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641篇
化学   983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5篇
综合类   336篇
数学   81篇
物理学   29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用XRD,XPS,IR,动态TPD,TGA,BET和常压连续流动微型反应色谱研究了高温水蒸汽处理的HZSM-5沸石的结构及其催化性能。600—900℃水蒸汽处理未破坏沸石的晶体结构。水蒸汽处理后,晶格大量脱铝,表面B酸中心数大幅度减少,孔道略有扭曲或孔径稍有收缩。处理后的沸石用于甲苯加甲醇的烷基化反应,可使对二甲苯的生成选择性大幅度提高。水蒸汽处理的温度以600—700℃为宜,甲苯烷基化反应温度以450—550℃较合适。在此条件下,甲苯转化率为28—30%,二甲苯产率16—18%,对二甲苯生成选择性高于80%。  相似文献   
22.
[H+]在0.01~0.70mol?L-1范围内,离子强度为1.00mol?L-1,[Fe(III)]>>[配体]、[H+]>>[配体]的条件下,研究了Fe(III)与2,3-二羟基苯磺酸钠(Tiron)的配位反应.发现当[H+]≤3.00×10-2mol?L-1时,[Fe(III)]2对反应速率有明显的贡献.求得了相关反应的动力学参数,从而揭示了FeOH2+和FeOH24+与Tiron配位的解离反应途径及FeOH32+的缔合反应机制,并提出了该配位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23.
采用溶胶-凝胶法, 以首次合成的具有桥式结构的间苯二亚甲基二脲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m-XDUPTEOS)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 共同水解缩聚制备了不同摩尔配比的桥式聚倍半硅氧烷/SiO2杂化溶胶, 并旋涂制膜. 通过UV-Vis, AFM和TGA对薄膜的光学性能、表面形貌和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该薄膜平整均匀、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热稳定性和防潮性能.  相似文献   
24.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 B3LYP方法, 在6-311+G*基组下, 对3-羟基哒嗪及其CH3, NO2和Cl取代衍生物分子醇式和酮式结构互变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 优化化合物的几何构型, 寻找反应的过渡态, 通过振动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分析加以证实, 计算了反应的活化能. 结果表明, 3(2H)-哒嗪酮及其带取代基的衍生物不论是单体, 还是相对应的二聚体, 比其相对应的异构体能量低, 表明在通常情况下是以3(2H)-哒嗪酮及其衍生物形式稳定存在的, 这与前人通过实验数据对3-羟基哒嗪互变异构体的比率进行预测的结果是一致的. 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异构化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25.
以4-甲基苯磺酸作催化剂、用三乙胺调节pH值约为9的条件下, 由5-甲酰基-8-羟基喹啉和5-氨基-8-羟基喹啉合成了新的5,7′-(亚甲胺基)-二-8-羟基喹啉, 利用IR, UV, 1H NMR, MS确认了分子结构, 比较研究了其光致发光特性, 运用Gaussian 98量子化学程序包, 采用B3LYP密度泛函(DFT)的方法, 在6-31G(d,p)水平上对分子的几何构型进行结构优化; 并对目标化合物的稳定结构通过计算预测其振动光谱,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6.
H2CCF自由基与HNCO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查东  李来才  朱元强  田安民 《化学学报》2005,63(19):1782-178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 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H2CCF自由基与HNCO的微观反应机理, 优化了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 为了获得更精确的能量信息, 还在QCISD(T)/6-311++G(d,p)基组水平上计算了各物质的能量.振动分析结果和IRC分析结果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 计算所得的成键临界点电荷密度的变化也确认了反应过程.对于H2CCF自由基与HNCO反应, 我们找到了六条可行的反应通道, 结果分析表明通道H2CCF+HNCO→IM3→TS5→H2CCFH+NCO控制步骤活化能最低, 是该反应的主要通道, 在此反应过程中有稳定的氢键复合物IM3生成, 还表现出氢原子迁移的反应特征.  相似文献   
27.
针对钙/镁基矿物吸附剂的主要组分CaO、CaCO3、MgO在500-800 ℃下对Se的吸附特性进行研究,并选取天然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研究其对Se的吸附效果,且对矿物煅烧所得CaO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组分中CaO的吸附效果最佳,800 ℃时单位质量CaO对Se的吸附量可达368 mg/g。CaCO3对Se的吸附在700 ℃时效果最佳且其吸附产物的热稳定性较好。镁基吸附剂仅在中温段对Se具有一定吸附效果。方解石对Se的吸附效果随温度变化趋势与CaCO3相似,因其较好的孔隙结构,吸附效果略优于CaCO3。煅烧方解石得到的F-sor对Se的吸附效果优于CaO和CaCO3煅烧得到的C-sor,这与其良好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与抗烧结能力有关,且F-sor吸附产物的热稳定性相对较好。F-sor对Se的吸附量最高可达403 mg/g。  相似文献   
28.
邓玉恒  刘娟  李宁  杨永丽  马宏伟 《化学学报》2007,65(24):2868-2874
在甲醇溶液中合成了一系列IIB过渡金属Zn(II), Cd(II)的二羟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EtOH)2dtc]的配合物, 并对配合物M[(EtOH)2dtc]2L [M=Zn (1), Cd (2), L=2,2'-联吡啶; M=Zn (3), Cd (4), L=邻菲啰啉]进行了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表征工作. 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14中DTC配体比中性配体更易失去, 热分解最终产物为相应的氧化物. 对化合物1, 2做了X-ray单晶衍射分析, 1为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晶胞参数a=0.72146(5) nm, b=2.61720(18) nm, c=1.59438(11) nm,b=97.899(2)°, V=2.9820(4) nm3, Z=4, m=1.133 mm-1, Dc=1.297 Mg•m-3; 2为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a=1.0075(2) nm, b=1.1580(2) nm, c=1.1777(2) nm, a=70.92(3)°, b=85.71(3)°, γ=81.02(3)°, V=1.2822(4) nm3, Z=2, m=2.118 mm-1, Dc=1.630 Mg•m-3.  相似文献   
29.
首先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铀酰和钚酰离子的几何与电子结构, 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符合, 表明DFT方法也能用于含铀和钚重原子的化合物计算. 然后对铀酰和钚酰水合离子的几何构型、Mulliken集居数分布以及铀酰(钚酰)与配体水分子的结合能进行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UO22+•5H2O和PuO22+•5H2O分别为铀酰和钚酰系列水合离子中最稳定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30.
Four para-dialkylaminophenyl (PDAAP1-PDAAP4) bearing carboxyl groups were studied for application to the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DSC). It was found the short spacer CH2 between carboxyl and dialkylaminophenyl chromophore in PDAAP3 and PDAAP4 led to highly efficient monochromatic incident photon-to-current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IPCE), however the long alkyl group C4H9 attached on aniline moieties in PDAAP2 and PDAAP4 favored improvement of open-circuit photovoltage. Thus, the solar cell sensitized by PDAAP4, having both short carboxyl groups CH2COOH and long alkyl groups C4H9, exhibited the IPCE maximum of 73% at 670 nm and overall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η of 3.06%, representing the highest IPCE and η values so far in dialkylaminophenyl-based organic dye-sensitized semiconductor solar cell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highly efficient sensitizing ability of PDAAP4 in far-red region, the data of IPCE above 630 nm of the solar cells were improved greatly by cosensitization with both N3 and PDAAP4. The influences of the TiO2 film thickness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4-tert-butylpyridine (TBP) in electrolyte were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