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化学   63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 毫秒
101.
黄昭  王丹  张春明  何丹农 《化学进展》2014,26(12):1914-1923
锂离子负极材料Li4Ti5O12具有资源与性能等方面的优势,正在成为新一代储能和动力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掺杂离子在晶格中所处的不同取代位置及本身性质对Li4Ti5O12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取代Li的位于四面体(8a)位置的掺杂元素阻碍锂离子的扩散;取代Li的位于八面体(16d)位置的掺杂元素会影响Li离子在晶格中的分布;取代Ti的位于八面体(16d)位置的掺杂元素会影响Li4Ti5O12的结构稳定性;取代O的位于八面体(32e)位置的掺杂元素会影响Li4Ti5O12的导电性.一定条件下在Li4Ti5O12中掺入高价态的元素取代Li+、Ti4+、O2-,均能提高Li4Ti5O12电子导电能力.掺杂元素各异的能带结构和氧化还原行为会影响Li4Ti5O12的电化学反应过程.掺杂元素的离子半径和最终能够进入晶格的数量会改变Li4Ti5O12的晶格常数和微观组织形貌.  相似文献   
102.
将环己酮催化氧化合成ε-己内酯开设成一个绿色化探索的设计性实验。采用清洁的氧化剂H2O2,筛选高效的环保型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的复合金属氧化物MgO/SnO2为催化剂,比较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微型实验和常量实验的比较,确定了以MgO/SnO2(物质的量比7:3)为催化剂的合成工艺条件,测定了目标产物的产率。实验从设计方案到实施过程都渗透了绿色化学的理念和思想,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有效地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接触了学科前沿,受到了科学思维的训练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3.
提出了一种基于Pancharatnam-Berry(PB)相位调控产生混合偏振矢量光束的方法.按照光轴随空间坐标变化的规律,用相位延迟为π的PB相位元件对PB相位进行操控,获得局域偏振为线偏振的矢量光束,将此矢量光束入射到四分之一波片,产生混合偏振矢量光束.通过测定斯托克斯参数重构输出光场的偏振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当以θ0=0的线偏振光入射时,输出光场包含庞加莱球上垂直于S3轴经线圆上所有偏振态的混合矢量光场;当以θ0=π/2的线偏振光入射时,输出光场包含庞加莱球上垂直于S1轴经线圆上所有偏振态的混合矢量光场.  相似文献   
104.
以氯乙酰氯、乙醇胺、二乙胺和长链溴代烷为原料合成4种连接链含酯基和酰胺基的新型季铵盐Gemini(双子)表面活性剂C_m-s-C_m(m=12,14,16,18,代表尾链碳原子数,s代表中间连接链—CH_2CONHCH_2CH_2OOC-CH_2—).用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和电喷雾电离质谱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用滴定法测定其纯度为97.7%~98.8%.表面性能和聚集体形态结果显示,C_m-s-C_m(m=12,14,16,18)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张力法)随疏水链长度的增加而降低,依次为9.12×10~(-4),2.75×10~(-5),2.00×10~(-5),7.41×10~(-6)mol·L~(-1);C_m-s-C_m在水溶液里均有预胶束形成,且在10cmc时有20~100 nm的聚集体形成.经测定,C_(14)-s-C_(14)的生物降解率为26%,比普通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率提高了一倍.  相似文献   
105.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技术具有无需标记、灵敏度高、实时检测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环境监测及食品安全等领域。相对于传统贵金属材料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而言,铝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具有价格低廉、共振光谱带宽小等优点,已逐渐成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铝材料存在与生物分子兼容性差、易氧化等缺点,利用石墨烯化学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大、抗氧化能力强、生物兼容性好等独特优势,将其作为与被测分子直接接触的传感层,提出了一种石墨烯覆盖铝纳米光栅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首先,基于多物理场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该传感器的物理模型,分别分析了石墨烯层数和铝光栅结构参数(占空比、高度、周期)对传感器共振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与铝光栅的复合有效增强了入射光波与传感器的相互作用,采用单层石墨烯与铝光栅复合时,共振峰具有最窄的光谱带宽。当铝纳米光栅结构Λ=600 nm,H=40 nm,η=70%时,光谱反射率为零。进一步分析了结构优化后的传感器的传感特性。结果表明,单层石墨烯覆盖铝纳米光栅传感器具有最高的品质因数24.5 RIU-1,其灵敏度高达626 nm·RIU-1。该传感器具有探测精度高、分子兼容性好等优点,能为生化分析、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提供一个新的绿色传感平台。  相似文献   
106.
拉深用润滑剂的摩擦系数和压边力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拉深用润滑剂性能评定模拟试验机研究不同种类的润润剂在不同压边力值条件下,拉深过程中的摩擦系数与压边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用的油基润滑剂主 大拉深性能越好,受压边力的影响也越小,水基润滑剂受压边力的影响明显大于油基润滑剂,并且存在最佳压边力。  相似文献   
107.
对卟啉的生物合成途径和化学合成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并尝试通过比较分析,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以期对卟啉化学合成方法的改进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8.
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一系列二元脂肪胺及其类似物与对叔丁基杯[4]芳烃在乙腈溶液中的相互作用,测得其络合比为1:1。探讨了它们的反应机理,并测定了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109.
新型低聚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新型低聚表面活性剂(Oligomeric surfactants)的结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水溶性、增溶性、界面行为、粘度、聚集行为、协同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在纺织、材料、生物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预测其在三次采油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比填充不同吸附剂的不锈钢吸附管对10种醇类和醚类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优化热脱附条件,考察不同色谱柱和样品保存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提出了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10种醇类和醚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用填装Tenax GR的吸附管采集气体样品,采集完成后将吸附管两端封好,设置一次热脱附温度为220℃,二次热脱附温度为240℃,吹扫时间为4 min,进样时间为50 s,在上述条件下进行热脱附,脱附的气体进入气相色谱仪,采用DB-624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目标物,并用配电子轰击离子源的质谱仪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下检测。结果显示:10种醇类和醚类化合物的质量在10~300 ng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143s)为0.5~1.9 ng;对空白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70.5%~125%,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1.0%~20%;方法用于实际样品分析,正丁醇、异丁醇和仲丁醇被检出,检出量依次为0.013,0.007,0.008 m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