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3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263篇
化学   571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78篇
综合类   29篇
数学   311篇
物理学   74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具有体积小、工作频段高、性能强等优势,在滤波器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最核心的功能层为压电薄膜.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在6英寸硅片上制备了AlScN压电薄膜.对AlScN薄膜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AlScN压电薄膜具有良好的(002)面择优取向,摇摆曲线半峰宽为1.75°,膜厚均匀性优于0.6;,薄膜应力为10.63 MPa,薄膜应力可调.制作了基于AlScN压电薄膜的FBAR谐振器,其机电耦合系数为7.53;.在AlN中掺杂Sc能够有效提高压电薄膜的机电耦合系数,对研究FBAR滤波器的宽带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2.
为了快速获得稻米及其植株器官、环境土壤等系列相关样品中总汞的含量,运用直接测汞仪测量了稻米及其植株器官、环境土壤等系列相关样品中总汞含量,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稻米及其植株器官、环境土壤中总汞的方法。优化了仪器的各项参数,最佳仪器条件为裂解温度为650℃保持40 s,释放温度900℃;验证了液体或固体标准物质作外标曲线对样品检测结果无影响;考察了方法检出限、精密度、质控标准物质及加标回收等实验,方法检出限为0.13μg/kg,三次测量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60%~6.6%,质控标准物质测量值均在标准证书值范围内,加标回收率在90.7%~108%。结果表明,直接测汞仪能够在免化学消解样品的前提下,快速、准确地测量稻米米粒、植株器官、环境土壤等系列相关样品中总汞的含量。特别对汞含量较高的系列样品的检测有显著优势,显著降低汞的记忆效应,大大缩短了获取实验数据的周期。  相似文献   
973.
华文玉  陈存礼 《计算物理》1993,10(2):227-231
本文采用41个原子的原子族模型来模拟晶体,用电荷-组态自洽(SCCC)的EHMO方法和在边界上用"类Ga"和"类As"原子来饱和悬挂键,计算了中性过渡金属原子Cr、Mn、Fe、Co、Ni在半导体GaAs中的深杂质态,所得杂质能级在带隙中的位置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974.
利用XRD和FTIR等谱学方法,对改进型铜基联醇催化剂NC208和工业催化剂C207的活性相进行了谱学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联醇铜基甲醇含成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可能是Cux0-Cu+-O-Zn2+/Al2O3-MOx添加少量金属氧化物助剂的改进型NC208催化剂工作表面Cu+活性位的浓度比Cu-Zn-Al三组份工业催化剂C207高;NC208催化剂能维持工作表面具有较大的Cu+/Cu0比,即维持较高的Cu+价态稳定性,这与该催化剂的活性和热稳定性明显优于C207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75.
前曾报导了氨基乙酸氮原子上的氢被不同烷基、环烷基和芳基等取代后的酸碱强度的改变情况[1,2].苯环取代后,由于氮原子上孤对电子和苯环π电子产生共轭效应,因而导致亚胺基的碱性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976.
本文应用哈密顿矩阵范数逼近方法,利用计算机计算了三自旋、四自旋系统高分辨核磁共振谱的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与一般迭代程序相比,简化了计算过程,提高了计算精度,并保证了解的唯一性。选择实验能级值作为哈密顿矩阵零级近似,避免了选取初始δ,J值的麻烦。本方法在图谱定量分析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77.
铽-钆-钛铁试剂体系荧光光度法测定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铽-钆-钛铁试剂协同发光体系的荧光光谱特性,确定了各种试验条件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由于钆对铽-钛铁试剂荧光体系有协同发光效应,在铽-钛铁试剂荧光体系中引入适量的钆可使体系的荧光强度提高30倍,体系的荧光强度与铽的浓度在2.0×10^-9--6.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达5.0×10^-11mol/L。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混合稀土样品中痕量的铽,测定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78.
By the additional reaction of binuclear compounds (Me4N)2M2S4 (TDT)2 (M = Mo, W; H2TDT= H2CH3C6H3S2) with mononuclear cuprous complex, two new M-Cu-S clusters Mo2Cu2S4(TDT)2-(PPh3 )2·CH3CH2OH (1) and W2Cu2S4(TDT)2(PPh3)2·0.5CH3CH2OH-0.5H2O (2) have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UV-Vis, 31P NMR spectroscop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structure analysis . Both compounds crystallize in space group P 21 / n with lattice parameters a = 1.0956(3), b = 2.2072(3), c = 2.4340(3) nm, β= 100.36(2)°, V= 5.790(3) nm3 and Z = 4 for 1 and a = 1.0965(9),b= 2.2135(3), c = 2.4317(4) nm, β = 99.63(8)°, V= 5.819(8) nm3 and Z = 4 for 2. Both molecular structures contain a cubane-like cluster core [M2Cu2S4] (M = Mo, W) and their skeletons are almost the same except for M atoms. The syntheses, structures and spectrum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se two clusters are discussed. The third-order nonlinear optical (NLO) property of the two clusters was studied by the technique of forward degenerate four  相似文献   
979.
以邻近轨道交通2号线鼓外区间隧道的宁波绿地中心项目基坑为案例, 研究了基坑开挖对隧道水平位移、结构沉降、道床沉降的影响规律, 并利用PLAXIS程序分析了基坑分坑、分块开挖顺序对隧道变形的影响. 结果表明: 对隧道变形影响较大的是基坑与隧道之间的距离以及基坑分坑面积的大小, 两者呈线性关系; 开挖面积越大, 隧道变形越大; 基坑与隧道之间的距离越大, 变形越小. 邻近轨道交通的基坑开挖时, 应先远坑后近坑, 先小坑后大坑, 并采取跳挖的施工顺序. 具体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80.
微结构表面上FC-72的强化沸腾换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电子器件的高效冷却问题,对表面加工有微结构的硅片上FC-72的池沸腾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测试了四种表面微结构,采用化学蒸汽沉积法在芯片表面生成-SiO2薄层所形成的亚微米粗糙面(Chip CVD),采用溅射方法在芯片表面生成-SiO2薄层,然后再对SiO2层进行湿式腐蚀技术处理形成的亚微米粗糙面(Chip E),采用一系列微电子加工技术生成的微米级双重入口洞穴(Chip CAVITY)以及采用干式腐蚀方法生成的方柱微结构(Chip PF)。实验所得的沸腾曲线表明,所有微结构表面与光滑面(Chip S)相比都显示出较大的强化沸腾换热效果,临界热流密度按芯片 S、E、CVD、CAVITY和PF的顺序增大。对于芯片PF来说,随着壁面过热度的增加,热流量呈剧烈的增加趋势且临界热流密度时芯片的表面温度低于芯片回路正常工作的临界上限温度85℃,最大临界热流密度可达80 W/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