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7篇
化学   82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31.
采用循环伏安、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在0.8 mol·L-1 VOSO4+3.0 mol·L-1 H2SO4中,V(Ⅳ/Ⅴ)电对在碳纸电极上的反应机理及可能的速度控制步骤。研究结果表明:V(Ⅳ/Ⅴ)电对在碳纸电极上的反应属准可逆过程,且氧化过程包含有后置化学转化步骤,计算得到VO2+的扩散系数为4.5×10-5 cm2·s相似文献   
32.
多壁碳纳米管在精氨酸溶液中分散性的pH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非共价反应将精氨酸包覆于多壁碳纳米管上, 并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原子力显微镜检测其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分散性和凝聚性. 结果表明: 改性后的碳纳米管的分散性具有pH敏感性, pH值越大, 分散性越好, 且灵敏度高. 同时对其pH敏感性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这将对碳纳米管在药物载送、生物传感等方面的应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氯噻酮对映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拆分了氯噻酮(Chlorthalidone)对映体。对主要的影响因素如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流动相pH值、三乙胺(TEA)、甲醇、柱温、流速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羟丙基-β-环糊精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氯噻酮对映体的方法。使用HarbonLichrospher-C18色谱柱(5μm,150 mm×4.6 mm),流动相为V(甲醇)∶V(水相)=20∶80(水相含30 mmol/L HP--βCD0、.1 mol/L Na2HPO4、体积分数2%的TEA、pH5),流速为0.8 mL/min,室温下拆分,氯噻酮对映体可得到良好分离。  相似文献   
34.
手性选择体涂敷薄层色谱拆分盐酸普萘洛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手性选择体涂敷薄层色谱方法,拆分了盐酸普萘洛尔对映体,考察了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以及(2R,3R)-酒石酸-二-烷基酯等多种手性选择体拆分效果,得到手性选择体涂敷薄层色谱拆分盐酸普萘洛尔对映体最佳条件:采用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涂敷薄层色谱,以乙腈-仲丁醇混合溶剂作展开剂,展开剂中乙腈体积分数大于30%时,室温下展开均可拆分盐酸普萘洛尔对映体,并实现基线分离.实验同时发现,采用(2R,3R)-酒石酸-二-烷基酯涂敷薄层色谱拆分不能实现拆分.通过比较手性选择体结构,探讨了拆分机理.  相似文献   
35.
采用固定床反应装置,模拟汽车尾气的组成成分,以CO/NH3为探针反应,分别研究了活性成分负载量及焙烧温度等因素对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材料MnOx/γ-Al2O3和Mn-Ce-O(x)/γ-Al2O3的催化活性的影响,并考察了该催化剂的抗硫化中毒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在该研究条件下,氧化物负载量在0.12(质量分数),焙烧温度在700℃左右时,催化剂对NO-CO体系中CO的氧化率在85%以上。将催化剂在3.0%的SO2/空气气氛中强制中毒后,其对CO/NO体系中CO的催化转化率明显下降,但抗老化实验表明,该催化剂经900℃下,12%水蒸汽老化 60 h后,对CO的催化活性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略有升高,说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和高温活性。  相似文献   
36.
运用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找到间二甲氧基苯有三种异构体,分析了它们在电子基态、第一电子激发态和离子态的分子结构;采用单色共振双光子电离方法,得到了间二甲氧基苯的单色共振双光子电离光谱;运用双色共振双光子电离的方法,测定了间二甲氧基苯三种异构体的电离能。结果表明:间二甲氧基苯的三种异构体中,异构体a最稳定;间二甲氧基苯的单色共振双光子电离光谱中的很多振动与环平面内的振动模式有关;间二甲氧基苯三种异构体的电离能分别为63521、64487和63755 cm-1。  相似文献   
37.
新型碳热还原法制备复合正极材料LiFePO4/C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素琴  龚本利  张戈 《合成化学》2007,15(2):147-149,164
以FePO4为前驱体,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了复合正极材料LiFePO4/C。考察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碳含量等因素对LiFePO4组成和电化学的影响,结果表明,600℃煅烧24 h,碳含量为10%时,LiFePO4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其首次放电容量为146 mAh.g-1,循环15次后容量还维持在141 mAh.g-1。  相似文献   
38.
溶胶-凝胶法制备Li3V2(PO4)3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0引言具有类NASICON结构的Li3V2(PO4)3是继过渡金属氧化物LMO后的一种新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与目前市场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正极材料LiCoO2相比,Li3V2(PO4)3具有超常的稳定性,即使在脱出的Li 与过渡金属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1的时候仍然具有超乎寻常的稳定性,而通常情况下1mol LiCoO2在脱出0.5mol Li 就会变得不稳定。并且Co是一种战略物资,全球储量十分有限;Co也是一种有毒金属,对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LiNiO2因其合成较为困难而使应用受限,尖晶石LiMn2O4虽然属于环境友好型化合物,但其理论比容量仅为148mAh·g-1,且…  相似文献   
39.
以FePO4为前驱体, 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了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 通过TG-DTA、FTIR、XRD 等技术研究了反应历程, 分析了不同焙烧温度下产物的组成及杂相存在的原因, 并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 研究表明, 300 ℃下LiFePO4已作为主要的相存在, 显示了较低的成相温度; 300、400、500 ℃下样品中存在一定量的杂相Li3PO4和Fe2O3, 600 ℃得到纯相的LiFePO4, 而在700 ℃下出现了焦磷酸盐Li4P2O7, 这些杂相的存在影响了其电化学性能, 600 ℃样品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 其在0.1C下首次放电容量达146 mAh·g-1, 循环15 次后容量还保持为141 mAh·g-1.  相似文献   
40.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asicon化合物Li3V2(PO4)3, 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产品进行了物相分析. 采用充放电测试, 循环伏安(CV)研究了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能和锂离子的脱嵌过程, 计算出Li在固相中的扩散系数(10-8 cm2•s-1); 采用交流阻抗测试(EIS)研究了Li3V2(PO4)3的电极过程; 对两种类型的阻抗图谱提出不同等效电路模型并对结果进行了拟合; 研究了Li3V2(PO4)3电极过程动力学以及新鲜电极界面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