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80篇
化学   377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7篇
综合类   61篇
数学   77篇
物理学   2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以镉离子做模板离子,以多巴胺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通过多巴胺的自聚合反应,在二硫化钼(MoS2)纳米花的表面形成一薄层镉离子印迹聚合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热重分析仪(TGA)以及比表面和孔径分布分析等表征了离子印迹材料(IIM)的形貌和结构,确证了印迹聚合层的生成。平衡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由于IIM的印迹位点位于MoS2纳米花的表面,可接触性好,因而IIM对镉离子结合速度快,吸附25 min即可达到平衡。同时,该印迹材料具有很好的印迹效果(印迹因子为6.877),对镉离子有很强的特异性识别能力,特异性结合量为518.1μmol/g。Scatchard模型分析表明印迹材料的结合位点对镉离子的亲和力不是均一的,可以分为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两部分。吸附等温模型分析表明,印迹材料对镉离子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由该模型可以计算出其对镉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1081.0μmol/g。本研究为制备对重金属离子具有高选择性吸附能力的印迹材料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2.
以CO2超临界状态及制冷应用为例,展示如何以解析关键概念/技术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为纽带,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案例(如北京冬奥会制冰造雪)和开展课程思政“翻转课堂”教学;籍此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化学原理在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在强化学科自信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以致用、服务国家、绿色发展的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CO2超临界状态及应用是“物理化学”单组分相图中的知识难点和应用热点,在教材中常以知识拓展的形式出现,不仅与专业知识结合不紧密,学生对此也缺乏深刻理解。有鉴于此,我们以“讲透”CO2超临界状态和制冷技术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为抓手,依据知识间内在关联,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为了提升思政教学效果,还综合采用了任务驱动的自主学习、翻转课堂及课后拓展相结合的多元思政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发掘思政素材,实现自我思政教育,从而达到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3.
采用铌酸为催化剂,探索了该催化剂对苯甲醛与甲醇缩合反应的影响.优化反应条件是,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的量的5mol%,甲醇10mL(兼作溶剂),回流状态下反应2h,反应的产率和转化率分别达到94%、98.0%.该催化剂同样适用于其他醛(酮)与甲醇的缩合反应,可得到34%~89%的产率.所述方法操作简单、产率高、选择性好而且对环境友好,反应结束后,催化剂很容易回收,并能有效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14.
参考了HClO4脱水重量法测定Si及草酸盐重量法测定Gd的方法,建立了钆硅锗系合金中主成分Si和Gd联合测定的方法,并详细考查了共存元素及杂质元素对测定的影响。合金共存元素Ge在HCl的存在下,绝大部分可以GeCl4的形式被蒸发,达到与被测元素分离的目的。熔样过程引入的杂质元素Ni可与被测元素Gd,用氨水沉淀分离,残留Ni不足以影响Gd的测定。方法回收率在98.5%以上,Si和Gd的测量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2.6%~3.0%和0.4%~0.5%。  相似文献   
115.
Nano-sized HfO2, C and C/HfO2 powders obtained through hydrothermal proces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XRD, TEM and FTIR, and Different precursors, namely Hafnium(Ⅱ) oleate and Hafnium(Ⅱ) hydroxide derived from homogeneous precipitation method, have been chosen for the synthesis of nanometric HfO2 via hydrothermal proces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sing the former material as the precursor under identically hydrothermal process can yield finer HfO2 nanoparticles, compared to using the latter. Nano-sized Carbon of about 100 nm with square morphology and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hydrothermal reaction of sucrose solution at 200 ℃ for 6 h. The addition of as-synthesised Carbon nanoparticles into the hydrothermal process of HfO2 powder can produce C/HfO2 composite powders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16.
功能梯度板中的兰姆波的传播在实际工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采用层状模型研究了兰姆波在材料特性沿厚度方向连续变化的功能梯度板中的传播特性。通过数值计算获得了层状板中兰姆波的色散关系,并与已有结果进行了比较,获得了材料属性沿厚度方向呈指数变化和多项式变化时功能梯度板中兰姆波的波速和位移解。当材料属性连续变化时,兰姆波各阶模态的波速与位移都将发生变化。相比于兰姆波的高阶模态,低阶模态的波速变化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可为功能梯度板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7.
新AlPO4结晶分子筛相CFAP-2合成于TMEDA(N,N,N′,N′-四甲基乙基二胺)-P2O5-A12O5-H2O系统,反应物摩尔组成的范围是:TMEDA:P2O5:Al2O3:H2O=(1-1.1):1:1:50,晶体形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热分析及红外光谱的研究表明:CFAP-2与A1PO4-21的晶体结构不同,在350℃时,CFAP-2的原粉相转变为具有三维骨架孔结构的较稳定的结晶相。  相似文献   
118.
本文研究了15种新合成的单、双N取代二苯并18冠6的1H及13C NMR谱。结果表明,13C NMR谱的化学位移能显示分子的电荷分布,而1H NMR谱的偶合常数则部份地反映了大环的构象。氮原子的杂入大环结构和取代基的改变对聚醚环上的电荷分布影响的结果说明,这些改变可能会对冠醚的络合作用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9.
采用波波夫型外套等温量热计,已测得一级标准KCl在水中的积分溶解热为ΔH298=17532J/mol±0.1%.此结果与米献科报导的结果相一致,证明此仪器本身是可靠的.用此仪器测得La(NO3)3·6H2O在乙醇中的积分溶解热为ΔH298=9.713±0.2KJ/mol.  相似文献   
120.
1948年Benson等将己内酰胺(1)和硫酸二甲酯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得到两个异构的甲基化产物.他们根据产物的反应性能指定一个产物为O-甲基己内酰亚胺(2),另一个产物为N-甲基已内酰胺(3).作者应用~1H NMR进一步证实了Benson等所推断的这两个化合物的结构.2和3的波谱数据只见过零星报道,且未作对比解析.本文除了探讨1和硫酸二甲酯的摩尔配比是否是反应生成2或3的主要因素外,还测定了2和3的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质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