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化学   37篇
物理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31.
采用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功能化基团同步修饰(油相修饰)以及反相微乳液制备纳米颗粒后再通过功能化基团后续修饰(水相修饰)的方法分别制备了纯硅壳纳米颗粒(SiNP)、氨基化硅壳纳米颗粒(NSiNP)、羧基化硅壳纳米颗粒(CSiNP)和聚乙二醇硅壳纳米颗粒(PSiNP). 通过沉降时间和离心速度观察了不同方法获得的不同功能化基团修饰的硅壳纳米颗粒在水中的分散及稳定性, 并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分散效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采用同一修饰方法分别制备的纳米颗粒在水中的分散及稳定性顺序是CSiNP≥PSiNP>SiNP>NSiNP; 油相修饰法获得的CSiNP和PSiNP的分散性要优于水相修饰法获得的. PSiNP和CSiNP在Hela细胞表面的非特异性吸附非常小, 而NSiNP却显示了强烈的细胞非特异性吸附.  相似文献   
32.
报道了一种对DNA连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的方法,利用分子信标核酸探针作为DNA连接反应的模板和检测探针,实时监测了 E.coli DNA连接酶催化的DNA连接反应,克服了传统的凝胶电泳技术操作复杂、周期长及无法实时监测DNA连接过程的缺点,为核酸连接过程的实时监测和连接酶催化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快速、准确测定 E.coli DNA连接酶的方法,线性响应范围为4.0×10-6~2.0×10-4U/μL,检测下限为4.0×10-6U/μL.  相似文献   
33.
设计合成了一种发夹型核酸适体(Aptamer), 结合聚合酶反应建立了蛋白质荧光分析新方法. 该核酸适体同时作为蛋白质配体和聚合反应模板, 与靶蛋白特异结合后, 其构象发生了变化, 启动聚合反应, 从而在未直接标记核酸适体的情况下, 通过监测聚合反应进程来检测蛋白质的浓度. 采用该方法检测凝血酶的线性范围为0.5~8 nmol/L, 检测下限为0.5 nmol/L, 为蛋白质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非直接标记的荧光分析方法, 有望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4.
硅壳纳米颗粒对COS-7细胞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硅壳纳米颗粒对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及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等方面系统地考察了包裹RuBpy染料的硅壳荧光纳米颗粒(FSiNPs)对美洲绿猴肾细胞(COS-7)的生物效应. 结果表明, FSiNPs对COS-7细胞的影响是浓度依赖性的, 低浓度(<0.2 μg/μL)的FSiNPs对细胞的存活率、细胞周期及整个生长过程均无负面影响, 但随着与COS-7细胞作用的FSiNPs浓度的增大, FSiNPs对COS-7细胞的毒性也逐渐增大, 尤其是对细胞周期及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更为敏感. 同时, 利用FSiNPs的荧光信号同步指示作用, 考察了COS-7细胞对FSiNPs的吞噬作用, 发现 FSiNPs通过细胞膜的吞噬作用随机地进入到细胞内, 一部分FSiNPs被细胞当成异物外排到细胞培养基中, 另一部分则进入到下一代细胞中. 随着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多和新生胞质的产生, FSiNPs在细胞内的含量逐渐减少, 最后消失. 在这一过程中, 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况依然良好. 上述研究结果有望为FSiNPs在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安全标准, 并为开展基于新型纳米颗粒的纳米颗粒器件的研究与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超顺磁性DNA纳米富集器应用于痕量寡聚核苷酸的富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 ,纳米材料逐渐被应用到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 ,为生物医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 [1~ 4 ] .如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由于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大、悬浮稳定性好及在外磁场作用下的磁导向性运输和富集等优良特性 ,使其在细胞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6.
<正>纳米医药研究是医药健康领域的世界前沿课题.除基础研究以外,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纳米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检测等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纳米药物的小尺寸(通常至少有一维尺寸在10~100 nm)、大比表面和独特表面性质等特点使其能够显著改变小分子药物的药代等行为和病灶靶向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毒副作用,并通过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来解决临床给药问题.脂质体、白蛋白-紫杉醇类  相似文献   
37.
利用线性荧光探针作为核酸连接反应的模板和信号分子, 通过实时监测荧光信号的降低来表征连接产物的生成过程, 从而建立了一种连续、简单且特异性高的T4 DNA连接酶活性分析的新方法, 检出限可达1.2 U/mL; 同时, 该方法还可用于快速考察金属离子和化学药物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该法不仅为灵敏、实时监测核酸连接反应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的非同位素分析方法, 也为开展核酸连接酶活性分析、反应动力学机制探讨和药物快速筛选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38.
发展高灵敏、高选择性的癌细胞检测方法是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基于cell-SELEX(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法)新技术筛选出的核酸适配体,因其对癌细胞的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以及体积小、免疫原性小、易于进行化学修饰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癌细胞的检测.此外,核酸适配体与纳米材料,包括金属纳米粒子、量子点、纳米二氧化硅和碳纳米材料等结合后,将会增强其对癌细胞的识别能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cell-SELEX技术筛选出的核酸适配体与纳米材料结合所形成的复合物作为新型分子工具用于增强癌细胞识别和检测的研究进展,并对此领域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