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2篇
化学   72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34篇
物理学   6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1.
李晗  黄桥高  潘光  董新国 《力学学报》2022,54(4):829-843
泵喷推进器(简称泵喷)是一种多部件组合式水动力推进装置, 由导管及导管内的旋转叶栅(转子)和静止叶栅(定子)组成, 具有高临界航速、重载、高效率和低辐射噪声等特点, 最早于20世纪中叶在国外出现, 初期主要用于鱼雷推进, 后拓展到潜艇推进, 目前国外潜艇、高速鱼雷普遍采用泵喷推进, 国内外泵喷的研究和应用存在巨大差异. 近年来, 因国外技术封锁、潜艇装备发展需求和拓展泵喷应用等, 泵喷推进技术成为水下装备领域的研究热点. 泵喷各部件间流场相互作用复杂、与航行体耦合程度高, 其应用和推广需要对其水动力和流场特性的深入认识. 本文介绍了泵喷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按方向和目的总结了泵喷的水动力和流场特性研究现状. 从水动力特性的角度, 介绍了泵喷推进器的推进特性、预报方法和水动力变化规律. 从流场特性角度, 介绍了间隙流场、转-定子干扰流场和尾流场等. 分析并总结了泵喷水动力和流场特性的研究以及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62.
63.
基于Log-Polar变换的星图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新国  张广军  江洁 《光学技术》2006,32(5):678-681
基于Log-Polar变换提取特征模式,并将特征模式进行字符串编码,在KMP算法的基础上给出一种适合于星图识别的字符串匹配算法用以实现观测星和导航星的匹配识别。与栅格算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的比较表明:该方法对星点位置噪声和星等噪声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且具有更小的存储容量,但其识别速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4.
Γ-环与广义Γ-环的强Jacobson根与拟强Jacobson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定义了Γ-环的强左拟正则理想与拟强左拟正则理想,得到任何Γ-环都有强J-根与拟强J-根,以及强J-根等于拟强J-根等结论,还验证了在广义Γ-环中本文所有结论都能成立。  相似文献   
65.
北半球自由落体东偏和南偏的一种近似解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尹新国 《大学物理》1995,14(9):19-20
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北半球的自由落体相对于铅重线不仅有东偏而且存在南偏,根据地球球形模型,我们用受奖近似法求解牛顿动力学方程,给出了北半球自由落体的东偏和南偏的三次近似解。  相似文献   
66.
67.
1200℃以下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小平板热导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非金属物质导热系数(λ)的方法中,以精度高、样品易制备的平板稳态绝对法应用最广,已被许多国家定为标准测试方法.但是,一般平板热导仪的试验温度较低(1000℃以下)、样品较大(φ≥10cm).为此,我们继研制900℃中平板热导仪后,又对该方法作了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研制了试验温度(试样平均温度)为1200℃,试样φ为  相似文献   
68.
《高分子化学》是材料学专业特别是高分子材料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课程内容既包含理论科学又涉及实际应用。作为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有些概念和理论仍处在不断完善及发展中。从以学生为"主角"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高分子化学》讨论式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实现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无缝连接并确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通过将"讨论式"教学模式切实有效地融入到《高分子化学》课程当中,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9.
合成了一种含三嗪基团的新型苝酰亚胺染料(T-PTCD), 并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确认. 考察了溶剂的极性和溶剂体积比等因素对相转移法和快速溶剂扩散法制备的T-PTCD聚集体形貌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以甲醇和三氯甲烷分别作为"不良"溶剂和"良"溶剂, 低体积比甲醇/氯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纳米纤维的形成; 当体积比为1:4时, 采用相转移法可制备出直径大约100 nm左右, 长度为几十微米的结构规整的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70.
氨基功能化纳米复合材料对磷酸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4种氨基(乙二胺(EDA), 二乙烯三胺(DETA), 三乙烯四胺(TETA)和四乙烯五胺(TEPA))功能化纳米复合材料(NH2-NCMs, 分别命名为EDA-NCMs, DETA-NCMs, TETA-NCMs和TEPA-NCMs). 采用FTI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TG/DTG(热重差热分析), 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并考察了其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 溶液pH对其吸附性能影响较大, 在pH为2.5的条件下, 4种吸附剂对磷酸盐的吸附效果最佳; 在5 min内即可达到平衡吸附量的90%; 4种吸附剂对磷酸盐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吸附行为均符合准二级速率模型; 吸附反应为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和熵减的过程; 推测其吸附机理以静电作用力为主. 4种吸附剂用于磷酸盐含量为50 mg/L的废水处理的吸附率均大于97%, 均达到一级A出水的排放标准(≤1.53 mg/L, 以PO43-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