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7篇
化学   111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44篇
物理学   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7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银(Ag)时,会遭受以锆(Zr)源为代表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质谱干扰。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王水提取-在线氩气稀释-ICP-MS的分析方法,样品中超过90%的Zr组分在沸水浴-王水提取过程中被去除,样品溶液中残余Zr对107Ag所造成的质谱干扰,则通过在线氩气稀释技术(在样品气溶胶进入ICP炬焰前使用适量Ar气进行稀释)被有效消除(Zr0+ZrOH/Zr<0.01%)。在最佳化的运行条件下,本方法获得的Ag方法检出限(LOD, 3σ)为1.86ng/g,20种国家地质标准参考物质在本方法下的分析结果与标准值相符,本方法能够充分应用于批量地质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172.
以绿色、简单、成本低的球磨方法制备的石墨烯为碳源,采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分散性好、尺寸分布均一、平均直径为(4.80 ± 0.20) nm、厚度为1~3层石墨烯烯量子点.分别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对石墨烯量子点进行形貌、结构以及荧光性能的表征. 合成的石墨烯量子点可用于Fe.3+的非标记、特异性检测,检测线性范围为2.0×10.-6~7.0×10.-4 mol/L,检出限为1.8×10.-6 mol/L(S/N=3),同时对检测机理进行了推断,证明此石墨烯量子点用于自来水中Fe.3+的检测的可行性;基于其低毒性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所制备的石墨烯量子点可应用于细胞成像研究.本研究为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也为石墨烯量子点在生化分析、成像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3.
以唾液酸为起始原料,在浓硫酸催化下进行甲酯化反应得到唾液酸甲酯,收率比文献方法提高了20%以上;再通过酰氯反应制得化合物4,收率由86.4%提高到98.9%;化合物4于四氢呋喃(THF)中在氢化钠作用下与化合物6进行缩合反应,最后在MeONa醇解与碱作用下水解得到目标产物唾液酸酶检测剂X-Neu5Ac.该合成过程采用浓硫酸催化的方法得到化合物2,原料易得,操作更安全简单,避免了使用昂贵的树脂或者危险性很高的重氮甲烷.在酰氯反应中采用一锅法同时实现了乙酰基保护和氯代反应.另外,对关键中间体7的合成反应条件进行了单因素实验优化,获得了最佳合成条件:反应温度为室温(25℃),加入溶剂量为每g底物20 m L溶剂,反应时间为10 h.通过X-Neu5Ac活性成分的应用研究,发现检测所得产物的稳定性和显色灵敏性均达到要求.采用~1H NMR,ESI-MS和HPLC-MS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74.
As、Sb、Bi、Hg是化探样品的常测元素。这4种元素都能在盐酸-硝酸(3+1)混合液中溶出,并可使用原子荧光仪器进行测定^([1-7])。20世纪90年代以前都是使用单道原子荧光光谱仪逐一测定各元素。后来随着双道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普及,一般使用溶矿后原液同时测定Hg和Bi元素,预还原后溶液同时测定As和Sb元素。  相似文献   
175.
以太原工业学院大学物理开放实验为例, 详细说明了目前太原工业学院开放实验所采取的开放模式 和制度. 分析了开放大学物理实验所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大规模开放大学物理实验的有效方法, 分别为建立大开 间开放实验室, 组建开放物理实验团队, 完善开放实验制度, 组织竞赛、 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等. 最终实现大规模地 开放物理实验, 与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6.
以K2S2O8-NaHSO3 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 采用水相沉淀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丙烯腈(AN)-醋酸乙烯酯(VAc)无规共聚物[P(AN-co-VAc)], 然后在KOH水溶液中进行P(AN-co-VAc)中VAc单元的选择性水解, 再与磷酸和尿素进行磷酰化反应, 制备无卤阻燃丙烯腈共聚物. 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分析(TGA)对聚合物结构及热性能进行表征, 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了P(AN-co-VAc)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并利用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无卤阻燃丙烯腈共聚物的炭残渣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VAc与AN发生共聚反应, 制得了P(AN-co-VAc), 随着KOH水溶液pH值的增大, P(AN-co-VAc)中VAc单元迅速水解; DSC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共聚物中VAc单元含量的增大, 共聚物的环化放热分解峰值温度(Tp)增大, 当VAc单元的质量分数为25%时, Tp最大值高达328 ℃, 而阻燃丙烯腈共聚物的Tp高达340 ℃; TGA分析结果表明, 阻燃共聚物在800 ℃时的炭残渣量高达55%以上, 远高于P(AN-co-VAc)的41%, 具有良好的成炭性; 炭残渣的FTIR及SEM结果表明, 阻燃丙烯腈共聚物的阻燃属于凝聚相阻燃.  相似文献   
177.
制备了铁磁性Fe3O4基质,并引入磷钨酸尿素复合物制备了有机硫化物氧化催化剂(HPW-Urea/Fe3O4),并通过IR、XRD、Raman和TG等技术手段测定了磁性催化剂的物理化学和热学性质。 研究结果表明,在Fe3O4上引入HPW-Urea后,磷钨酸尿素复合物以Keggin结构存在于载体Fe3O4上,且和载体之间是化学键作用。 在以有机硫化物乙硫醇的正己烷溶液的H2O2氧化反应中,磷钨酸尿素复合物的引入提高了磁性Fe3O4对乙硫醇的氧化活性,并探讨了尿素在活性改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8.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Pt-Ni/Al~2O~3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严前古  高利珍  储伟  于作龙  远松月 《化学学报》1998,56(10):1021-1026
研究了Ni/Al~2O~3,Pt/Al~2O~3和一系列Pt-Ni/Al~2O~3催化剂对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催化作用,发现Pt-Ni/Al~2O~3催化剂显示了比Ni/Al~2O~3和Pt/Al~2O~3更高的活性和稳定性。H~2-TPR,CO-TPD,CO~2-TPD,SEM,XPS和XRD等结果证明:Pt和Ni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Pt和部分Ni形成固溶体合金并且Pt在催化剂表面富集。Pt和Ni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甲烷在Pt-Ni/Al~2O~3上的催化部分氧化具有不同于在Pt/Al~2O~3和Ni/Al~2O~3上的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79.
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在细胞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评述了近年来磁性微球制备的研究工作,阐述了磁性微球用于细胞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0.
以国家"先行示范区"深圳市为例,首先,将深圳市与具有国际先进养老水平的美国和日本进行对比,确定养老院床位数作为需要量化描述的指标;其次,分别采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和平移预测模型预 测常住人口数和老年人口数,并且参照美国养老水平求解量化指标;最后,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将各区需增养老院床位数和闲置土地面积的基尼系数为 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