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218篇
化学   389篇
晶体学   33篇
力学   76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145篇
物理学   44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4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考虑包括热辐射在内的质量传递、动量传递、热量传递三维模型,利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对18对棒西门子多晶硅CVD还原炉实际情况进行数值模拟.考察了两种进气方式下还原炉内的流场和温度场分布.计算结果表明,为了实现硅棒均匀沉积,与底盘上分散进气、中心集中出气的还原炉结构相比,中心集中进气、中环与外环之间分散出气的流场及温度场分布更为合理.后者可能有效避免气体在进出口间的“短路”现象,又使炉内各处温度分布更为均匀,减小硅棒不均匀生长现象.模拟结果还表明,采用典型工况的数据,还原炉中总能量损失占能量输入的78.9;,辐射热损失占总能量损失的70.9;,产品单位质量能耗为72.8 kWh/·kg-1,与很多其他研究结果及实际相一致.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对10 MeV电子辐照的GaN进行了不同温度的热退火处理.用光致发光谱和霍尔测量了样品的光电性能随退火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黄光带强度、电子浓度和电子迁移率随退火温度呈非线性变化.在200~600℃退火范围内,黄光带、电子浓度和电子迁移率的变化是由于辐照Ga空位与O施主杂质的结合和断裂引起的.800℃退火后黄光带、电子浓度和电子迁移率的变化与电子辐照引入的N空位有关.  相似文献   
993.
天然、Fe-C(H)系及Ni-C系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的晶体形态、Raman光谱及PL谱研究结果表明:Fe-C(H)系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多为类似于天然金刚石的八面体形态,Ni-C系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的晶体形态多为六八面体;天然金刚石的品级最佳、所含缺陷最少,Fe-C(H)系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次之,Ni-C系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品级最差、所含缺陷最多;金刚石在形成过程中,除结晶生长过程外,还应该存在“排杂”过程;人们在分析天然与HPHT合成金刚石形成过程之间的关联时,除要考虑两者形成的物质体系差异外,还应该充分关注时间、空间因素在金刚石形成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稀释磁性半导体Cd0.9Mn0.1Te晶体的退火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缺陷化学原理近似计算了Cd0.9Mn0.1Te晶体的点缺陷浓度,得到了晶体成分与理想化学计量比偏离最小时的退火条件.利用该退火条件,指导了Cd0.9Mn0.1Te晶体的两温区退火实验,并分析了退火对晶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73 K,Cd气氛下对Cd0.9Mn0.1Te晶片退火140 h后,晶片(111)面的X射线回摆曲线的FWHM值由退火前的168.8' 降至108',红外透过率由退火前48;提升到64;,接近晶体的理论透过率,电阻率也由退火前的2.643×105 Ω·cm提高到4.49×106 Ω·cm.由此可见,对生长态的Cd0.9Mn0.1Te晶体进行退火实验能提高晶体的结晶质量,补偿晶体的Cd空位点缺陷,使晶体成分接近理想的化学计量比.  相似文献   
995.
随机缺陷对蜂窝结构动态行为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胞壁随机移除的蜂窝结构动态变形过程的有限元模拟,分析了随机缺陷对蜂窝结构变形模式的影响,得到蜂窝结构在两个加载方向上的变形模式图及不同模式间转换的临界速度. 对含缺陷蜂窝结构平台应力的研究发现,当变形模式为过渡模式或动态模式时结构平台应力与冲击速度的平方成线性关系. 相同密度下,低缺陷蜂窝结构的平台应力在由过渡模式向动态模式转变的临界速度附近高于规则蜂窝结构,较高的随机缺陷则使蜂窝结构的平台应力在由准静态模式向过渡模式转变的临界速度附近显著下降.关键词:多孔材料,蜂窝,缺陷,平台应力,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996.
压气机叶片附面层转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新式的表面热膜系统测量了一组大转折角压气机叶片吸力面附面层的准剪切力分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雷诺数下叶片吸力面边界层的自然转捩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低湍流密度下,转捩区域并不随着雷诺数的改变而变化,雷诺数在3.4×104到8.4×104的范围内,下边界层都是从距离叶片前缘点约40%弦长位置处开始转捩,转捩完成区域位于距离尾缘约30%弦长位置.  相似文献   
997.
脉冲激光晶化非晶硅薄膜的有限差分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热传导原理,建立了脉冲激光晶化非晶硅薄膜的理论模型。运用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不同激光波长、能量密度等因素对薄膜温度变化及相变过程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波长激光器对厚度500 nm非晶硅晶化的阈值能量密度。结果发现,准分子晶化的阈值能量密度最低,但是在同样的能量密度下,熔融深度却不及使用更长波长的激光器。计算并分析了升高衬底温度对结晶速度和晶粒尺寸的影响,模拟结果较好地验证了实验结论和规律。  相似文献   
998.
一种基于小波和矩阵型扩散的图像放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彬彬  冯象初 《光子学报》2008,37(11):2365-2368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多分辨分析和矩阵型扩散的图像放大方法.该方法把原图像作为放大图像的小波低频子带,初始高频置零小波重构,用矩阵型扩散方程处理后小波分解,得到估计的高频再与原图像重构.在扩散中取矩阵型扩散的扩散系数,选择其特征根,使扩散在垂直于边缘方向梯度较大时为逆扩散以锐化边缘,而沿边缘方向为正向扩散以增强边缘;同时提出了放大图像与原图像的一种相似性标准.该方法在放大图像的同时既去除了噪音又有效保持了边缘.数值实验结果证实,此方法为一个有效地图像放大方法.  相似文献   
999.
建立了一种贝类组织中原多甲藻酸(azaspiracid, AZA)贝类毒素主要成分AZA1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本方法采用甲醇-水(80:20, v/v)溶液对贝类组织中AZA1进行提取,并用MAX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SPE)柱富集净化,使用Atlantis dC18(150 mm×4.6 mm, 5.0 μm)色谱柱分离,以含有50 mmol/L甲酸和2 mmol/L甲酸铵的乙腈-水溶液(80:20, v/v)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质谱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AZA1在5 min内获得完全分离,且在48.85~2 442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1。该方法检出限(S/N=3)为11.00 pg/g,添加水平为36.64、73.27、146.54 pg/g时的平均回收率为75.8%~82.5%(n=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利用该方法对采自大连、青岛、广州水产品市场上的112个贝类样品进行了分析,发现采自大连和广州的部分贝类样品中含有AZA1。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能充分满足贝类中AZA1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等离子体颗粒成长模型和多光子非线性Compton模型,研究了多光子非线性Compton散射对等离子体中颗粒成长的影响。提出了将入射光和多光子非线性Compton散射光作为颗粒成长的新机制,对颗粒凝合截面、凝合系数、颗粒收集的电子流和离子流的表达式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参数的变化与多光子非线性Compton散射成分、电子散射前的初始速度、入射角、与电子同时作用的光子数等因素有关。散射使生长过程中收集离子机制和凝合机制增强,颗粒的凝合截面增大,颗粒半径较快的非均匀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