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10篇
物理学   2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垫状卷柏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垫状卷柏分离纯化得到4个化合物;经波谱方法分别鉴定化合物结构为:β-谷甾醇(1),穗花杉双黄酮(2),24-乙基-胆甾-4-烯-3,6-二酮(3)[垫状卷柏胆甾酮(Pulvinatadione)]和5,5″,4″-三羟基-7,7″-二甲氧基-[4′-O-6″]双黄酮(4)[垫状卷柏双黄酮(Pulvinatabiflavone)],其中化合物3和4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癌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了17例甲状腺癌和23例良性甲状腺疾病术中新鲜离体组织的红外光谱。通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发现甲状腺良恶性组织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恶性肿瘤光谱有以下特征:(1)甲状腺癌组织的酰胺Ⅰ带明显红移(P<0.01),酰胺Ⅱ带却出现蓝移(P<0.05),癌组织光谱中I1 640/I1 460I1 640/I1 550较良性组织明显升高(P<0.01),说明恶性肿瘤不仅蛋白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蛋白质的量化上也有明显变化;(2)与脂类相关的2 955, 2 920, 2 870, 2 850和1 740 cm-1谱带出现概率明显变低,表明癌组织的脂类相对含量降低;(3)与核酸相关的1 241 cm-1谱带明显蓝移至(1 238.29±2.87)cm-1 ,I1 080/I1 460较良性肿物组织有升高(P<0.05),表明癌组织中磷酸二酯基团中PO2增加,因为在癌细胞分裂增生加快,细胞核内DNA含量增加。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有望成为术中快速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应用于乳腺癌临床诊断的探索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应用了ATR探头测定了10例正常乳腺组织块和8例乳腺癌组织块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用统计学的方法详细比较了乳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的13条谱带的19个红外光谱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乳腺癌组织的红外光谱中与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和核酸相关的谱带同正常乳腺组织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1)N—H的相对强度明显增高,蛋白质酰胺Ⅰ带显著红移。(2)—CH2基团的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以及CO的伸缩振动明显减少;(—CH2)n变角振动的相对强度降低。(3)1 160 cm-1谱带与1 120 cm-1谱带的相对强度明显降低。(4)1 080 cm-1谱带红移。这些差异是应用红外光谱诊断乳腺癌的基础。FTIR光谱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十分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其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诊断恶性肿瘤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技术在诊断肿瘤方面具有准确、快速、无创、原位、廉价、自动化、可重复、无需预处理、能够在分子水平上早期诊断等显著优势。本文综述了FTIR技术应用于诊断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神经、皮肤、血液等各系统恶性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国际上临床医学、光谱学和化学计量学的学科发展现状提出了五点展望: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研究;与内窥镜、穿刺活检结合,实现术中实时原位诊断并指导活检;进一步实现自动化;找寻更为高效的化学计量学方法;个别指认比较困难的光谱参数的识别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随着FTI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它必将成为一种辅助诊断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甚至可能作为肿瘤的常规筛查手段并应用于其分期分级中。  相似文献   
15.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并联合衰减全反射(ATR)探头经体表方式测定120名健康受试者的双侧甲状腺,由此获得240张正常人体甲状腺体表傅里叶红外光谱图;通过分析比较正常人体左右两侧甲状腺体表红外光谱12个谱带的峰位、相对峰强及半高宽等35个FTIR光谱参数以探讨双侧甲状腺体表红外光谱有无差异;同时明确甲状腺体表红外光谱中蛋白质、脂质、核酸和糖类等生物化学成分相应特征吸收峰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正常人体左右两侧甲状腺体表红外光谱图大体趋于一致,仅F1 640 P2 920 P1 040I2 920/I1 460,4个光谱参数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并计算得到一系列正常人体甲状腺体表傅里叶红外光谱特征谱带光谱参数的90%正常参考值范围及绘制出能充分代表正常人体甲状腺基本特征的标准平均红外光谱图,进一步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应用于临床甲状腺疾病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胃癌组织的拉曼光谱初探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用FT-Raman光谱方法研究了40例胃癌与胃正常组织,所得的光谱经统计处理的发现,肿瘤光谱中水、蛋白质有关的OH(NH)伸缩振谱带,C=O伸缩振动,H-O-H变角振动谱带明显强于正常组织的光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水与蛋白相互作用及氢键结构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7.
18.
直肠癌和直肠正常组织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利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 (FTIR)光纤和ATR技术研究了 2 1例直肠癌病人的正常和癌变组织。对319张光谱进行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 ,五个相对峰高 (I2 873 I2 854,I1 74 5 I1 6 43,I1 458 I1 40 0 ,I1 2 4 0 I1 31 5和I1 1 6 2 I1 0 82,单位为cm- 1 )的差别可用于区分直肠癌和直肠正常组织。用这一差别分析了距离直肠癌 1cm处组织的光谱 ,发现该组织处于正常和癌变的过渡状态。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束流损失测量系统探测器的选型、前置放大电子学的功能、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配置及本地站显示界面,着重介绍了本系统在加速器不同能量段的束流调试中的应用。DTL低能段成功观测到了束流损失,针对RCS段脉冲高功率设备,对本系统的干扰提出了解决方案,便于加速器调束时区分干扰与束损,针对RTBT微脉冲大信号的束损进行了积分展宽,满足数据采集系统带宽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强流质子加速器采用剥离注入的方式,碳膜将H-剥离两个电子后变成质子,多圈涂抹注入到快循环同步环加速中,并加速至1.6 GeV。为了精确测量剥离膜的剥离效率并研究不同厚度剥离膜的使用寿命,在I-Dump束线上新研发并安装了一套束流流强探测器(H0CT),用于测量未完全剥离的H-和H0(H-被剥离一个电子)粒子。为了测量μA级束流,H0CT弱流强测量系统的研制考虑了外部干扰,配合探头、线缆及电子学低噪声的抗干扰设计,将环境噪声及干扰的影响降至最低,提高信噪比,实现了μA级脉冲电流的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