.9997,相对标准偏差RSD=0.97%(n=9)。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可靠,平均回收率为99.6%。  相似文献   
103.
邻菲咯啉合铜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两种配合物,[Cu(phen)(L-Phe)(H2O)]ClO4(1)(L-Phe为L-苯丙氨酸根)和[Cu(phen)(Gly)(H2O)]ClO4·2.5H2O(2)(Cly为甘氨酸根),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配合物(2)与BSA的结合常数大于配合物(1)与BSA的结合常数,牛血清白蛋白对配合物的结合位点数为1,荧光猝灭作用机理为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采用热蒸发法合成了高结晶度的WO3纳米线薄膜,并利用溅射法把Pt纳米颗粒催化剂均匀溅射到纳米线的表面,形成Pt表面修饰WO3纳米线的复合纳米网络结构.气敏传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工作温度为100~140℃,Pt表面修饰的WO3纳米线薄膜对高浓度氢气具有响应度高(电阻变化率接近100;)、响应时间短(小于1.0s)、可重复性好等特点,能够有效地降低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解决高浓度探测时的饱和和失效问题,在工业生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通过整理和分析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国内教育游戏资源,笔者阐述了“娱教类”和“信息技术类”化学教育游戏在中国大陆的开发状况,重点介绍了华南师大化学教学与资源研究所开发的化学扑克牌游戏及此类游戏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6.
李奴义 《化学教育》2012,33(3):79-81
化学名词术语是学习化学的必要工具,先辈在汉语化学名词术语的翻译和确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汉语常用的化学名词术语自然贴切,易于理解,具有明显的汉语特点,本文从汉语的造字构词的角度对一些常见的化学名词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107.
廖伟梁  彭豪  钱扬义  颜璜  曹春艳 《化学教育》2012,33(9):72-73,77
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国内主要通过运用“趣味实验”、“自制教具”、“情景活动”和“电脑游戏”进行化学游戏教学。介绍了游戏教学在国内化学教学的应用现状,同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对化学游戏教学的研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高中生对酸碱滴定过程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变化过程存在的一定的认知困难,本研究运用手持技术来测定NH3·H2O滴定盐酸、醋酸及盐酸与醋酸的混合酸的电导率的变化,运用origin7.5处理并分析数据,帮助学生解决这一认知难点。  相似文献   
109.
利用由Yehudit J.Dori提出的多维分析系统(MAS),对有关化学平衡知识的化学问题进行编码,以纸笔测试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在职教师的3种表征转换能力,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教师三重表征教学策略的实施和“化学平衡”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0.
利用互动反馈技术可以取得即时而全面的课堂反馈信息。介绍了互动反馈技术的定义、工作原理;阐述了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化学教学策略;应用互动反馈技术有利于强化协同效应,有利于优化课堂反馈测查;分析了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互动反馈技术的优势。互动反馈技术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有较大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