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化学   15篇
物理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中国南海西瑁岛矮小短指软珊瑚的丙酮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并采用多种波谱技术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罗伯塔特(1)、(17R)-loba-8,10,13(15)-triene-17,18-diol(2)、α-生育醌(3)、(1E,3Z,7E,11R,12R)-11-羟基-12-甲氧基-1-异丙基-4,8,12-三甲基-环十四碳-1,3,7-三烯(4)、(+)-(1E,3E,7E,11R,12S)-11,12-epoxy-11,12-dihydrocembrene-C(5)、(1E,3E,7R,8S,11E)-7,8-环氧-1-异丙基-4,8,12-三甲基-环十四碳-1,3,11-三烯(6)、24-亚甲基-胆固醇(7)、孕烯醇酮(8)、3β,6α,11-三羟基-24-亚甲基-9,11-断-5α-胆甾-7-烯-9-酮(9), Sinugrandisterol A (10).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异戊烯基榄烷型二萜化合物.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3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PTP1B)的酶...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南海的裸鳃目软体动物美丽拟皮片鳃(Dermatobranchus ornatus)中分离得到4个eunicellane型二萜: Ophirin (1), calicophirin B (2), 13-去乙酰氧基 calicophirin B (3)及3-去乙酰基-13-去乙酰氧基calicophirin B (4); 而由同时、同地采集到的柳珊瑚Muricella sp. 中则分离得到calicophirin B (2), 13-去乙酰氧基 calicophirin B (3), astrogorgin (5) 及类似物6. 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经波谱学实验并与文献报道的数据相对照得以确定, 并首次对Ophirin (1) 的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 Ophirin (1) 的单晶X衍射实验不但进一步确证了化合物的结构, 而且使这一类化合物的立体结构表述得到修正. 本文是对Dermatobranchus属软体动物化学成分研究的首次报道; 研究提示, 美丽拟皮片鳃能通过选择适当的食物, 并将食物中有用的次生代谢产物转移、富集到身体的特定部位, 使之成为自身的化学防性物质. 美丽拟皮片鳃与Muricella 属柳珊瑚中共同出现的类似化合物支持二者间可能存在的捕食与被捕食的生态学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陈思汗a  黄晖b  郭跃伟a 《中国化学》2008,26(12):2223-2227
从海南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sp. 中分离得到四个新的西松烷类型的二萜[19-hydroxy-sarcocrassolide (1), 18-deacetyldeepoxy lobolide (2), 13-hydroxy-sinularial A (3) 和 16-hydroxy-sinulariol C (4)], 以及四个已知的相同类型化合物(5-8)。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及其相对构型都是通过分析它们的一维和二维波谱学数据,和将这些数据与文献中的报道的数据相比较来确定的。  相似文献   
14.
为寻找更为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改善汉防己甲素的抗肿瘤活性,本文以汉防己甲素为原料,经过Suzuki反应设计并合成了6个新的双苄基异喹啉类衍生物。新化合物经过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结构确证。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初步评价了6个新化合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和小鼠白血病细胞(P388)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H1、H4、H6对A549细胞的抗肿瘤活性(IC5010μmol/L)明显优于阳性对照汉防己甲素。  相似文献   
15.
从采自广东的茜草科植物水团花Adina pilulifera根中分离鉴定出2个色酮苷类化合物Undulatoside B(1)和5,7-二羟基-2-甲基色酮-7-O-β-D-芹糖(1→6)-β-D-葡萄糖(2). 应用2D NMR实验技术对化合物1,2的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对其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16.
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溶剂,离子液体用于酶促合成的反应介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传统的有机溶剂相比,离子液体能够提高脂肪酶的稳定性和选择性,减少有机合成中的副反应和有毒气体的产生,后处理简单,可重复利用.参考10年来的文献,从脂肪酶催化酯类合成的常用离子液体种类、过程因素及场/反应器强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展望了离子液体在未来酯类酶促合成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