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化学   22篇
综合类   2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Schiff碱型大环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合成了一个新的Schiff碱型大环配体“三氧二(?)”(L),及其C(?)(Ⅱ)、Ce(Ⅱ)、Ni(Ⅱ)、Zn(Ⅱ)、Cd(Ⅱ)、Ag(Ⅰ)的配合物,经红外光谱、电导、元素分析等推算了它们的组成并指认了谱带的归属.对Cu(Ⅱ)配合物进行了电子顺磁共振谱、光电子能谱分析.  相似文献   
22.
含氮配位原子的希夫碱型化合物在分析化学、合成化学、药学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近十多年来,随着新药物的研制和生物无机化学的发展,其研究正在不断深入。肟类化合物在结构上与希夫碱型化合物主要不同之处是在于它与氮原子相连的基团是羟基,它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参与金属配位或形成氢键,研究其配位模式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我们合成了一个新的含醚氧链的双肟化合物,2,2'—双[2—(邻甲酰肟苯氧基)乙基]醚(H_2BFO)。本  相似文献   
23.
用直接合成法合成了一种新配体-1,7-N,N′-二(邻氨基苯基)-1,7-二氮杂-4,10-二氧杂环十二烷[L]。经元素分析~1H、~(13)C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等分析证实了其结构。并藉该配体合成了Cu(Ⅱ),Cd(Ⅱ),Ag(Ⅰ),Ni(Ⅱ)四种固体配合物。经元素分析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uCl_2]_2·L,[CdCl_2]_2·2L·2H_2O_2[AgNO_3]_2·L,[NiCl_2]_2·L·H_2O.对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和差热分析。配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均有明显位移或分裂;紫外特征吸收峰稍有位移。但摩尔吸光系数改变很大;摩尔电导表明配合物为1:1或接近2:1型电解质;差热分析表明配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Cd(Ⅱ)、Ni(Ⅱ)>Cu(Ⅱ)>Ag(Ⅰ)。对Cu(Ⅱ)配合物进行了ESR谱分析,并且对甲醇溶液中Cu(Ⅱ)与配体(L)的掺入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掺入反应为典型的二级反应。  相似文献   
24.
大环聚醚作为配位体与稀土阳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特性,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对其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都有不少的报道。我们曾就不同空腔大小和变换其取代基团所引起配合物性质上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是探讨冠醚配体上的不同取代基以及不同阴离子对稀土离子配位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