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2篇
化学   126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5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采用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MoS2-C异质复合薄膜,利用多环境可控摩擦试验机测试了薄膜在真空环境中的摩擦学性能,通过拉曼光谱仪(Raman)、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手段分析了薄膜摩擦前后结构的变化,探讨了超润滑机理.结果表明:复合薄膜呈现致密的“纳米晶/非晶”结构,在真空中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保持了超低摩擦系数(0.006~0.009)和磨损率[1.026×10-7 mm3/(N·m)],达到了超润滑状态.摩擦过程中碳选择性转移到钢球表面形成非晶碳转移层,薄膜磨痕表面形成有序的MoS2 (002)晶面,摩擦发生在MoS2有序晶体和非晶碳转移膜之间,形成非公度异质接触,降低摩擦系数实现超润滑.钢球/MoS2-Ti、a-C:H/MoS2-Ti摩擦配副在相同条件下的不同摩擦行为,也证明了上述超润滑机理.  相似文献   
222.
通过传统的熔融淬火技术以及后续热处理法制备了Tm3+/Yb3+共掺含LaF3纳米晶锗酸盐微晶玻璃。通过DTA和XRD研究其热性质和LaF3纳米晶的可控析出。通过透过光谱和上转换发光光谱研究了玻璃的光学性能。利用荧光强度比(FIR)技术研究了微晶玻璃样品在980 nm激光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光谱与温度的依赖关系。研究发现,该微晶玻璃样品在313~573 K温度范围内的最大绝对灵敏度Sa和最大相对灵敏度Sr分别为2.6×10-4K-1(573 K)和2.3×10-2K-1(313 K)。结果表明,Tm3+/Yb3+共掺含LaF3纳米晶锗酸盐微晶玻璃在温度传感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3.
将CO2转化为燃料和化学品被认为是缓解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策略.受自然光合作用的启发,光酶偶联结合了光催化和酶催化的优点,在绿色生物制造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铑(Rh)络合物是选择性再生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M-NADH)的关键介体,其固定化可以提高体系的可持续性,并有效缩短电子传递路径,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制备了联吡啶功能化的金属化氮化碳(PCNRhbpy4),用于光酶偶联催化CO2还原.首先以双氰胺为前驱体,通过两步退火法制备氮化碳(PCN),再与5,5’-二氨基-2,2’-联吡啶(DABP)进一步热缩合,然后锚定[Cp*RhCl2]2获得PCNRhbpy4,并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粉末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瞬态表面光电压和荧光发射光谱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PCNRhbpy4材料具有掺杂石墨烯结构,且通过残余的末端联吡啶结构均匀地固定了Rh络合物.以PCNRhbpy4作为光催化剂实现了...  相似文献   
224.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迈克耳孙X射线干涉仪设计,可用于57Fe穆斯堡尔14.4 keV核共振波长超精准测量。所设计结构是由反对称的三次劳厄衍射型(LLL)的X射线干涉仪和可以匹配14.4 keV波长的一体型双通道切槽单色器(MDCM)构成。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利用14.4 keV单色光对国内首个自制LLL干涉仪的性能和MDCM的工况进行了在线测量和定量表征,得到了干涉仪条纹对比度的测量结果(0.37~0.63)和MDCM光学元件的修正参数。该研究为国内复杂构型X射线光学元件的研制和在线表征积累了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22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