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9篇
化学   81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7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35篇
物理学   9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考察了无溶剂反应体系下脂脂酶催化直接酯化合成2-辛基十二烷醇酯。在mol醇:mol酸=1.6:1,反应温度60℃,脂肪酶添加量4%,反应时间10h的最佳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4.8%。  相似文献   
42.
使用PVDF涂层建筑膜材制成的结构,在承受外载荷情况下,力学行为非常复杂。在本文中,重点研究其单元结构在承受外载荷情况下的力学性能。首先,对PVDF涂层建筑膜材进行拉伸试验,测定其在常温和低温环境下膜的拉伸力学性能参数。然后,以制成的三角框架结构膜单元为对象,在常温条件下,从有限元分析和实际加载试验两方面计算得出结构单元在均布载荷下的位移、应变和应力分布。最后,对其进行强度验证,得出采用膜单元构建大型建筑是安全的结论。试验方法和结果可以应用于膜建筑结构的设计。  相似文献   
43.
空气中的氮气由于其牢固的N≡N三键,不易被植物直接吸收。等离子体固氮为高效实现将氮分子(N2)转化为可吸收的含氮化合物(NOx,NH3等)提供了新途径。相比传统Haber-Bosch(H-B)工艺,等离子体技术可以使用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成本低廉,并且理论能耗仅为H-B工艺的0.5倍,因而在固氮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篇综述首先阐述了等离子体在固氮应用上的优势,然后,介绍了等离子体固氮的反应原理以及其在固氮(用于NH3或NOx合成)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比了当前已有的等离子体反应器类型及其固氮效果。最后,总结了等离子体固氮技术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指出了该方向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4.
基于SPR光谱分析的液体折射率测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从电磁场理论和射线理论的角度,详细讨论了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工作原理,分析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光谱共振波长与液体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相关光谱检测技术,获得八种不同类型分析醇所对应的SPR光谱曲线族,其共振波长随液体折射率的增大而逐渐向长波长方向偏移。通过对乙醇与乙二醇混合液体所对应的共振光谱分析,实现对两者配比浓度的测定。整个传感系统结构简单,测量光路部分实现全光纤化,不仅能够对目标测量介质的实时、快速、精确测量,还可用于特殊测量场合,实现远程遥测功能。  相似文献   
45.
锰卟啉/钒取代杂多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碘化四对(4-三甲氨基苯基)锰卟啉与钒取代杂多酸H5 PMo10 V2O40,在水溶液中,室温下反应合成了锰卟啉/钒取代杂多酸配合物,用红外和紫外光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该配合物中包含着金属卟啉的环状结构与杂多酸的笼状结构,并且二者以化学键的形式键合在一起.以该化合物作为催化剂,以过氧化氢水溶液为氧化剂,在温和的条件下研究了锰卟啉/钒杂多酸配合物对苯的羟基化反应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探讨了催化剂对苯羟基化反应的活性中心.研究结果表明,杂多酸中的钒原子是其主要的催化活性中心,锰卟啉的存在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6.
文章以水溶性碘化四对(4-三甲氨基苯基)铁卟啉和钒取代杂多酸H5PMo10V2O40为原料,采用离子交换方法在水溶液中合成了一种铁卟啉/钒取代杂多酸新型无机-有机复合催化剂,并使用红外和紫外光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复合催化剂仍然保持着卟啉的大环共轭结构和杂多酸的笼状多电子结构。同时研究了以30%过氧化氢水溶液为绿色氧化剂,初步探讨了这种铁卟啉杂多酸催化剂对苯的羟基化反应的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催化氧化实验表明,制备的铁卟啉/杂多酸配合物可用作苯直接氧化羟基化成苯酚的催化剂,并且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7.
We report the fabrication of an upconversion infrared detector, i.e. a quantum well infrared photodetector integrated with a light-emitting diode (named as QWIP-LED). The infrared photo-response spectrum in the upconversion process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normal photocurrent spectrum of the QWIP,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the long wavelength infrared band at 8μm has been transferred to the near infrared band at 0.8μm by the upconvers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48.
以50keV和100keV能量的氢离子注入p型(100)直拉硅单晶薄膜。注入剂量为1015—2×1017H+/cm2。试样在HU-1300型超高压透射电子显微镜中进行电子辐照和原位加热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在20—300℃温度范围内与未注氢硅相比,注氢硅在相同的电子辐照条件下产生的电子辐照缺陷较少,电子辐照缺陷形成所需的潜伏时间较长。在电子显微镜中加热试样时于190℃开始观察到氢泡,190—220℃范围内氢泡逐渐产生并长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9.
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催化剂研究蒋挺大张春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柠檬酸三丁酯曾经用作塑料的增塑剂,当时因柠檬酸生产极少,柠檬酸三丁酯未能广泛使用。被大量用作增塑剂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及二辛酯,因发现其有较大的毒性,不少国家已禁止用...  相似文献   
50.
关于褐煤的催化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褐煤的水蒸汽气化过程中Fe、Ca 及Na 化合物的催化作用进行了考察。主要考察了催化剂种类、添加量及添加方法对气化反应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与褐煤中表面官能团的离子交换添加到煤中的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效果。即使象Ca(OH)_2和NaCl 这样廉价的化合物也显示出高的催化活性。并利用高温X 射线衍射技术对气化反应机理,特别是催化剂与焦表面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