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4篇
  免费   675篇
  国内免费   1020篇
化学   1407篇
晶体学   52篇
力学   161篇
综合类   117篇
数学   477篇
物理学   139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6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6篇
  193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单层分散型Pd/Ni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加氢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置换反应制备了Pd/Ni双金属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CO化学吸附和吸附H2的程序升温脱附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该催化剂对环己烯、苯乙烯和丙酮气相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发现,在这种催化剂中Pd原子单层分散在金属Ni的表面,因而该催化剂表现出比浸渍法制备的相同Pd含量的Pd/Ni-im和Pd/-γAl2O3催化剂更高的催化加氢活性.  相似文献   
112.
OUH体系的结构和分析势能函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密度泛涵B3LYP方法优化出了OUH分子的各种结构,确定了最稳定构型和离解能,以及它们的谐性力常数,并导出双原子分子UH,UO的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及其光谱数据。采用多体项展式方法,导出OUH(X^4A')基态分子的分析势能函数,获得OUH(X^4A')体系的势能面,考察了这个势能函数的基本性质,正确地复现出OUH分子的平衡结构特征,结果表明:U+OH,O+UH,H+UO的反应均为无阈能的放热能反应。为进一步探讨OUH体系的反应动力学过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3.
An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thioantimonate(Ⅲ) [CH3(CH2)3NH3]2Sb4S7 1 with layered structure was synthesized by solvothermal method. 1 crystallizes in the triclinic system,space group P1 with a=7.0124(11),b=11.919(2),c=14.879(3),α=108.791(3),β=102.441(3),γ=92.846(2)o,V=1140.1(3)3,Mr=859.71,Z=2,Dc=2.504 g/cm3,μ =5.324 mm-1,F(000)=804,S=1.013,the final R=0.0297 and wR=0.0618 for 3534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1 consists of [C4H9NH3]+ cations and two-dimensional [Sb4S7]n2n- anion which is composed of three SbS3 trigonal pyramids and one SbS4 unit joined by sharing common corners. The anionic layers are stacked perpendicularly to the c axis of the unit cell forming two-dimensional channels between the layers. The [C4H9NH3]+ cations interdigitate in a bilayer and reside in the 2D channels leading to a sandwich-like arrangement of the anion and cations.  相似文献   
114.
采用电喷雾质谱和串联质谱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CuL(H2O)](BF4)2(L为2-[二(2-氨乙酸)氨基]乙醇)与马心肌红蛋白的键合作用和水解切割。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显示在中性及60 ℃条件下,切割效率与[CuL(H2O)]2+的浓度和温育时间密切相关。电喷雾质谱和串联质谱分析显示,[CuL(H2O)]2+通过与肌红蛋白的氨基酸His36,His93,His116和Arg139侧链的结合,并在羟乙基侧臂的促进下,选择性地水解了肽键Phe33-Thr34,Gln91-Ser92,Ala94-Thr95,His116-Ser117和Asn140-Asp141。  相似文献   
115.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茶叶中吡虫啉残留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吡虫啉(Imidacloprid)中文通用名为咪蚜胶,属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性低毒杀虫剂。其作用是选择性抑制昆虫神经系统中的烟酸乙酰胆碱脂酶受体,从而破坏昆虫的中枢神经的正常传导,使之神经麻痹后死亡,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它对黑尾叶蝉、飞虱类、蚜虫类和蓟马类有优异的防效作用,效果优于噻嗪酮、醚菊酯、抗蚜威和杀螟丹等农药,因此,近年来被广泛用于茶叶生产上。  相似文献   
116.
烯丙基化合物在钯配合物催化下和亲核试剂的反应,已发展成为有机合成中的有用方法,我们曾在烯丙基化合物经钯催化的反应活性研究中,发现亚磷酸酯也是一个中等活性的离去基团;并发现在四(三苯膦)钯的催化下,亚磺酸烯丙酯能顺利地重排成相应的砜。但用四(三苯膦)钯为催化剂和亚磷酸烯丙酯反应时,不能分离得重排产物;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双(环辛二烯)镍的催化下,亚磷酸烯丙酯能够重排成相应的膦酸酯,反应温度要比相应的热重排低得多,而且时间短,产率高。  相似文献   
117.
谢安东  朱正和 《化学学报》2005,63(23):2126-2130
使用SAC/SAC-CI和D95++, 6-311++g, 6-311++g**及D95(d)基组, 分别对BF分子的基态X1Σ、第一简并激发态A1Π和第二激发态B1Σ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进行优化计算. 对所有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6-311++g**基组为最优基组. 运用6-311++g**基组和SAC方法对基态X1Σ, SAC-CI方法对激发态A1Π和B1Σ进行单点能扫描计算, 并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 得到相应电子态的势能函数解析式, 由得到的势能函数计算了与X1Σ, A1Π和B1Σ态相对应的光谱常数, 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18.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钒(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在酸性介质中痕量钒(Ⅴ)催化氯酸钾氧化变色酸及抗坏血酸体系的反应和动力学条件,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钒(Ⅴ)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8ng/mL V(Ⅴ),线性范围为0~0.3μg/25mL V(Ⅴ)。将该方法用于水样及人发中痕量钒(Ⅴ)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9.
采用双股并流共沉淀方法制备了SnO2含量从10%至90%的锡锆体系DeNOx催化剂,用XRD、微区电子衍射、FT-Raman及FT-IR等技术深入研究了锡锆体系氧化物的结构及其随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Sn4+与Zr4+离子半径接近,SnO2与ZrO2易于形成固溶体,并随组成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纯ZrO2为单斜相,当少量Sn4+(SnO2 ≤ 20%)进入ZrO2晶格时形成四方相富锆固溶体,Sn4+起到稳定ZrO2四方相的作用;随着SnO2含量的增大,结构从无定形或微晶态的富锆固溶体(含SnO2 30~50%)经富锆固溶体与金红石结构的富锡固溶体在55% SnO2含量的共存状态变化到具有金红石结构的富锡固溶体(SnO2 ≥ 60%).FT-Raman和FT-IR光谱测试证明,Zr进入SnO2晶格使得Sn-O键的结合减弱,Sn离子上的有效正电荷减小,降低了SnO2对丙烯的燃烧能力,从而提高了对NO的还原活性.  相似文献   
120.
新型杀菌剂氟吗啉在黄瓜植株体内的吸收传导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测定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氟吗啉在黄瓜植株体内的吸收、传导和分布行为及其机制. 结果表明, 氟吗啉能被黄瓜植株被动吸收, 并通过木质部在体内传导和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