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19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ICP-AES氢化物发生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的痕量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ICP-AES氢化物发生法测定生物样品中痕量硒的方法。对氢化物发生条件和样品消化过程进行了选择,并使之达最佳化。方法检出限达0.09ng/ml。  相似文献   
12.
聚乙烯(PE)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但其力学强度不足,为了满足人们对聚乙烯材料力学性能的要求,使用植物纤维对PE进行增强改性,使其成为新型轻量化的高强度材料,以扩大聚乙烯材料使用的广泛性。本文综述了影响植物纤维/PE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及其他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植物纤维/PE增强改性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陈志旺  刘文龙 《物理学报》2011,60(1):10512-010512
提出了一种具有无静差跟踪性能的Hénon混沌系统广义预测控制快速算法.采用改进的时变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方法辨识混沌系统,通过在常规广义预测控制性能指标函数中引入前馈增益矩阵与柔化矩阵,并将MP神经元网络与BP算法相结合在线调整柔化因子,实现系统对参考信号的无静差快速跟踪.该算法避免了矩阵求逆计算,能够很好地跟踪参考信号.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广义预测控制 Hénon混沌系统 前馈增益矩阵 柔化矩阵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组分专一的转化为单酯水解型生物碱组分和脂型生物碱组分的方法,其转化率在90%以上,应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方法监测反应进程并对反应产物进行鉴定,同时可以考察反应中生成的副产物.  相似文献   
15.
16.
248 Cm和252Cf自发裂变瞬发中子谱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飞行时间方法测量 2 0 0keV— 1 2MeV能区内2 48Cm和2 5 2 Cf自发裂变瞬发中子谱 ,以国际原子能机构推荐的2 5 2 Cf自发裂变瞬发中子谱为标准 ,可以免去探测器效率刻度的问题并消除系统误差 ,提高测量精度 .实验用一个微型电离室作为裂变碎片探测器 ,两个芪晶体中子探测器测量中子及一套基于微机的距离分别为 3 2 ,50和 1 0 0cm ,经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给出了 2 0 0keV— 1 2MeV的中子能区内的实验数据 .用Maxwell分布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 ,得到的核温度为 (1 4 0 1± 0 0 0 6)MeV .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Rssler超混沌系统多变量广义预测控制快速算法.采用改进的时变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方法辨识混沌系统,通过在常规多变量广义预测控制性能指标函数中引入前馈增益矩阵与柔化矩阵,实现系统对参考信号的快速跟踪.该算法降低了求逆矩阵的维数,从而减少了计算量.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R(o)ssler超混沌系统多变量广义预测控制快速算法.采用改进的时变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方法辨识混沌系统,通过在常规多变量广义预测控制性能指标函数中引入前馈增益矩阵与柔化矩阵,实现系统对参考信号的快速跟踪.该算法降低了求逆矩阵的维数,从而减少了计算量.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了蒙药通拉嘎-5中的Fe、Cu、Cd、Ca、Mg、Mn、Zn、Sr、Co、Ni、Cr 11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微波消解法具有快速、高效、节约试剂的优点,由于样品在高压密封系统中进行消解,避免了污染,过程易于控制,消解效率高。测定方法的回收率为98.0%~105.5%,RSD为0.6%~2.4%。蒙药通拉嘎-5中含多种金属元素,尤其Ca、Mg、Sr、Fe、Zn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一维(1D)羰基配位聚合物[Cu (BGPD)(DMA)(H2O)]·DMA (记为Cu-BD,H2BGPD=N,N′-双(甘氨酰)均苯四甲酸二酰亚胺,DMA=二甲基乙酰胺),并考察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Cu-BD正极在5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仍然保留50 mAh·g-1的比容量,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Cu-BD电极反应机理研究表明,BGPD2-配体和Cu (Ⅱ)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都可能参与了电子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